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序的翻译(再论金瓶梅作者为邳州人陈铎)(1)

关 键 词:

回前诗 邳州 人物 事件 风俗 语言

内容提要:

数回卷首诗曝光作者之家族史、家世、履历、思想意识等,与陈铎之情状尽同。历史上,邳州与北兰陵地域重合。《金瓶梅》写有邳州之人物、事件,以示作者之籍贯。其描述之风俗、运用之语言与邳州相同。

乌飞兔走,《邳州之陈铎乃<金瓶梅>之作者》公之于众两年余矣。解廋辞,揭面纱,论条件,作比对,双管齐下;求仁得仁,旗开得胜。

证据层见迭出,一不做,二不休,乘威挟势,直捣黄龙府。

一、作者之自供状

《金瓶梅》中,作者设置廋辞,自报家门:“兰陵笑笑生”乃邳州之陈铎也。不宁唯是,于数回卷首诗中,曝光其家世、家族之迁徙、辞官、寓居等状况。

数回卷首诗与正文之内容“风牛马不相及”,于此,早有诟病,然质疑者却不识玄机。作者别有用心,以此“自供状”,希冀有朝一日名至实归。

陈铎之情状与“自供状”所言相应,完全重合。

(一)家世

《金瓶梅》作者之家世何也?

第41回,卷首诗写道:

富贵双全世业隆, 联翩朱紫一门中。

官高位重如王导, 家盛财丰比石崇。

画烛锦围消夜月, 绮罗红粉醉春风。

朝欢暮歌年年事, 岂肯潜心任始终。

拙作《明文坛两陈铎考辨》(以下称《考辨》)1 指出:陈铎家世显赫,炙手可热,将门出将,腰金曳紫。祖:陈政——中军府都督,正一品;父:陈明——大宁卫指挥使,正三品;孙:陈铎——济州卫指挥使,正三品。

陈铎祖孙三代或手握兵符,驰骋沙场,或护卫宫廷,瞻云就日,皆“官高位重”,岂不为“富贵双全世业隆,联翩朱紫一门中”?

二者家世完全相同。

(二)、家族之迁徙

《考辨》据陈氏家谱,论及陈氏家族迁徙至邳州市合沟镇小河村(1999年划归新沂市)已数百年矣,螽斯衍庆,至今,其后人居住于沂河两岸。

邳州《陈楼镇志》载:

陈楼乡望族大姓的前十个分别为:陈,刘,顾,王,袁,孙,丁,

李,吴,陈姓居首,分布在全乡15个村,主居地为左西、左东、北陈楼

三个行政村,全乡计有1351户,592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2·9%。陈

姓始祖源于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国(河南

1·《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学报》2018年第二期

淮阳),死后谥号陈胡公,其后代以陈为姓。后避楚难,一支流下邳。

至北宋,陈氏祖陈大公携家迁来小河(今合沟乡)定居。明末,小河陈

氏七代孙陈瑞,携家小迁来左庄定居,至今传代到28世,发展为在左

西、左东两个村,4500多人。其北陈楼陈姓是小河陈姓五世孙陈子敬

迁居凤阳后 ,返迁岠山(邳州境内),又一支迁居周井户村,因人丁发

展建楼,改周井户村,名陈楼。至今已传代27世,人口一千多人。其

余村的陈姓亦多源于小河村。1

良禽择木而栖。出谷迁乔,陈铎之家族北宋时从河南淮阳徙至邳州,作者之家族亦有迁徙史乎?

第74回卷首诗云:

昔年南去得娱宾, 愿逊阶前共好春。

蚁泛羽觞蛮酒腻, 凤啣瑶句蜀笺新。

花怜游骑红随后, 草恋征车碧绕轮。

别后清清郑南路, 不知风月属何人?

作者欲名至实归,“供词”则需多多益善,涵盖方方面面,言家世,再言家族,形成证据链。否则,仅仅为“驴友”之游,而属辞比事,无关宏旨,与其“既定方针”背道而驰。再之,作者乃“官高位重”之内臣,外游至蕞尔小城,却卑躬屈膝,做小伏低,而“娱宾”、“愿逊阶前”,岂不怪哉?原来游“郑南路”,当为寻“根”焉。“娱宾”,因作者家世显赫,让族人感到荣光自豪;“愿逊阶前”,即于长辈族人阶前需谦恭、顺从,不可妄自尊大。

尾联道出作者家族之“根”在“郑南路”。 其家族具有迁徙史也。

古代郑国,曾先后以陕西之华阴,河南之淮阳、新郑为都。陈铎家族之“根”于陈国之淮阳,而淮阳在华阴之南,故宋时,郑南路应包括淮阳。从北京至淮阳,故称“南去”。

作者与陈铎之家族同“根”,此非巧合。

(三)、辞官

虽“富贵双全”“官高位重”,“ 家盛财丰”,却“岂肯潜心任始终”,作者为官不愿有始有终,而伺机急流勇退。

第90回卷首诗云:

