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为王步履铿锵(项目为王春色满园)(1)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焕明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

抓项目建设,提振的是信心,凝聚的是力量,赢得的是未来。

阳春三月,春色满园。一个个重大项目在长沙大地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

在长沙以西,总投资160亿元的湖南三安半导体项目去年7月开工,不到半年时间便实现一期工程全面封顶。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年税收17亿元,可解决就业1.2万人,助力长沙在半导体领域抢占世界级领先地位。

在长沙城北,总投资100亿元的长沙(金霞)消费电子产业集聚区项目经过“千人会战”,1.1期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一栋栋建筑鳞次栉比。项目计划4年全面建成,将为长沙打造一个世界级消费类电子终端产品及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在城北再造一个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从各区县(市)到园区,从长株潭融城区域到各重点片区,长沙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可见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火热场景。

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三年,长沙共铺排重大项目3590个,计划投资1010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413亿元,占计划的123%;92个在长省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80亿元。

长沙不断强化“项目为王”导向,始终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长株潭融城、重点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谋划、实施、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长沙深入贯彻落实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坚持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服务,以更强的省会担当和作为,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示范区。

省会担当

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一年之计在于春。

2月20日,正月初九,牛年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三天,长沙7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17.36亿元,这些项目主要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项目为主,全面拉开新一年项目建设序幕。

集中开工活动后,长沙当日随即召开全市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把开年的首个全市性会议的主题紧扣“三高四新”“高质量发展”,无疑体现了长沙的省会担当。

“三高四新”是关于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集中体现。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对长沙的厚望,也是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应当担当的重任。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早在大会召开前3天,也就是正月初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就来到长沙调研。他深入长沙高新区,调研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情况,勉励长沙发扬“三牛精神”,在新的一年里扬鞭奋蹄,提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树牢抓落实的工作导向,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月6日、2月1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两赴长沙调研,行程涉及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以及三一集团、蓝思科技、等重点企业。他希望长沙在把握和落实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上率先一步,在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上率先一步,更好引领支撑“三高四新”战略实施。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

听民声、抓项目、议规划、论产业、谋发展……这个春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星城大地,以实际行动诠释何为“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她要求,要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以更坚定的决心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今年以来,长沙已组织开展4轮共计23场次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推动450余个重大项目提前开工竣工,犹如埋下450余颗孕育着发展和希望的“金种子”。

——每一颗都沉甸甸,饱含全市上下对重大项目建设和全市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也承载着全市干部群众对长沙美好发展的坚信与期盼。

——每一颗都响当当,对长沙乃至湖南的发展都意义非凡,将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各个项目开工现场,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斗志都是高昂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

“十四五”扬帆启航,长沙将牢牢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的工作理念,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强大合力,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长沙、扎根长沙,在长沙成就事业,在长沙书写辉煌。

项目为王步履铿锵(项目为王春色满园)(2)

项目为王

夯实长沙高质量发展“底盘”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是长沙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压舱石”,也是实现新时代长沙发展目标定位的重要支撑。

长沙的三月,已是春光无限,大地处处焕发出新生机。无论是身处日新月异的产业园区,还是在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或是在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都能聆听到这座城市砥砺奋进的时代足音。

新春伊始,全市吹响了项目建设大竞赛、大比武的冲锋号,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提振精神,攻坚克难,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计划铺排,2021年长沙共铺排重大项目1575个,初步预估项目总投资17604亿元,年度预估投资3916亿元。

“全市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增、块头大、质量高、覆盖广、带动强’的特点。”市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夏文斌说。

数量增。今年长沙按照9%的增速进行项目铺排,项目数量、项目总投资和年度投资额均有稳步增长。

块头大。铺排项目中,全部都是总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大项目,其中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16个。

质量高。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高新技术项目数量占社会投资项目总数的50%以上。

覆盖广。项目涵盖长沙22条优势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

带动强。这些重大项目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都将为全市优化结构、转换动力创造新优势、带来新机遇。

1575个重大项目,不仅代表着长沙经济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更折射出对长沙发展的坚定信心。这些项目中,社会投资类项目达998个,年度预估总投资2698亿元,为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攒足后劲。

“为了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长沙将市级领导联点项目从去年的48个扩大到今年的100个,联点帮扶,强力助推,从整体上促进长沙经济健康运行、良性发展。”夏文斌说,长沙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从100个市级领导联点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民生实事等领域中遴选出“五个十大”项目,作为引领示范,做好表率,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长沙高质量发展;同时聚焦全省“三个十大”工程项目和长株潭一体化2021年三十大标志工程,遴选24个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进行高位推动。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从100个市级领导联点项目,到“五个十大”项目,再到24个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不断跑出“加速度”,长沙发展的“底盘”越来越扎实。

