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宗室制度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宗室管理制度,大明朝凭借着这个糟糕制度,成功地消耗了自身本就强盛的国力,最终在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中灰飞烟灭。

一手缔造明朝宗室制度的明太祖朱元璋因为童年的悲惨遭遇,而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再吃同样的苦,就给子孙后代定下来优厚的待遇和名分。在明朝,只要是朱家皇室子孙,按照规定,是永远衣食无忧,过着人上人的生活。

而明朝的郡王,很明显是这种制度下待遇第二好的群体!

明朝亲王和郡王相差大吗(在明朝当郡王是什么样的感受)(1)

在大明,该怎么当上郡王?

在大明王朝那样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条件下,想当上郡王,你首先得保证你爹是亲王,然后你还得是你爹嫡长子以外的孩子。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另外,如果你是郡王的儿子,你想当上郡王,得保证你是你爹的嫡长子,或者在你爹无嫡长子的情况下成为庶长子。

因为根据明朝宗室的的规定,亲王嫡长子外的诸子,年龄长到了十岁,则封为郡王,授涂金银册银宝作为爵位的凭证。而已经拥有郡王爵位的郡王嫡长子从父辈手中继承郡王,并且世袭罔替。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明朝初代靖江王由于是明太祖的侄孙,郡王封号是明太祖直接封的,并且地位和待遇堪比亲王;还有外域藩王朝鲜王,琉球王和安南王,按照地位,也是属于明朝郡王。并且明朝的郡王封号也可以用来追封具有不世之功的开国功臣,比如徐达,死后被封为中山王,李文忠被封为岐阳王,不过这些封号都是死后追封的,仅仅象征地位和荣誉,并不能传给子孙后代。

明朝亲王和郡王相差大吗(在明朝当郡王是什么样的感受)(2)

明朝的郡王的封号都为两个字,而且大部分是以所在封地附近的古郡县名来命名的,比如秦府(封地西安)永寿、渭南、富平、镇安等等郡王封号大部分来自封地附近的郡县。因此,听一个明朝郡王的封号,就可以大致猜出他是属于哪一个亲王府下的郡王。(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明朝后期郡王数量泛滥,本地封号不够用,只能用外地郡县地名做封号)

待遇

当上郡王后,郡王得跟随其父亲王去封地就藩,或者在其亲王封地下世袭罔替。

朝廷给亲王的待遇非常丰厚,给郡王的待遇同样不错。根据规定,郡王的俸禄为每年2000石,自长子承袭爵位(即二代郡王)后一律折半为1000石;但因所在的亲王府而异,也有初封即1000石或500石的,继承时不折半。

而郡王的承袭者称王长子,其余儿子封镇国将军,但也有个别因为是滥妾所出降二等封为辅国将军。郡王女儿封县主,俸禄为每年600石。

明朝亲王和郡王相差大吗(在明朝当郡王是什么样的感受)(3)

靖江王和朝鲜王比较特殊,由于靖江王和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再加上靖江王曾经得罪过皇帝,因此靖江王的后代爵位和普通郡王不同,要降二等袭封,儿子封辅国将军,女儿封县君。不过靖江王虽然不受待见,但由于靖江王的特殊地位,靖江王不仅在皇帝恩赏方面仍享受亲王待遇,还置有庄田等俸禄外的收入。也就是说,靖江王这个郡王在生活待遇方面不用受到亲王牵制,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光是这些,靖江王就比明朝内地所有郡王强。

而朝鲜王因为朝鲜国家地理位置特殊,因此虽然为郡王,但享受亲王待遇(朝鲜国王服饰是亲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鲜本郡王爵,应赐五章服)),嫡长子封为世子(这是亲王嫡长子才有的待遇)。

明朝的郡王正是凭着这些丰厚的待遇,过着百年和平王爷的生活。

人生

郡王由于是亲王的附属,因此郡王在终明一世无论是朝廷上,还是地方上,影响力比亲王都降低了好几个档次。

郡王唯一比亲王好的地方就是和初封亲王相比,郡王是可以常常见到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不至于和那些无嗣亲王一样孤独后半生。

在明朝当郡王,其实就和亲王一模一样,只需要在封地下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就可以了。反正作为天潢贵胄,只要犯的事情不是太过分,地方官府也不敢过问,朝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明朝亲王和郡王相差大吗(在明朝当郡王是什么样的感受)(4)

但你是不是认为当上郡王以后是不是就从此万事大吉,衣食无忧了呢?错,如果你本人或者你这个郡王的顶头亲王犯下了谋反的罪名,你的爵位一样要被削掉,运气好的去凤阳皇室监狱度过你的余生,运气不好的那就一尺白绫结束你的一生吧!

在明朝,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比如汉王府的8位郡王,宁王府参与造反的郡王和安化郡王都是因亲王和本人造反而被削掉爵位。不是死亡,就是在高墙中痛苦的度过余生。

后果

对于明朝来说,亲王的数量可能不太重要,可怕的是郡王的数量。

由于明朝皇帝的生育能力除了明太祖,明仁宗,明英宗,明宪宗以外,都不算太好。因此明朝共计实封亲王六十五位,实封亲王中,十六位亲王因事被废,十五位亲王因绝嗣而除封。至崇祯朝明亡,共计有亲王三十四位。不过更要命的是郡王,因为明朝藩王限制制度和未设置降等袭封制,因此各大王府的亲王就拼命地生孩子,每一个孩子都能给王府带来不菲的收入。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明朝郡王数量是亲王的几十倍。

明代各王府先后封924位郡王,即使减掉那些除封的郡王,明朝郡王数量依然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由于郡王是上层宗室,所以郡王的俸禄不像那些底层宗室那样好克扣。因此郡王的俸禄发放有时候比亲王还麻烦,但削减俸禄的话,这些上百个郡王闹起来,实在是令朝廷和地方头疼。大明王朝就在这种发了俸禄费钱,不发又会引起动荡的死循环中继续走了2个世纪。

但是事情终会有解决的那一天,明朝庞大的亲王,郡王宗室阶层终于吸干了他们的庇护所大明王朝。而这些等同于废物的天潢贵胄在乱世中始终没有激起他们那废弃了两百年的祖先血脉力量,终于在朝代更替中做了大明王朝的牺牲品和陪葬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