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月起,在“肇庆民政”微信公众号开设《肇庆地名》栏目,主要介绍我市县级行政区划地名和列入县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议名单的部分地名,促进地名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

地名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

它饱含文化,浓缩了地理、人物、传说等故事!

第十三期,民政君就为你介绍

广宁县的由来和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

的故事!

↓↓↓

广 宁

△江先梅 摄

广宁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从四会划出太平、橄榄、大圃、永义4都设立广宁县,名取“广泛安宁”之意,属肇庆府。

广宁县古水镇由来 广宁县这些地名承载的红色故事(1)

来源 网络

(上下滑动查看)

↓↓↓↓

广宁县,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析四会西北境置广宁县。1914-1920年属粤海道。1936年属广东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先后属西江专区、粤中行政区、高要专区、江门专区。1952年与四会合并称广四县。1954年复置。1959年再度与四会合并称广四县。1961年恢复广宁县,属肇庆专区。1988年属肇庆市。

地处原四会县西北三乡四都之地,山多地广,道路崎岖且“嵩冈巨泽,道里旷远,政令不及”,为瑶族割据。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两广总督都御史谈恺调兵讨伐,大功告捷。为此地长治久安之计,析四会县北部立县,定名“广宁”,取其“广泛安宁”之意。

矿产多以瓷土、花岗岩、锐泥、滑石、稀土、钨、金和广绿玉为主,其中广绿玉是全国五大佳石之一。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其鉴故居、彭湃旧居、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及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还有龙龛古寺、江氏祖屋、里仁古村、会真堂、罗锅古街、北市大屋等古迹名胜。三次产业比例为24∶ 38∶ 38。是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武术之乡”、“沙糖桔之乡”。农业土特产有砂糖桔、文笋、笋干、竹虫、冬菇、蜂蜜、腐竹、番薯干、山油茶、清桂茶叶等。农业的发展以竹子、油茶、沙糖桔为主。工业形成以山林浆纸一体化、华南再生资源、环保素材、高新产业四大产业基地为骨干,其中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第四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广宁县广宁第一中学校园内。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偏东20°。原为梁氏宗祠。三间两进,总面阔12.55米,总进深23.87米,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灰塑博古脊,素胎瓦当。

广宁县古水镇由来 广宁县这些地名承载的红色故事(2)

1924年10月,广宁县农民协会在县城学宫成立。1925年2月,县农协机关及农军总部从学宫搬迁至现址。同年4月,在此召开第二届广宁县农民协会代表大会,选举薛六为广宁县农民协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通过了在全县开展减租运动等决议。1927年4 月,蒋介石集团在上海发动“4. 12”反革命政变,16日,广宁县国民党反动派在县长宁一白指挥下反扑革命力量,中共广宁县委和县农协举行紧急会议,确定避敌锋芒,保存力量,在敌人攻到之时,以农军教导队20余人阻击,掩护农民协会机关人员和农军模范队安全撤离。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是反映广宁农运的历史丰碑,具有重要的革命纪念价值,是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宁县古水镇由来 广宁县这些地名承载的红色故事(3)

来源 网络

下一期,

民政君将为各位带来广宁县的

雷坪村彭湃旧居薛六故居的地名故事,

敬请期待!

广宁县古水镇由来 广宁县这些地名承载的红色故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