花开花落开又落, 锦衣布衣更换着。

豪家未必常富贵, 贫人未必常寂寞。

扶人未必上青天, 推人未必填沟壑。

劝君凡事莫怨天, 天意与人无厚薄。

“锦衣布衣更换着”,言其官为锦衣卫(锦衣、布衣代指身份),后辞官为民。

辞官后,“一日清闲一日仙”(第47回),然随着时间之推移,家境骤变,入不敷出,捉襟见肘,风光不再。

第96回卷首诗云:

里虚外实费张罗, 待客酬人使用多。

马死奴逃难宴集, 台倾楼倒罢笙歌。

租田税店归农主, 玩好金珠托卖婆。

欲向富家权借用, 当人开口奈羞何。

陈铎与作者官职同为锦衣卫,辞官之经历亦同。

1邳州市《陈楼镇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709—710页。

正德十三年,陈铎袭锦衣卫指挥使,至嘉靖二十五年掷传而去,成为一介布

衣,此乃陈铎倏然之转身。其《草堂余意·氐州第一》写道:“小前程,何须问,且归去,仰天大笑”。

(四)、寓居

第72回卷首诗云:

寒暑相推春复秋, 他乡故国两悠悠。

清清行李风霜苦, 蹇蹇王臣涕泪流。

风波浪里任浮沉, 逢花遇酒且宽愁。

蜗名蝇利何时尽, 几向青童笑白头。

作者已辞官,自称“蹇蹇王臣”;初迁“他乡”,事事劳心,闲愁万种,思“故国”而“涕泪流”。

陈铎辞官后,暂居故乡,旋寓居南京,直至不禄。

与作者思乡之情感相同,陈铎《草堂余意·玉蝴蝶》:“最堪伤,天涯咫尺,音问茫茫。 思量。新来惹得,一身愁苦,两鬓风霜。” 《草堂余意·氐州第一》:“雁影沉吴,江流入楚,故乡消息飘渺。病起潘安,临水鬓毛羞照。”

陈铎与作者皆离乡背井,做了“异乡客”。

(五)、沉溺酒色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作者、陈铎嗜好相同,皆耽于酒色。

1

作者嗜酒虽不比刘伶,然杜康一日不可或缺。“乍入杏村沽美酒”,“ 且将诗酒作生涯”,“且乐高歌入醉乡”,乃其常态也。

第29回卷首诗写道:

百年秋月与春花,展放眉头莫日嗟

吟几首诗消世虑,酌二杯酒度韶华。

闲敲棋子心情乐,闷拨瑶琴兴趣赊。

人事兴事俱不管,且将诗酒作生涯。

第89回卷首诗写道:

风扶烟笼锦旗扬,太平时节日初长。

多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肠。

三尺绕垂杨柳岸,一竿斜插杏花旁。

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陈铎何尝不如此?

其于《商调·集贤宾·中秋》中写到“我这里临风歌窈窕,把酒对婵娟”,“笑耸吟肩伴麄毫,酒圣诗仙”,“玉山倒,君休计。绿醅空,衣再典”。醉倒街巷,典衣沽酒,岂不是醉生梦死,以酒“作生涯”“高歌入醉乡”?

2

作者“且讨红裙处,倚翠偎红”“ 好入花林结近邻”,乃狂蜂浪蝶也。

第15回卷首诗写道:

日坠西山月出东,百年光景似飘蓬。

点头纒羡朱颜子,转眼翻为白发翁。

易老韶光休浪度,掀天富贵等云空。

不如且讨红裙处,倚翠偎红院宇中。

第15回卷首诗言明作者拥有红颜知己,其写道:

吴舫轻舸更迟迟,别酒重斟惜醉携。

沧海侵愁光荡漾,乱山哪恨色高低。

君驰蕙楫情何极,我恣栏杆日向西。

咫尺烟波几多地,不须怀抱重萋萋。

第15回卷首诗写道:

天与胭脂点绛唇,东风满笑欣欣面。

芳心自是欢情足,醉脸常含喜气新。

倾国有情偏吝啬,向阳无语笑撩人。

红尘多少愁眉者,好入花林结近邻。

第15回卷首诗写道:“千春博得斯顷刻,吩咐谯更仔细敲。”

第84回卷首诗写道:“世人欲问长生术,到底芳姿益寿龄。”作者通晓道教采阴补阳之养生术也。

初考已证,陈铎因愤世而自暴自弃,“抟香弄粉”、“ 殢酒淹花”,走马章台。

其作品有大量之反映,不再赘述。

(六)、壮志难酬

作者于第89回卷首诗写道:“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第91回卷首诗,作者把为官言作“一场春梦由人做,自有青天报不欺”。

无独有偶,陈铎套曲自述云:“回首青春,又早三十近。虹霓志未伸,因此上笔尖儿判柳评花,心情儿抟香弄粉。” 亦称为官“四十年来一梦中,而今尽晓”。 二者皆怀鸿鹄之志,却如水中捞月,化为泡影,悲哉!

