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泰安10月12日讯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泰安市“爱在重阳 孝传万家”万人签名暨泰安市“最美家庭”故事巡讲活动启动,为弘扬传统孝道文化,我们将走近这些敬亲孝亲典范人物,分享她们的温情故事,倾听她们的心路历程。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王炳兰的故事。

在泰山脚下东平湖畔的商老庄乡八里湾村,73岁的王炳兰先后伺候婆家的6位亲人,毫无怨言。她用一生的时间践行着“孝”这个字。

时光倒流到1945年,王炳兰出生在汶上县寅寺镇侯口村一个书香家庭。17岁的她,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与丈夫结了婚。至今,她还记着母亲的叮嘱:“进了屈家门,不孝顺不行,结婚后每天都要给老人倒尿盆呀!”

最美家庭故事分享5分钟演讲稿(最美家庭故事王炳兰)(1)

王炳兰是家中独女,结婚后,她发现夫家的生活与自己想象中的相差甚远。嫁过来之后就要照顾婆婆的公公婆婆,当时婆婆怀着孕,还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妹妹,大妹那时也才8岁……就这样,王炳兰刚结婚就从家里的“公主”变成了夫家的“使唤丫头”。

最美家庭故事分享5分钟演讲稿(最美家庭故事王炳兰)(2)

在此后的三十几年里,王炳兰的生活就是照顾几位老人、三个未成年的妹妹和自己四个年幼的孩子。

公公年轻时受人迫害,落下了精神疾病,年老后病情加重,每顿饭只吃鸡、鱼肉,稍不顺他意就拿拐棍儿打人,逮谁骂谁;婆婆患有青光眼,双目失明十八年,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照顾好公婆,王炳兰每天变着法儿的给老人家做好吃的,小心翼翼地料理着二老的饮食起居。

命运总是不经意间捉弄人。1976年,王炳兰7岁的儿子身染重病,几经辗转求医问药,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左臂落下终身残疾,作为母亲的王炳兰心如刀割。

最美家庭故事分享5分钟演讲稿(最美家庭故事王炳兰)(3)

1982年,厄运再一次降临,王炳兰的丈夫在外地工作时被货物砸中,虽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双腿。王炳兰赶到医院时,丈夫哭着让王炳兰看他的腿,王炳兰心如刀绞,但还是抱着丈夫安慰他说:“别哭,只要有嘴咱就能吃饭,能吃饭咱就能往前奔,我就是你的腿!”

丈夫在医院待了两年零七个月,回到家中后,王炳兰又开始了日夜不息伺候丈夫的生活。丈夫带上假肢后体重有200多斤,王炳兰自己根本抱不动他,照顾起来非常费劲。不仅如此,因常年卧床、坐轮椅,王炳兰的丈夫难免情绪低落,对生活没有信心,王炳兰就时常请来村中好友陪丈夫聊天、喝酒,这一照顾就是三十年。

最美家庭故事分享5分钟演讲稿(最美家庭故事王炳兰)(4)

2013年丈夫离世,王炳兰像被抽空了全身的气力,不停的摸索着和丈夫的合影,“老头儿啊,你可坑苦了我!给你端屎端尿没事儿,这一辈子不就这么过来了?你一走,我可连个伴儿也没啦!”说完,她像个孩子似的哭起来……

苦难还没有结束。2011年王炳兰的二儿子因突发脑出血去世,年仅45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情到底有多苦?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

最美家庭故事分享5分钟演讲稿(最美家庭故事王炳兰)(5)

“当时我真是哭得都没有眼泪了,但是想到一家老小还得靠我伺候,心里就是再难受也得继续过呀……”王炳兰说道。

虽然遭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但王炳兰依然乐观向上,是个热心肠。只要街坊邻居有事儿,她总是乐于搭一把手、帮一帮忙。

家里老人多,自家生活并不富裕,但她要强,从不愿给国家和政府添麻烦。有一年春节上级领导到她家慰问,带来500元钱,足够一家人过年用了,但王炳兰却说:“给村里比我家更困难的吧,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没给国家做什么贡献,我有双手能劳动,不给国家添麻烦……”

最美家庭故事分享5分钟演讲稿(最美家庭故事王炳兰)(6)

王炳兰守护着自己的小家,心中也有大爱。她是一名八里湾大堤的防护员,年年岁岁守护着3公里的防洪大堤;她像一名辛勤的园丁,看护着大堤上1000余棵杨树;她是数千方防洪物资的“保管员”,守着大堤20多年来,防洪大堤年年安澜,防洪物资毫发未损。

最美家庭故事分享5分钟演讲稿(最美家庭故事王炳兰)(7)

2014年王炳兰被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王炳兰一家被评为山东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齐鲁最美家庭;2016年王炳兰被评为山东省道德模范,2017年王炳兰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最美家庭故事分享5分钟演讲稿(最美家庭故事王炳兰)(8)

“父母恩情重,留下无限情。老来难不易,少年皆可懂。儿女须尽孝,不孝理不容。敬孝做表率,后人看得清。人生竟为啥?最终留个名。”这是乡里送给王炳兰的“贤孝流芳”牌匾,她用半个世纪,深情诠释了“孝老爱亲”的全部含义。她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家人,如今全家人都争着孝敬她,让吃苦受累一辈子的王炳兰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最美家庭故事分享5分钟演讲稿(最美家庭故事王炳兰)(9)

最美家庭故事分享5分钟演讲稿(最美家庭故事王炳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