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和“互联网 ”的助力,以及新零售的推动,整个供应链网络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分销链条缩短、末端配送成为挑战等。在这些变化之下,供应链各个环节对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应提高。
创立于2001年的唯智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智”)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物流信息化软件供应商之一,于国内率先提出并部署完成物流混合云战略,并推出集OMS(物流订单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BMS(物流财务控制系统)、ROS(路径优化系统)、LRCS(多类型物流机器人控制系统)、TCS(车货交易系统)及物流链云平台等于一身基于物流4.0的完整产品线,成为智能和移动互联的全面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专业的软件和优质的产品服务,唯智帮助制造、汽车、快消、医药、电商、冷链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及为之服务的中小企业进入了互联互通、透明协同、大数据驱动的信息化新时代,受到客户高度认可。
记者:首先请您分析,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对供应链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对物流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怎样的需求?
陈梦槐:随着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和“互联网 ”的助力,以及新零售的推动,整个供应链网络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一,分销链条缩短,去中间化趋势明显。B2B订单大量流向各大平台,中小经销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其二,最后一公里配送成为瓶颈。互联网带来的“去中间化”使得物流网络需要进一步下沉,甚至需要实现从厂商直配终端用户。然而,目前各大经销商的末端配送能力尚未建立,如何实现更低成本的配送,成为供应链网络架构改变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这些变化之下,供应链各个环节对信息化的需求也相应提高。
首先,从仓库作业来看,在新的供应链网络架构之下,经销商面临更多直配终端用户的需求;部分经销商将物流业务延伸出来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进行统仓统配已成为趋势。这就意味着经销商的仓库作业更加复杂——由整箱作业为主变为拆零拣选为主。对于整箱作业来说,并不需要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但是拆零拣选无疑对WMS的要求更高。
其次,从运输作业来看,由于经销商末端配送业务的增加,需要履行更加分散化、碎片化的订单,这也意味着需要优化多个送货点的配送路径及顺序等,这就需要TMS来建立优化模型,实现路径优化和管理。
记者:针对新的变化与需求,唯智是如何为客户提供物流信息系统服务的?唯智所倡导的混合云战略又是如何助力供应链信息互联互通的呢?
陈梦槐:一直以来,唯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诸如富士康、海尔这样的大品牌商,但是随着供应链网络结构的改变,唯智也进行了全面的转型升级,在服务大企业的同时满足其经销商的信息化需求。但是,经销商大都是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像大品牌商那样上线动辄上百万甚至千万元的昂贵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云服务便开始成为市场的普遍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大企业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不可能使用公有云;而中小企业能力有限,却又希望企业能够有快速的发展,对他们而言租用更为经济的公有云是最好的选择。二者对云的需求明显不同。为此,唯智通过将公有云和私有云打通,将大企业和为之服务的中小企业连通起来,这便是唯智所倡导的混合云战略。去年3月,唯智正式发布“公有云 私有云”的混合云战略,并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帮助企业之间实现“互联互通”:
一是基于唯智丰富的运营经验,率先将所有产品部署到云上,实现产品云化。
二是打通私有云与公有云,使信息能够在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得到快速分享。供应链链主部署私有云架构,其上下游供应商通过租用方式,使用公有云服务,通过信息有效打通及多数据库同时运行的架构,为用户开通其需要的功能服务,让中小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大企业同样的信息化,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链条的运行效率。
三是智能化,比如路径优化,通过规则引擎使中小企业同样可以使用基于云端的智能算法。信息化服务商的产品能够基于云端来部署,能够在云端提供服务与支持,这在目前行业是非常明显的趋势,物流信息化领域也只有唯智在提供这一服务。
唯智希望,通过架构、流程、服务、API、数据五个层面的混合,带来整个供应链的联通透明以及整个行业的信息化,使整个供应链上不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甚至最小的企业全部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使得作业效率和作业标准保持一致,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记者:您认为要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化还存在哪些瓶颈?