一者言“未遂平生志”“ 一场春梦”,一者曰“虹霓志未伸”“ 一梦中”;其遣词用语如此雷同也。

(七)、思想意识之比较

有比较,方有鉴别。卷首诗和陈铎之作品所蕴含之思想意识如出一辙,同气连枝,心心相印。

1、官场险恶,

第73回卷首诗写道:

巧厌多乖拙厌闲,善嫌懦弱恶嫌顽。

富遭嫉妒贫遭辱,勤又贪图俭又悭。

触目不分皆笑拙,见机而作又疑奸。

思量哪件合人意,为人难做做人难。

第75回卷首诗颈联、尾联写道:

道业未成何须赖,人身一失几时还。

前程暗黑路途险,十二时中自着研。

第93回卷首诗写道:

谁道人生运不通,吉凶祸福并肩行。

只因风月将身陷,未许人心直似针。

自课官途无枉屈,岂知天道不昭明。

早知成败皆由命,信步而行暗黑中。

作者认为,官场“为人难做做人难”“ 前程暗黑路途险”“ 吉凶祸福并肩行”,因此“十二时中自着研”,做官如履薄冰,胆战心惊,每时每刻皆谨小慎微。

陈铎直言不讳,认为仕途“红尘万丈波”,官场“虎狼交杂”,“黄金印手拿,琼林花帽插,祸到自有天来大”,“紫绶金章,雕楹朱槛,但提着惊破胆”。

2、视功名利禄如粪土

第43回卷首诗首、颔联写道:

细推古今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

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

第91回卷首诗颈联、尾联写道:

富贵繁华身上孽,功名事迹目中魑。

一场春梦由人做,自有青天报不欺。

第91回卷首诗写道:

在世为人保七旬,何劳日夜弄精神。

世事到头终有尽,浮华过眼恐非真。

贫穷富贵天之命,得失荣枯隙里尘。

不如且放开怀乐,莫待无常鬼使侵。

作者认为,汉武、石崇之富贵如过眼云烟耳,“水空流”、“浮华过眼恐非真。”“富贵繁华身上孽,功名事迹目中魑。”

陈铎:“风月清闲,功名淡薄”“笑浮名有无,过流光迅速,留不住乌和兔”,“伏虎权符,封泥宣诏,但来的都告缴”。“白眼把公卿傲”,“柴门长日有僧敲,哪里许高轩造”。其乐做林中人。

3、辞官后之自由、清闲

第47回卷首诗写道: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死人生在眼前。

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

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总由天。

平生衣禄随缘度,一日清闲一日仙。

第92回卷首诗写道: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

虽然富贵皆由命,运去贫穷亦自由。

事遇机关须进步,人逢得意早回头。

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作者辞官后“宽性宽怀”,“ 一日清闲一日仙”,感受到身心之“自由”。

陈铎“是非场里强抽头,再不听东华漏”,“管什么三略法立了周,一声歌散了楚,万言策坐安了刘”。“花底吟,舟头钓”,“诗酒关情,琴书清暇”,“散孤闷,闲寻野寺”,“与村翁,共林叟,登高台,涉远岫”,“笑把红儿倩,卧看牵牛织女星”。

(八)、享年相当

第97回卷首诗写道:

在世为人保七旬,何劳日夜弄精神。

世事到头终有尽,浮华过眼恐非真。

贫穷富贵天之命,得失荣枯隙里尘。

不如且放开怀乐,莫待无常鬼使侵。

“保七旬”,表明作者已逾古稀之年,仍为《金瓶梅》之写作“日夜弄精神”。美意延年,其“且放开怀乐”,希望寿逾八旬。

《考辨》言,陈铎约生于弘治十年,约卒于万历五年,享年约79岁。

二者享年相当。

一事合,或为偶然;事事合,则为必然。卷首诗暴出《金瓶梅》作者之家族史、家世,辞官,寓居他乡之履历,思想意识等,陈铎皆然也,无不契合。

二、邳州与兰陵

兰陵,并非“笑笑生”之真实郡望。若东施效颦,仿效向之考证者惯用之手法,让邳州与兰陵扯上“转折亲”,则举手之劳也。

历史上,邳州与北兰陵完全重合。

何光岳先生《邳国的来源和迁徙》言:

邳国的建立,谓在商汤时,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第五:

“邳,奚仲之后,汤左相仲虺所封,国在鲁薛县,从邑丕声。”《左

昭元年传》:“商有姺邳”,盖仲虺之裔为乱者。国灭,武王复封其后

于邳为薛侯,汉之上邳薛县也,在今之山东兖州藤县。其下邳则今

之江苏徐州府之邳州······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姺、邳与观、

扈、徐、奄同,则国尝灭矣,周复封其后于邳为薛侯也。”······朱、

段皆沿袭旧说,谓邳在商代被灭,后周武王重封,即春秋薛国,揉邳、

薛为一国,显属谬误。邳、薛在春秋战国时同时并存,到战国中期齐

灭薛,后期则楚灭邳。邳、薛建国都在商初,是亲族邻国而不是同一

国。1

既然邳、薛“是亲族邻国而不是同一国”,邳国之疆域为何处?