“五个一”调度管理机制,“六张清单”台账管理机制,“征拆腾地、投融资、审批服务”三个要素保障服务小组,“市领导挂帅、市发改委统筹调度、对口责任单位对口帮扶、市发改委干部联系服务、市重点项目中心跟踪落实”的“五位一体”项目帮扶机制……长沙始终坚持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全周期跟踪的“服务链”,积极探索开展“多评合一”“多测合一”“联合验收”等新模式,实行项目建设困难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和要素保障长效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切实推动项目引得进、建得快、发展得好。

建立24小时快速审批反馈机制、推行重大项目对口审批服务机制、确立审批事项首任接单责任制、实施并联审批、开展模拟审批、出台审批材料标准化制度……今年,为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在去年复工复产提高审批服务效率20条措施基础上,市发改委又出台了贯彻“三高四新”战略加快项目审批工作相关措施,加强审批服务、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评审效率,为项目建设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项目在手,未来可期。

项目开工只是开端,快推进、快达产是关键。长沙把项目牢牢抓在手上,抓工作调度、抓问题解决、抓精准服务、抓政策支撑,确保项目尽快落地、早日达效。

项目为王步履铿锵(项目为王春色满园)(3)

产业发展

彰显项目建设“长沙力量”

发展以项目为导向,经济社会发展要靠项目,实现当好“领头雁”、建设“示范区”的目标更要落在项目上。

抓住项目是硬道理,抓成项目是真本事。在各个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人影交织,大家誓将星城大地踩实踩热,掀起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滚滚热潮。

在长沙高新区,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经过1年多建设,首台中大挖机去年底成功下线,实现了湖南产中大挖机“零”的突破,一座世界级“灯塔工厂”正由蓝图变为现实。

“目前,我们六大厂房主体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精装修施工,按照6月30日完成首开区挖掘机械园区建设施工、12月30日所有产线投入使用的目标,倒排计划,实时调度。”土方机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野说,挖掘机园区投产运营后,将具备年产5万台各型智能挖掘机的生产能力,平均每6分钟产出一台挖掘机。

在宁乡高新区,三一中起项目第一台130吨全地面起重机今年2月底正式下线,预计5月底项目建成投产,月产量扩大到450台以上,届时一台台自重50多吨、高3米的“庞然大物”将从这里走向祖国大江南北。

“这个项目采用了全球领先的工艺技术、数字技术打造的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是世界领先的重型装备制造工厂,公司目标是打造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性工程,打造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长沙样板’。”三一重起工艺院院长陈伟说。

在望城经开区,长沙戴湘600万只个性化车轮项目燃气工程日前顺利实现通气,目前已具备投产条件。项目自去年底开工,不足百日便实现厂房封顶,将助力中信戴卡南方智能制造产业园年产值破百亿元,成为全球最大单一车轮研发制造基地。

“在长沙搞项目建设,给人一种‘一键启动’的感觉,所有需要政府部门予以支持和解决的事项,只要有需求,立刻就有‘上门服务’。”长沙戴湘汽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德君说,政府的灵活办事、全方位服务,让项目建设的速度、质量、安全等各个环节都“如鱼得水”。

随着一个个大而强、强而精的产业项目加速推进,长沙的产业项目建设正呈现千帆竞发之势。

一个个产业项目跑出“长沙速度”的背后,饱含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为推进项目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更彰显了产业项目建设的“长沙力量”:

——始终坚持以产业项目建设为动力、为支撑、为驱动,紧盯重大项目储备、履约、开工、建设、投产等关键环节,务实高效开展全市项目建设攻坚活动。

——通过高位推进、高频调度、高压督导等措施,促进产业项目的规划储备、签约履约、开工落地和竣工达产,按下产业项目发展的“快进键”,形成产业项目建设“加速度”。

近年来,蓝思科技消费电子产品外观防护玻璃项目、中国通号长沙产业园等80余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竣工投产,长沙高品质城市格局加速形成,高端产业加速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释放,为长沙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依托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长沙坚持以22条产业链建设为主抓手,围绕“三智一芯”精准发力,工程机械、食品、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后迈入千亿级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逐渐释放新优势,为长沙高质量发展集聚强劲动能。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

随着一大批产业项目催生新活力、带动大发展,我们相信,“长沙号”航船未来驶入的,必将是更广、更美的经济“新蓝海”。

项目为王步履铿锵(项目为王春色满园)(4)

融城先锋

搭建主攻战场,争当一体化“桥头堡”

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是时代赋予长沙的使命,也是长沙当好“领头雁”、建设“示范区”的题中之义。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这意味着,长株潭一体化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赋予神圣使命,并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期。

错过一次机遇,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

长沙决策者们清晰地看到,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中当好“主攻手”、唱好“三城记”,舞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龙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谋划和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工作,是长沙义无反顾的选择、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1月,长沙天心区、湘潭岳塘区签署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从8个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构建“一心一江三带”两区融合发展新格局。

2月,长株潭一体化2021年三十大标志工程推进会召开,总投资3792.96亿元,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科技攻关、区域基地等领域……