陈梦槐:众所周知,供应链包含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各级分销商及平台、终端用户等参与者,链条长,角色多,因此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是非常重要也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标准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新技术的助力。比如,能够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部串起来的唯智EDI连接云服务技术,帮助企业解决供应链端到端的透明化问题。
在唯智看来,能够真正将供应链上下游串联起来的是物流,而物流平台公司,或者说物流系统是最有可能帮助行业实现互联互通的。唯智旗下的物流链云平台基于SaaS模式,通过上游对接企业ERP、WMS、OMS等系统,下游对接承运商、快递公司的信息系统,将货主、承运商、司机、收货人连接在一起,打破信息壁垒,加快响应速度,提升物流效率,实现云运输管理、云路径优化、货物追踪管理等功能。
不仅如此,唯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供应链上下游的互联互通所采集而来的企业内外部数据搭建数据中台,即把供应链决策的所有数据集中在一起,快速做出分析和决策。而供应链决策加上数据中台所构成的供应链中台也是企业做供应链管理时最重要的一个平台。
记者:物流信息化技术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对于区块链技术以及容器云等技术的价值您是如何看待的?
陈梦槐: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的同时,唯智也非常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例如,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非常好,它确保了从甲方到乙方的信息真实性,解决了多方交易的信任度问题。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物流领域,由于各家有各自的信息系统,如果没有共同的标准语言就无法进行数据交换,而区块链正好定义了一种标准,实现了跨区域、跨企业的信息交换,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效率。
对于容器云的应用,唯智也非常关注。第一,容器作为物流单元化与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越来越多的物流容器携带芯片成为智能容器,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其位置和状态可以被抓取,实现货物的在途跟踪。第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与升级,将来每一个物流容器都将拥有自己的特有编码,如同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无论流向哪里,都知道其归属等信息。第三,物流容器同时又是可以循环共用的,这也是我们看到的最标准的对流业务,即让托盘等物流容器可循环,可流转,并且这种流转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因此,容器通过用数据、用互联网、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去管理,也是必须的,而唯智也早就开始在利用平台管理容器。
记者:唯智从去年正式提出混合云战略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过去了,请问您在此过程中得到哪些市场反馈,对此有何体会?对于实现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陈梦槐:由于混合云战略同时满足了大企业及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其合理性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因此唯智在这两端市场均取得了很好的业绩,2017年云业务增长预计超过200%。唯智作为行业内最早做云服务,特别是做大型公有云平台的专业物流软件服务商,我们在此过程中的确颇有感触。
一方面,唯智的产品帮助客户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受益于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唯智公有云产品越来越完善。也就是说,唯智与客户之间正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二者互利、互促。这一点对于SaaS平台而言至关重要。因为SaaS服务通常收费不高,如果供应商对现有社区或生态圈的服务力度不够,客户便不会再续费。但正是由于唯智和客户之间的这种相互促进关系,客户数量及对平台新功能需求的增长,让唯智始终保持着对产品的持续更新能力,加之强大的服务保障能力,使唯智云平台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续费客户比例非常高。
随着新零售和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技术的创新与升级需要双引擎来推动。以前,企业主要依靠自己的业务部门牵头或者主导来进行创新,进行企业变革,提升企业收入;但在互联网转型的当下,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信息部门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业务部门来固化创新的流程,可以让IT快速落地来支撑新业务发展。换句话说,我们很清楚地看到CIO(首席信息官)的角色转变,某种意义上来看,他需要兼具业务、技术、运营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挑战非常大。
有意思的是,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能够主动拥抱变化的人反而能够甩开包袱,挖掘潜能,并实现快速的进步。如同时势造英雄,通过主动拥抱变革,整个行业也因此得到洗礼与升华。
记者:在新零售、智能制造等新需求快速发展情况下,物流行业将有哪些机遇与挑战?对于企业物流信息化升级您有哪些建议?
陈梦槐:我认为虽然新零售为区域性的经销商带来了冲击,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其下一级的经销商逐渐去中心化,如果区域性经销商能够主动拥抱互联网,提升流量后还可以进一步将业务往上游延伸;另一方面,区域经销商的物流业务可以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服务。如前面提到,新零售模式带来的供应链结构变化使得经销商的统仓统配需求增加。因此独立物流业务既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又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化方面,我觉得当区域经销商将物流独立后,其原有的ERP系统以及物流信息系统一定会面临因业务转型而提升的需求,唯智的SaaS物流云平台非常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顺应这一变化趋势,从而帮助大家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仓库作业及供应链的互联互通。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供应链竞争时代,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大的品牌企业,正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拥抱这种变化、甚至是放低姿态,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运营管理水平。这种跳出企业范畴为整个供应链尽职尽责的态度非常让人钦佩。在物流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更加开放才能看到更多机会,才能避免错失风口,才能在潮流中不断抓住新的机遇,甚至成为弄潮儿开创全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