何光岳先生继续解惑揭秘,其大作又言:

1954年,山东峄县文化馆曾收集到战国初期二件铭文相同的青铜

器邳伯罍,铭文云:“惟正初吉,丁亥,不白(邳伯)夏子自作尊罍,

用祈眉寿无疆,子孙永宝用之。”峄县在今枣庄市南峄城区。其西邻即

薛城区,为薛国所在。《竹书纪年》载:“梁惠王三十一年,邳迁于薛,

改名徐州。”则沂水之邳国即在战国初年由沂水之邳乡南迁至枣庄之峄

城······则邳国地跨今枣庄市峄城区及薛城区的南部,应作上邳。2

王献堂先生于1955年作《邳伯罍考》,以邳伯罍出土于山东峄县为据,断定邳国迁薛后拓疆至峄县而自立。其大作云:

邳迁薛时,楚国势力早已进入山东南部······迁必至薛,以邳、

薛同祖能相容,地又密迩;非占薛国而有之,拓地共处而已。邳所处

地,即为上邳。

邳迁薛时,楚国势力早已进入山东南部······迁必至薛,以邳、

薛同祖能相容,地又密迩;非占薛国而有之,拓地共处而已。邳所处

地,即为上邳。

······ ······ ······

古之下邳,当不限今邳州地区,上邳亦不限薛城县区。考峄县东周时

沿革,城南五十里有偪阳国都,遗址犹存,出土周代文物甚富,国境

必占该县一大部分。东有鄫国,跨据今苍山县一大部分。西南与薛城

县接壤,未知所属,东南角地毗连邳县。当时邳之疆域,正可拓至峄

县。

《水经·泗水注》引晋太康地记:“奚仲冢在城南五十里山上。”

1·何光岳《邳国的来源和迁徙》(1955年)。戴启汉《邳州文史钩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第40页

2·同上,第42页。

城指周、汉之薛城······墓东尚有一冢,传为仲虺墓,见《藤县志》

诸书······似古代邳、薛毗连,二而若一,奚仲既迁,仍可归葬于薛。

其墓既未发掘,今殊难言;而商代邳能抗拒王朝,地域必相当扩大,入

周即渐削减,亦能拓至峄县。

但此皆属推测,未能确定。今二罍在峄县发现,又为统治者遗物,

必出于墓葬。若邳境不拓至峄县,安能葬于邻国?正可证实以上之推

测。 1

《邳州文史钩沉》载:

南宋时,县境为金所占据,北境兼领兰陵县(《太平寰宇记》)。2

邳州与北兰陵,历史渊源深厚,吾即尔,尔即吾;且明时地相连,水相通,语相近,俗相似,故陈铎采取“壕堑战术”,以邻为壑,信手拈来,选取“兰陵”作为郡望,即顺理成章,可以理解矣。

二、《金瓶梅》写有与邳州相关之人物与事件

《金瓶梅》之作者处心积虑,在作品中设置家乡之“标志”,以备后来人溯流追源,按图索骥,探知其籍贯。

《金瓶梅》第11回始,出现一仆人——贲地传。“贲”, 可谐音“本”;“贲地传”,即“本地传”。作者善于以“姓名”寓深意,其取人名“贲地传”,则暗示世人:《金瓶梅》中写有其家乡之人和事。

(一)、邳州与“军田卫”

《金瓶梅》之故事发生地点为清河,然众所周知,山东并无清河县,自然更无“清河卫”;作者为写作需要,自出机杼,偏偏把清河县写作屯田之“卫”。

《金瓶梅》第1 回:

西门庆······新近又娶了清河左卫吴千户之女······

第15回,写向皇亲家之向五,“被人告争地土,告在屯田兵备道打官司”。

第77回,吴月娘之哥哥吴大舅被任命为“指挥佥事,见任管屯”。

第78回写道:

吴大舅道:“这屯田不瞒姐夫说,太祖旧例,练兵卫,因田养兵,

省转输之劳,才立下这屯田······今这济州管内,除了抛荒苇场港

隘,通共二万七千顷屯地。每顷秋税、夏税,只征收一两八钱,不上

五百两银子。到年终才倾齐了,往东平府缴纳,转行招商,以备军粮

马草之用。”

明代,屯田卫即军屯也。邳州行政管理体系、城建各有二;其一,邳州衙署及邳州城。其二,邳州卫及邳州卫所(城)。

崔学法先生《下邳古城再探讨》言:

