新学期的帷幕逐渐舒展
大家相继进入学习状态
经过一段适应时期
在怀有期待的同时也揣着些紧张
小组作业它又来了
一项本应1 1>2的作业
究竟是如何变成1 1 1 1<1的呢?
同学们对它的态度为何“又爱又恨”?
你是否也经历过为它发愁的时刻?
下面陪团团一探究竟吧~
小组作业有多“恐怖”?
小组作业是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交流、合作,达到思维上的碰撞,最终取得更加多元化、更加高质量作品的作业形式,其本意是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以发挥团队的重要作用。
但实际上在部分同学看来
小组作业仿佛成了当代大学生的“痛苦根源”
完成小组作业
似乎比个人作业更具挑战性
会遇到更大的阻力,比如
“总有人想要划水搭便车”
“拉群均‘潜水’,谁先说话谁负责”
“任务分配不均,人员分工不明”
“无效沟通增加,有效交流减少”
遇到这样的队友
我们内心里其实是拒绝的
当小组作业布置完成那一刻,许多问题便已经陆续显露出来了。在自由结组时就容易发生分歧,有的同学随遇而安不主动不拒绝,有的同学希望与优秀同学一起,有的同学十分冷漠排斥团队合作......
其实团队合作也是一项技能
同学们都想出色地完成小组作业
做出更好的作品,拿到更好的成绩
下面让我们在不同情景中
快速掌握高效合作的小技巧吧~
场景一:“和谁一组?”
大学中的组队形式大多是自由结组和随机分配两种,方式不同但各有优劣。在自由结组中,我们会首选比较熟悉的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基础,而不太熟悉的同学可能有时会出现联系不便等问题。但我们也不要忽视尽量选择和自己能力相当、志趣相投的队友,这样在小组作业中会收获更多的乐趣。
而在随机分配中,同学们有机会接触到相对陌生的同学,尝试积极主动、敞开心扉、建立信任、真诚示人,才能交换到真心与友情,好的开始会对后续的合作过程中增益不少。
场景二:“如何分工?”
在划分每个人的任务时,每个人要提前说明自己的优劣势,以便在讨论任务分工时能注意每个团队成员的特长,平衡每人的任务工作量。在开始时,小组成员应该协调好后续的交流商讨的时间地点,在前期阶段奠定和谐的组内氛围。
如果分工不明确,团队成员可能会陷入迷茫的境地;分工不合适,完成任务的驱动力也会减弱……每一位组员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与特长,分工时可以综合考量,彼此扬长避短,发挥团队每个人的优势,力求取得最好的结果。
场景三:“沟通不畅?”
构建一个友好活泼的团队氛围对小组作业的顺利完成是至关重要的,积极的氛围可以极大地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而小组个体的消极态度也非常容易在小组间传染,导致整个团队都懈怠冷淡。
“我都可以”“我都行”“随便”......这样的回复其实隐含着对团队成员努力的漠视,虽然有时是无意为之,但听者有心。为了尽量避免和组内同学发生矛盾,我们一定在事先对任务内容积极思考,考虑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尽量和小组成员们多多交流、高效讨论,而不是只言片语,应付了事。
场景四:“拖沓延误?”
小组作业出现的最窘迫的情况,就是组内同学出现了拖延症,本来整体的安排因为某个环节而一拖再拖。团队成员需要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负责,不能让自己变成妨碍作业进展的阻力。同学们之间也应及时提醒,相互督促按照预定进度完成任务,自发杜绝“划水”的行为。
我们还可以把每名组员负责的部分注明在小组作业中,以便于老师在评定成绩时能够更直观更客观来评判,有利于反向推动每位同学认真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内容。同时还可以在提交作业的截止日期之前,进行总结回顾,在最后期限之前复盘一遍,进行作业的最后完善。
但并不是每份小组作业都很恐怖
如果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从积极组建团队开始
在小组内友好交流沟通
努力发挥各自的光和热
都能顺利收获到完美的结果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小组作业需要每个人的一小步
才能成就小组作业的一大步
真正领悟到集体合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