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画家曾君将建筑作为中国画主角,西蜀风情川西民居入画来。

川西南民居风格(川西民居入画来)(1)

古镇情韵

川西南民居风格(川西民居入画来)(2)

曾君个展《乡情别韵》7日下午在成都揭幕

前苏联建筑大师波索欣曾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在中国水墨画领域,建筑通常都是山水场景中的调剂与点缀,很少能成为主角,而在四川画坛却有一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察各地民宿、民居与传统建筑,很执着地把这些“凝固的生命”画出来,赋予它们新的活力 ,他就是有“中国墨彩古镇(老屋山水)拓荒人”美誉的曾君。3月7日下午,曾君的个展《乡情别韵》将在成都斯维美术馆揭幕,现场将展出曾君今年创作的力作50幅,这些描绘西蜀风情和川西民居的绘画有着浓浓的乡情乡韵,它们散发出山花气息和泥土芬芳,观众在美术馆中就能完成一次愉悦的郊外踏青之旅。

川西南民居风格(川西民居入画来)(3)

西润山林1999年12月 在成都“四川省美术馆”与其老师任光荣举办师生画展2000年1月 在广西南宁博物馆再次与老师任光荣举办画展,并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巴蜀写韵》。

古老民居带来“艺术变法”

民居是四川最古老的建筑,目前有代表性的四川民居基本都遗留自清代和民国时期。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川人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依山傍水,依势而建。常常在同一住宅中,地平有数个等高线,加上屋檐一般不高,绿影婆娑,润泽可悦,使人感到温适而明快。2008年,画家曾君赴四川泸州市附近的合江福宝古镇采风写生,他在那里被当地错落有致的老建筑给惊呆了,无论是气势非凡的三宫八庙,抑或是古色古香的回龙桥,这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仿佛让人穿越回到了几个世纪以前。曾君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当地很多居民的房屋都是民国时期的,特别漂亮,回去之后我就尝试在作品中把山水和民居结合起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这几年往返福宝古镇10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清澈的山谷、寂寞的农家、质朴的老屋、幽深的老巷,除了亲身实地感受,在艺术作品画面上与之“相逢”别有一番美妙滋味。曾君在同福宝古镇那次亲密接触之前,他其实是以写意山水成名画坛,经过成年累月的沉淀和磨练,古老的四川民居让这位勤奋的画家终于找到自己的艺术突破之路——突破中国传统绘画以房屋为配景的窠臼,将古镇老房作为绘画表现的主题,独树一帜地将“彩墨古镇山水”作为艺术主攻方向。

曾君的老师、旅美乡情画家、美国柏克莱大学客座教授任光荣在这次《乡情别韵》之前专门撰文讲述了爱徒为何执着于描绘民居之美,“走自己的路,在绘画的创作上,不能雷同于他人,自己才能独成一家。他选择了描写城乡民居老屋的创作道路,他更加明白,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民居老屋将会逐渐在现代信息化的前进中消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建筑,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

川西南民居风格(川西民居入画来)(4)

川江渔歌

“田野调查”遍访中国古镇

“很多民居看上去破破烂烂,但很有人情味,但它们都有着顽强生命力,历经数十年甚至百年以上都依然庇护一方百姓。在水墨画中以民居为主题,相较于单纯的山水作品更能显示出人文色彩。”曾君颇为认真地阐述自己的艺术情怀。自从开始创作“中国墨彩古镇”系列以来,曾君在这几年遍访中国各大古镇和有特色的民宿聚集地,相较画家通常的采风写生,他的这种行为更类似于人类学学科研究的田野调查。

曾君说:“我去年走访了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苗寨本来就是当地很著名的景点,可我喜欢往山上走,因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环绕在山中,大部分都是民国建筑,它们的木质结构很美,让人无比震撼!”江南两大著名水乡西塘和乌镇虽然近年来人气极升,每到节假日几乎被游客挤爆,但曾君依然在那里留下许多足迹,他通常会避开喧嚣人群,仔细在那里研究民居的特点和年份,“那里的建筑虽然有不少是后来新修的,但还是保存了不少老东西。”江西景德镇婺源古镇和安徽黟县西递古镇的徽派民居也颇令曾君心仪,他近期在画作中留下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迷离倩影。