元末明初连年战争,江淮流域人口减少,生产遭到破坏。朱元璋

为了发展生产,大量从山西向黄淮、中原一带移民······因此洪武

十三年(1380年)五月,朝廷下令“山西民为军者二万四千户,悉还

于民”,并且安置在邳州屯田,共建类似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0

个屯田农耕大营。其中黄河南13营,黄河北37营。每一个营由一百

1·王献堂《邳伯罍考》,《考古学报》1963年第二期。

2·戴启汉《邳州文史钩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12—13页。

户组成,设百户长一人,如苏塘营(塘字应为堂)指挥苏堂。置邳州

卫统一指挥,王恒为邳州卫指挥,卫所设在邳州(今睢宁古邳)。当年

王恒在邳州“加砖甓焉,城高二丈九尺,周五里二十步,雉堞一千五

百二十六,角楼四,铺三十。有三门,北曰镇北,西曰通沂,南曰望

淮”。1

山东无清河县,清河县无屯田卫,而与其相反,邳州却设有屯田卫,拥有5000户之屯田大营。

(二)、白门

《宋武北征纪》载:“下邳凡三重,大城周十二里半,其南门曰白门。”下邳白门,因全用白玉石建成,故名之。曹操于白门楼下擒杀吕布,白门楼则名闻遐迩,载入史册。以“白门”名州治之南门者,唯邳州也。元代诗人陈孚《白门》云:“布死城南未足悲,老瞒可是筭无遗。不知别有三分者,只是当时大耳儿。” “白门”乃邳州之标志性建筑,陈铎必以之做文章。

《金瓶梅》第71回,写西门庆与李瓶儿梦中幽会后,送其回家,果然往东转过牌坊,到一小巷,旋踵见一座双扇白板门,指道:“此奴之家也。”翌日,西门庆要往崔中书家拜夏龙溪去,因从造府巷所过,中间果见有双扇白板门,与梦中所见一般。悄悄使玳安问隔壁卖豆腐老姬,“此家姓甚名谁?”老姬答道:“乃袁指挥家也。”于是西门庆不胜叹异。

其两次写到“双扇白板门”,意在强调“白门”。官员府邸大门威严而气派,脸面也;皆饰以铜泡钉,漆以黑、紫、灰等色,绝不会用白板而不着色。古代风俗以白色为不吉利,唯丧葬而穿白戴孝;且袁指挥乃三品高官也,岂能不谙此道?

陈铎言“白门”而用心良苦。

(三)、泗水

《金瓶梅》第72回:李桂姐被南人包养,西门庆恨屋及乌,不用李铭。李铭拜托应伯爵向其求情;应伯爵令其给西门庆磕头赔礼,言道:“休说你们随机应变,全要四水活。”“四水”即“泗水”。

泗水,淮河第一大支流,流经邳州原州治南,东西贯穿下邳千百年。不宁唯是,《金瓶梅》多次提及泗水。第11回,孙雪娥道:“娘,你看他嘴似淮洪也一般。”第75回,吴月娘亦如此说:“你看他嘴头子就像淮洪一般。”数次言及淮洪之惊涛骇浪,可断言,为作者亲历亲见,寻踪蹑迹,其家乡应于淮河下游地区。 以地理位置轮之,邳州即然也。

1194年,黄河决口改道,经淮河入海,直至1855年,史称“黄河夺淮”;主流经由涡河、颍河入淮。明正德三年(1508),黄河北徙三百里,由徐州入泗水,经今淮安以北入海。黄河夺淮夺泗,致使苏北14、15世纪每百年发生水灾

74次,邳州洪水滔天。因泗水为淮河之支流,故称洪水为“淮洪”。

(四)、项羽与虞姬

邳州历史上统辖宿迁,而亡秦之英雄项羽生于宿迁之下相;明末抗清志士陈子龙(1608--1647),《望下邳作》写道:“君不见项王长生下邳者,黄石却授张子房。”虞姬生于宿迁之沭阳;今新沂市境内有虞姬沟,相传虞姬在此浣纱。

第一回:

题起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名籍,单名羽字······只因宠着一个妇人,

名唤虞姬,有倾城之色,载于军中,朝夕不离。一旦被韩信所败,夜

1·崔学法《下邳古城再探讨》,《邳州文化》2018年第 1 期

走阴陵,为追兵所逼,霸王败向江东取救。因舍虞姬不得,又闻四面

皆楚歌,事废,叹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

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毕,泪下数行。虞姬曰:“大王莫非以

贱妾之故,有费军中大事?”霸王曰:“不然。我与汝不忍相舍故耳。

况汝这般容色,刘邦乃酒色之君,必见汝而纳之。”虞姬泣曰;“妾宁明

义死,不以苟生。”遂请王之宝剑,自刎而死。霸王因大恸,寻亦自刭。

史官有诗叹曰:“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明月有莹天似水,

那堪回首别虞姬。”

再写刘邦不能庇佑戚夫人,戚夫人被吕后残害而死,诗曰:

刘项佳人绝可怜, 英雄无策庇婵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 不及虞姬有墓田。

世俗以成败论英雄,然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写英雄气短,从容就死。又赋诗将虞姬与戚姬作比较,以有无“墓田”而论之,其冷暖、亲疏之态度鲜明,作者对家乡先民之哀怜、景仰之情跃然纸上。

(五)、孟尝君 石崇

第10回,状写西门庆家宴席丰盛,生活奢侈,评价道:“毕竟压赛孟尝君,只此敢欺石崇富。”

