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的武陵源景区, 有一种跟家鸡差不多大的野鸡,当地的老人管它叫“背水鸡”。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1)

背水鸡住在山上的丛林里,偶尔会下山,到溪流边喝水。据说背水鸡胸前有一个蓝色的水袋,平时藏在羽毛下看不见。当它孵化小鸡,小鸡还不会飞时,背水鸡会来到溪流边,用水袋打水,带回山上喂小鸡。它的水袋能装3斤水,打一次水足够喂养一窝小鸡。

背水鸡有水袋倒是不稀奇,它的水袋很可能就是它的嗉囊,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鸡嗉子。很多鸟类的食管后段都有一个嗉囊,嗉囊像身体里的口袋,能够存储和运输食物。比如企鹅捉了很多小鱼,装在嗉囊里,带回家后再吐出来喂小企鹅。但是,一只体重只有3斤重的鸡,怎么能够携带跟自己同样重的水袋飞上山?

生物学家到张家界探寻“背水鸡”,拜访了多位当地人之后,终于揭开了背水鸡的神秘面纱。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2)

背水鸡的水袋

背水鸡的学名叫红腹角雉,鸡形目雉科角雉属,是一种野鸡。

跟其他野鸡一样,红腹角雉有明显的雌雄区别。雄鸡披着一身橘红色羽毛,上面点缀白色斑点。雌鸡披着一身灰褐色羽毛,黯淡普通。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3)

雄鸡小哥一身花哨的打扮,只为吸引妹子的目光。尤其到了求偶季节,雄鸡小哥还会放一大招,在妹子前面表演一段独特的求偶舞蹈,并换上它隐藏的舞蹈服装。

蓝脸红爪的小哥,在妹子面前开始表演。

第一个舞步是上下点头示意,这时候,小哥下巴上的皱皮会充血膨胀。平时藏在羽毛下的皱皮,跟橡胶气球一样,延展性极强,完全打开后,像一面巨大的盾牌,撑在小哥胸前。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4)

盾牌跟脸颊一样,以深蓝色为底色,上面点缀着浅蓝色的圆点。盾牌周边,还调配了一圈红色色块。对比强烈的鲜艳色彩,一下就抓住妹子的目光。

除了肉盾之外,雄鸡小哥还给自己配了一对蓝色天线,充血时一并展开。

雄鸡展开盾牌,拍打翅膀,围绕着妹子炫耀它的舞技。同时,它还会前后抖动蓝色的天线,发出响亮的叫声。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5)

有声有色的表演,不仅吸引到雌鸡,还吸引到旁观的路人。

路人在溪流边看见红腹角雉的表演,认为它胸前的肉盾,是一个用水撑满的水袋。那么大一个水袋,起码能装3斤水。于是,红腹角雉有了一个“背水鸡”的绰号。

原来,红腹角雉会背水,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过,世界上确实有会背水回家喂小鸡的背水鸡,它是生活在新疆沙漠里的沙鸡。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6)

背水回家的沙漠鸡

生活在张家界的红腹角雉,并不缺水。它的小鸡从日常的嫩叶、果实,或者树叶上凝结的露水里,就能获得水分,不用父母专门从溪边背水回家。但是,生活在沙漠里的小鸡,就不同了。它们从日常食物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水分,需要另外补充。

沙鸡,鸠鸽目沙鸡科的小鸟。虽然叫沙鸡,但它更像鸽子,个头比家鸡要小很多。世界上有16种沙鸡,15种都会背水回家喂小鸡。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7)

沙鸡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干旱沙漠地带,一身黄褐色的羽毛,正好融入茫茫黄沙背景。

沙鸡以植物种子、绿叶和蚂蚁等昆虫为食。干旱地区的食物里水分不足,沙鸡需要定期喝水来补充水分。生活在沙漠里的沙鸡,往往要飞上几十公里的路,才能到达水源地。生活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里的沙鸡,每天甚至要飞行160公里的距离,才能喝上一口水。

沙鸡挑选清晨或黄昏,白天中最凉爽的时间飞行,跟同伴们一起前往固定水源地喝水。喝饱水之后,雄性沙鸡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背水回家喂小鸡。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8)

沙鸡爸爸是鸟族里少有的好爸爸。

沙鸡是一夫一妻制鸟类,每年春天,一对沙鸡夫妇产下3个鸟蛋。白天沙鸡妈妈孵鸟蛋,到了晚上,换成沙鸡爸爸孵化。20天后,孵化出3只小鸡。刚出生的小鸡,会跟随爸妈在地里找食吃,但是它还不会飞行,不能自己去喝水,只能等着爸爸背水给它喝。

每天沙鸡爸爸飞到水源地,喝饱水之后,会把肚皮浸到水塘里,左右摇摆。在水中反复摇晃腹部羽毛,是沙鸡吸水的方式。它的腹部羽毛呈松散的网状毛结构,类似海绵,能把水分存储在网状空间内。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9)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10)

沙鸡爸爸加满水,需要做上15分钟的摇摆运动,一次能吸收25毫升的水分。25毫升,大概是3调羹的水量。不过,不要小看这点儿水分,它相当于沙鸡爸爸体重的10%。沙鸡爸爸要携带10% 体重的水分,躲开潜伏在水源附近的捕食者。在高温的沙漠里,飞上至少20公里的路程,才能带水回家喂它的宝宝。

沙鸡爸爸回家后,3只小鸡钻到爸爸肚皮下面,从羽毛中挤出水来喝。

沙鸡宝宝跟父母一起生活几个月后,才会离开家,独立生活。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11)

总结

红腹角雉凭借鲜艳的“水袋”,吸引妹子的目光,争夺生殖权。

跟红腹角雉相比,沙鸡小哥的外貌要低调很多。但是它比红腹角雉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照顾自己的宝宝。从孵化一直到喂养,一步都不缺。

水草丰美的地方,鸟类有一套生存法则。在环境艰苦的地方,则是另一套生存法则。沙漠地区养育小鸟,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

沙鸡,当之无愧的“背水鸡”,它是真正能背水回家喂小鸡的好爸爸。

高山放养鸡(张家界背水鸡)(12)

好了,“背水鸡”的秘密先聊到这儿。

关注法兰西is培根,为你讲解自然界的秘密,下期见。


参考资料:

1、The Structure of the Water-Holding Feathers of the Namaqua Sandgrouse

2、The Water-Holding Mechanism of Sandgrouse Feath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