3月,地处长株潭三市核心前沿的天心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岳麓高新区等长沙园区与株潭频繁互动,争当长株潭一体化“桥头堡”。

长株潭三地正以高频次、高热度、高覆盖的互动,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领域的一体化进程。

融城之旅,项目先行。

在位于韶山高新区的东方红路旁的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扑面而来。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投资逾30亿元,建筑面积近9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引进20家国内外智能制造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和近120家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园,是全省首个立足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飞地园区”。

在长沙河西,“轨道上的长株潭”建设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长株潭城轨西环线一期主体工程建设正酣,其中北津站和黄家湾站两座高架车站已率先实现封顶,巡抚路站已启动盾构下井,预计下月盾构始发。随着长株潭西环线工程2023年建成运营,长沙、湘潭市民可以坐着地铁往返两市。

根据湖南省“十四五”规划,长株潭三市之间还将规划建设长沙地铁6号线人民路站至株洲西、湘潭北至株洲西、长沙西至山塘站等市域轨道交通,“半小时通勤圈”“半小时经济圈”将全面实现,市民坐着地铁畅游三市将不再遥远。

在南部融城片区,今年将逐步拉开片区“六横八纵”骨干路网,加快中意路城市化改造,开工建设暮坪湘江特大桥,加快推进新韶山南路南延线、红旗路南延线、昭云大道(长沙段)项目,打造长株潭融城枢纽;抓好“西牛东马”起步区建设,加快牛角塘城中村改造征拆,完成跳马金屏起步区控制性详规,推进优质项目落地;开展大托、解放垸城市设计和产业策划,围绕“长株潭都芯”建设,结合超级高铁长株潭枢纽规划预期,打造长株潭商务中心和长沙城市新门户……

市两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市南部融城办主任熊景业介绍,2021年,长沙南部融城片区将按照“全国两型发展引领区、长株潭融合发展核心区、长沙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定位,提高政治站位,放大格局胸怀,在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当好融城先锋,搭建主攻战场,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

项目为王步履铿锵(项目为王春色满园)(5)

重点片区

“两山”崛起产业发展新高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岳麓山,海拔只有300.8米,湖湘文化与革新精神却自此穿越千年,在大学科技城内生生不息。

马栏山,没有马,更没有山,却以“海拔不高产业高”的姿态,闯出一条发展视频文创产业的新路子。

时光回溯至2015年,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在岳麓山下建设一座“大学城”的设想;2016年,“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浏阳河畔擘画。

崛起、长高、壮大,在接续奋斗中,“两山”正加速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全新增长极。

在岳麓山脚,总占地1078亩的湘江科创基地,一期去年底建成,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运、当年满园”,目前已引进汇思科技、酷陆科技、海图科技、佑湘智能、浪潮大健康数据等一批“海归派”和明星科创企业;项目二、三期即将拉开建设序幕,岳麓山下正崛起一个科创产业新高地。

距离湘江科创基地不远处,中建智慧谷已引进20多家企业,京东智联云、树图区块链、华锐金融技术、神漫文化便是其中代表。“我们是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一开始只有几个员工,到现在已经增至200人,公司去年营收破1亿元。”华锐金融长沙分公司负责人钱彩虹告诉记者,公司选择落户岳麓山大科城,最看中这里的人才和技术研发优势,“未来我们将把这里打造成华锐金融全国技术研发中心和第二总部。”

“我们将以重任在肩、使命在身的担当精神,聚焦全省、全市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助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重点打造一批重量级的科创平台,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示范在前。”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说,2021年大科城计划在强平台、强企业、强人才、强生态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核心区正中央位置,总面积24万平方米的马栏山公园已基本完工,200多名工人正抢抓晴好天气,进行草坪地被种植和广场铺装。公园预计上半年完成建设,届时马栏山将新添一条贯穿南北的“中央绿轴”,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园区”。

在浏阳河东岸,总投资12亿元的兴旺科技总部基地项目今年初实现全面封顶。项目建成后,30层的办公楼可容纳约200家企业入驻,将集IDC机房、视频技术研发、文创企业办公等功能于一体,成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中“立起来的园区”。

“今年片区共铺排重大项目36个,年度计划投资56.58亿元,湖南创意设计总部大厦、中广天择总部基地、芒果马栏山广场等一批产业项目将逐步投用。”开福区委副书记、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党工委书记邹犇淼介绍,今年园区预计实现企业营收500亿元,引进企业1000家。

还有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高铁会展新城、金阳新城、金洲新城……漫步于这些重点片区,到处都是一片火热的施工场景,感受到的是一片片创新沃土上澎湃向上的长沙力量。

这些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资、高标准建设的重点片区,正深度参与长沙产业分工,承载城市新功能,成为长沙“城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新引擎。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后劲。

实践证明,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长沙奋斗者们正以项目为依托,把握现在、快干实干,谱写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创造更多更大的发展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