孟尝君:田文(?---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靖郭君田婴之子。战国四君子之一。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即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曾先后出任秦相丞,齐、魏相国。孟尝君其在薛广招各国人才,门下食客数千,鸡鸣狗盗之徒云集,广为流传,载入史册。孟尝君虽继承资产丰厚,然并非以豪富著称。

初考拙文引述史料指明,“邳,奚仲之后,汤左相仲虺所封国在鲁薛县”,“国灭,武王复封其后于邳为薛侯,汉之上邳薛县也,在今山东兖州藤县”。孟尝君袭封于薛,两者封地同,其封地即原上邳国也。

石崇:(249--300) 字季伦,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文学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其自幼随母生活于邳州。公元297年(元康六年),出任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邳志补》云:“崇在下邳亲任得人,政纪不废,邳民钻石颂德,良有由也。”石崇碑至清犹存,清诗人钱大昕《邳州》诗写道:“百里弹丸地,传闻古下邳。孤城奚仲国,衰草石崇碑。”

《邳州文史钩沉》记:

《邳州志》引《宋武北征记》:下邳城凡三重·····又有小城,累

甓坚峻,周二里许,相传石崇所筑。州城西又有一小城,周三百四十

步,相传亦石崇所筑也······石崇别墅,在旧城北一里,今湮。

陈铎以孟尝君、石崇引出上邳、下邳焉。

(六)、石崇 范丹

《金瓶梅》第46回写道:

甘罗发早子牙迟,彭祖颜回寿不齐。

范丹家贫石崇富,算来各是只争时。

石崇富可敌国。《晋书》云:

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秀,珥金翠。丝竹尽当

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杨秀之徒以奢靡相尚。

邳州流传着石崇与范丹斗智之故事。

《邳州文史钩沉》记:炎夏,石崇宴请范丹,厅堂宽敞明亮;桌面用碧玉装成,黄金镶边,四只桌腿用金砖垫上,山珍海味罗列。美女掌扇、劝酒,歌妓奏乐。范丹一介穷儒,有五子。其回请石崇,树荫下,木桌粗劣,菜肴简单;其四个儿子各抱一条桌腿,随着树荫转移而移动,另一儿子端菜、劝酒,上饭。酒过数巡,范丹曰:你垫桌腿用金砖,虽然名贵,却是死宝,不能移动。我抱桌腿之子,是活宝,移动随心所欲。石崇无言以对。

《睢宁县志》曰:

石崇范丹墓紧靠蛟龙山。1

蛟龙山在今邳州、睢宁交界处,故黄河北岸有土墩二。西者较大,高二十五米,墩基略呈正方体,边长一百二十米,占地二十亩左右。顶部边长五十米。世代相传,此为石崇墓。东者土墩,似为范丹墓,不可考。

陈铎于《归隐》中写道:“石崇富易消,范丹贫到老,哪一个长安乐?”

(七)、红袄军与金军战于邳州

《金瓶梅》写到金时红袄军。

咸丰《邳州志》载:金时,邳州属于金。

葛峄山东北有大黄山,金将纥石烈桓端破袄贼数万于此。

葛峄山,即岠山,在邳州境内。其山北,有大黄山。

金时,邳州属于金。十三世纪,金之辖地日削月割,对农民剥削压迫日益严重,山东、河北百姓揭竿而起,达二十余万之众。义军身着红袄,故被称为“红袄军”。因其着红衣,眼睛被映红,故《金瓶梅》中,吴月娘又称其曰“红眼军”。

贞佑二年(1214),金政府派兵镇压,山东义军领袖杨安儿战死,其女杨妙真与李全于莒南县会合,结为夫妻,合为一军,兵力约三万。其南下,攻邳州。邳州刺史兼徐州界提督控纥石烈桓端,领兵据岠山迎战,义军占领大黄山,双方据险激战。金兵败,逃进州城;义军围攻之。金之援军至,义军退守大黄山,金兵围困攻杀,经五日,义军伤亡惨重,突围西走;大河阻拦,金兵追杀,杨妙真中箭身亡。李全与残众西去。(《邳州文史钩沉》第123—124页。)

(八)、刘六、刘七起义

《金瓶梅》写道:守备周秀率兵,向北讨伐刘六、刘七起义。

刘六、刘七揭竿而起,攻城略地,明正德年间爆发于邳州。

《邳州文史钩沉》载:

明正德七年(1512),义军刘宠、刘宸占领邳州泇口集,邳州知

州周尚化领兵剿讨,义军败走郯城。五月,义军复围邳州,被邳州督

漕运史张缙击退,义军败走河南(《续通鉴》)1

正德七年,起义军、官兵厮杀于邳州,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百姓遭殃。陈

铎时值少年,刻骨铭心,记之,意在以言桑梓。

义军刘宠、刘宸之事,邳州百姓口口相传,且以其于家族中排行称之曰“刘六、刘七”。《江苏地方文化名片丛书·徐州两汉文化史》2 亦如此称之。《金瓶梅》所记与俗称相契合。