当然,走遍中国,身为川人的曾君还是最钟爱四川的老建筑和民居。他说:“四川民居的一大特点是牢靠结实,汶川大地震之后我曾去过安县的姊妹桥,这座集桥、廊、亭于一体的廊桥主体结构是木质,非常漂亮,那里属于震区,当时我看到桥周围新修的房子都受损严重,但这座古老的姊妹桥却依然屹立不倒,让人震惊。”曾君还表示,今后他不光会把全国有名的民居和建筑用彩墨的方式绘制成画,同时有机会还将走出国门,用中国传统国画表现世界各国经典的民宿与建筑,“像莫奈这样的大师也经常会在作品里表现欧洲古老建筑的优雅。”

川西南民居风格(川西民居入画来)(5)

蜀山清流

要把民居之美凝固于纸上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君说:“中国传统建筑博大精深,可惜现在住在城市里的人很少能看到风味纯正同时又有历史底蕴的民居,作为一名画家,我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是把古老民居的美用水墨韵味留在纸上,让人更好地欣赏。”他同时也强调,自己创作墨彩古镇系列绘画的另一初衷就是希望能唤醒民众保护民居和古建筑的仪式,他并不希望有朝一日人们只能在绘画或者照片上看到民居之美。

自从开始把山野老房屋作为艺术表现主题之后,曾君近年来的新作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及好评。2008年他艺术变法之后就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画廊举行了他的个展,当时他展出的作品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追捧,不少华人被画中的民居、梯田与菜花勾起了自己的童年回忆与乡愁。

当地《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也对曾君画展和其艺术成就进行密集报道,媒体称他:“绘出蜀山蜀水的美,透出画家内心的赞美和四川山水那份特有的纯净,宛如走在乡间,一步一景,一画一情,充满蜀情的乡情画意迎面而来。”自此之后,曾君连续六年每年都在旧金山举办画展。去年底,他在上海“2014曾君蜀乡风情画展”也曾迷醉上海滩。

川西南民居风格(川西民居入画来)(6)

晓雾2006年元月 出版《曾君画集》2014年9月23日 在上海“驰翰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14年11月1日 在旧金山“中国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三代尚艺”传为画坛佳话

有人认为,曾君的作品重点展现山水之间的民居建筑美、人情美、自然之美,其作品重点表现的民居建筑给人一种人间岁月的沉淀感,极有情调的田园民居自然错落于绿意盎然的青山绿水间,浑然一体,似如迷蒙的梦境。点缀其中的色彩伴随着安静的人影,也让人不禁神往,这大自然的包容滋养是那么滋润。

作为近年来在本土画坛迅速崛起的一位实力派画家,曾君的成功可谓厚积薄发。曾君出生于成都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曾朝枢是铁路系统一名火车司机兼美工师,善长西画,他还曾考上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可惜因为在那段特殊年代,曾父并没前去就读。在父亲的影响下,曾君从小就很喜欢画画,“父亲也在工作之余教我素描和色彩,他算是我艺术生涯的启蒙老师。”

川西南民居风格(川西民居入画来)(7)

门前柿子红2003年9月 应邀参加莫斯科《中国心书画精品展》,多次参加省市大型美展并被媒体专题报道。

初三的时候,为了让儿子能接受到更好的美术教育,曾朝枢给曾君介绍了中国山水画名家施云祥,从此之后施老师开始系统的向他传授中国传统山水画技巧。17岁,曾君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印刷厂工作,因为工作和理想差别很大,他很快就选择了辞职,之后曾君结合自己的特长在成都文殊院附近开了一家裱画店,这使得他结识了不少画界精英,取长补短之后他本人的绘画功力也大为精进。因为家学渊源,曾君的儿子曾博豪自幼也学父画画,如今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曾博豪已是一名职业画家,擅长油画人物与静物创作。一家三代都是画家,这在本土画坛也被传为佳话。(记者杨帆)

川西南民居风格(川西民居入画来)(8)

田园春色1999年1月 应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邀请,赴台北举办画展,并出版《曾君画选》。

□个人简介

曾君,祖籍福建漳州,1965年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墨彩古镇(老屋山水)拓荒人、中国西部乡风画家、美国旧金山“中国画廊”签约画家。主攻中国水墨山水画,其山水气势磅礴,厚重峻秀,“老房及古镇”系列独树一帜。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乡情国画院院长、成都工笔画会理事、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