(九)汤克宽抗倭

《金瓶梅》写有汤克宽抗倭之事。

《明史》及地方志记载,倭寇猖獗,时邳州却有一位抗倭英雄汤克宽,其名声仅次于戚继光与俞大猷。汤克宽邳州人,明朝开国元勋汤和八世孙,汤和第七

1·戴启汉《邳州文史钩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第169页。

2·冯其谱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第066页。

子明威武将军汤忠定居邳州,故汤克宽履历之籍贯为邳州。

汤克宽出身将门,历任参将、总兵官。倭寇初起,其转战于浙江金山卫、崇

明、宝山等地,浴血奋战,屡立战功。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又与俞大猷、卢镗等大破倭寇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旋从俞大猷入粤,又破倭寇,留驻广东。万历初年调赴蓟镇,鞑靼攻古北口,其率军追击,遇伏战死。葬半戈山。

汤克宽于嘉靖间抗倭,名震朝野。《金瓶梅》于嘉靖中期开始创作,陈铎与汤克宽同出将门,又为同乡,惺惺相惜,心系之,高山仰止,将其写入《金瓶梅》以志之。

(十)、徐州不打春

《金瓶梅》写到“徐州不打春”。

按邳州史志记载,邳州城“有三门,北曰镇北,西曰通沂,南曰望淮”。

明代藏书家、文学家郎瑛(1478——1466)杭州仁和县人。其《七修类稿》卷二《风水》记俗谚一首:“徐州不打春,邳州无东门。若使打春与开门,蝎子咬死人。”俗谚亦作:“徐州不打春,邳州无东门。若令开门与打春,蚊子纷纷咬死人。”清山阳人阮葵生《茶语客话》卷一八记:宋时谚云:“徐州不打春,邳州无东门。若使打春与开门,蝎子咬死人。”

二者虽时代不同,却记载一致,俗谚皆将徐州与邳州并举,紧密相连,不作分离;而《金瓶梅》仅举“徐州不打春”,不言“邳州无东门”,此乃运用“留白”手法,其料定读者知晓完整之俗谚,自然,“邳州”一词则跃出。兰陵笑笑生正是以此暗示其籍贯为邳州。陈铎不言“邳州无东门”,恰为“此地无银三百两”也。

(十一)、关于“一街两县”

《金瓶梅》中写到“一街两县”之行政区划特点。明清时邳州“一街两县”之特征更具典型性,他地不可比肩。

明时邳州辖睢宁,而邳州治所在邳、睢之交界处;故有“一街两县”之说。而邳州之古代治所,“清康熙七年(1668)六月地震,七月黄河决口,城陷于水”,俗称“旧州”。其遗址在今睢宁县古邳镇境内,有其历史原因。《邳志补·疆域》载:明时“割修文乡属睢宁”,又记:民国二十三年(1934),“南部河南营地划属睢宁县”。虽如此,现今,睢宁古邳镇仍与邳州接壤。

不宁唯是,邳州下辖之窑湾镇亦为“一街两县”之地。

窑湾镇踞于骆马湖畔,沂河,沭河,山河,皆流入骆马湖,骆马湖南通洪泽

湖、高邮湖、长江,水路运输四通八达。窑湾镇地理区位得天独厚。

解放后,窑湾镇划归新沂市。《新沂历史》言:

在我市西部京杭大运河畔,有一座闻名全国的古镇——窑湾。据典

籍记载,这座古镇始建于唐朝初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窑湾东望于

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

窑湾历史上虽系一乡集镇,但却一镇两辖,镇内以界牌为限,以西

为邳县辖地,以东为宿迁辖地。全镇由东宁、中宁、迎熏、西临四大部

分组成。分别以东西两条大街为经,南北两条大街为纬连通其他街道,

相互交错,并各在交叉点建过街楼一座,相映成古式格局······ 1

“一街两县”为邳州行政区划之特点,其治所与下辖镇皆然,更突出,更鲜明;故陈铎把“一街两县”写进《金瓶梅》,以标示其郡望。

1·新沂市教育局《新沂历史》,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第15--16页。

11、治河之柳将军

《金瓶梅》写到百姓拜求柳将军庇佑,消灾弭难。

明嘉靖年间,邳州始传柳将军之故事,首建“柳将军”庙。

唐人传奇小说《柳毅传书》中之柳毅,相传为湖广人氏,曾官徐属丰邑,死后,玉帝封之为“圣水将军”。同治《徐州府志·祠祀考》:“柳将军庙在新安集,明嘉靖三十二年建。”新安,于明邳州治所西黄河北岸。《邳志补》:“新安,明初置驿,嘉靖中改设巡检司。”

柳将军之传说生发于邳州。《柳将军庙碑记》叙之始末。

柳将军庙碑记 欽用

嘉靖年河涨堤决,巨流壅于泥沙,沃田垫为沮洳,运米阻徐邳间殆

千艘也,而新安为甚。惟时总理河道都宪曾公钧、总督漕运都宪吴公鹏

暨都水正郎彭公澄、主政钦公拱极、兵宪谭公棨,咸与有责焉。起丁夫

合运卒,委官分工浚之,旋开复塞,若有非人力所能为者。群公忧之,

起居弗宁,有司惶惶焉,计不知所出。将军一夕效灵,具甲胄,见彭公

于梦,毅然以开河自任,公异之。不数日,复梦如前,公大异之。适钦

公视事于新安,舟人忽报曰:“迤东五里河决处,有巫降神曰:‘柳将军

所言与彭公梦合。’”公往验之,乃知将军欲树功河道,将卜栖于此也。

遂白之曾公,公具状奏闻,特敕立庙奉祀焉。随遣官谕祭。由是群工宣

力,而疏通之速有莫知其然者,盖将军奏功辅翊赫然著矣。

报祀之典岂容已乎?于是相土于新安之东,负堤向坎,乃计费度工,

措财于官府,取力于浅夫,先建前庙五楹,门房三楹······逮戊午(

嘉靖三十七年)都宪王公廷来总理河道······复建后寝五楹,翼室各

三楹庙前两庑各五楹,中建谕祭碑亭······大建坊碑于门,傍曰“敕

赠得道显化有感柳将军之庙”。

是役也,载工于嘉靖癸丑(三十二年)七月,讫工于嘉靖己未(三

十八年)六月······ 1

尚有《御制柳将军庙祭文》,略。

柳将军以神力助河道治理,得建祭祀庙宇于邳州之新安。

柳将军治河之传说始于嘉靖,发生于邳州;祭祀庙嘉靖间首建于邳州;作为邳州人陈铎自当了然于心。

三、嫁娶、丧葬风俗习惯相同

一方水土,一方人物;一方人物,一方风俗。俗语云: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此言是也。然《金瓶梅》记述之婚丧风俗习惯,邳州亦然,二者竟为惊人之相同。

1·嫁娶等喜庆风俗

第30回:

李瓶儿生子官哥儿,西门庆“拿十副方盒,使小厮各亲戚邻友处,分投送喜面”。“送喜面”,邳州迄今仍保留“送喜面”之风俗,“吃喜面”已成为同喜共享之俗语。

1·程荣华《大运河邳州段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管见》,《邳州文化》2019年第 2 期。

第29回:

西门庆笑道:“小油嘴儿······你若明日有了娃儿,就替你上了头。”上头:女子出嫁时,化妆,改变发型。

第97回:

薛嫂道:“前日在人家铺床,整乱了一日。”男子娶妻,需请人“铺床”:定床头方向,摆放方位,床腿下放红纸,请男童滚床,放鞭炮。

“两盘上头面,簪环之类”。女儿出嫁,娘家放面条在箱笼内,俗称“上头面”。

春梅安他两口儿坐帐,然后出来,阴阳生撒房毕,打发喜钱出去。坐帐,新人坐在床上,进行撒房仪式。撒房,又称撒帐,即边撒下麦麸、花生、红枣,边唱撒帐歌,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一生幸福。

第99回:

不想一日,因浑家葛翠屏往娘家回门住去······女子出嫁满足一个月,娘家人将其接回,在娘家住九日(或十九日、二十九日,视节气而定),俗称“回门”。

2·丧葬风俗

《金瓶梅》中,人死后安葬,谓“送殡”,谓“吊唁”为“烧纸”;邳州之称谓亦然。

第64回:

刘内相道:“咱们去烧了纸吧。”

第63回写李瓶儿之死后送殡:

1·玳安道:“再有谁,止我在家,都使出去报丧、烧纸,买东西······”

2·玳安道:“······嫌绢不好,要换六钱一尺的绢破孝。”

3·玳安于是和画童两个大盘大碗,拿到前边安放八仙桌席······

4·不一时,仵作行人来伺候,纸褡打卷,铺下衣衾······

5·崔本专管付孝帐。

6·都委派已定,写了告示,贴在影壁上,各遵守去讫。

7·吩咐搭彩匠把棚起脊,搭大着些,留两个门走······

8·合家老小,都披麻戴孝。

9·仵作四面用长命钉,一齐钉起来,一家大小放声号哭。

10·温秀才举荐北边杜中书来提铭旌。

第65回写李瓶儿灵柩下地安葬前后之事:

1那女婿陈经济跪在柩前摔盆。·

2·回灵······到家门首燎火而入。

如此安葬习俗简直为邳州习俗之写照。

有死者之家被称为主家。家中有人病故,派人至亲戚、友人处告知安葬日期,使其如期吊唁。若死者为女性,需到其娘家通信,让其立即来烧“倒头纸”。此举称为“报丧”。

来吊唁者,根据其辈份而发放不同颜色之“孝帽”、“孝披”“系腰”“孝鞋”等,谓之“破孝”。

“八仙桌席”,指灵棚中之八仙桌上摆放糕点果蔬,以飨亡灵。

纸褡:事死如事生,用白纸糊成褡裢,纸袋中装满“火纸”,烧之,给亡灵送去钱财,让其在往西天之路上使用。

搭彩匠搭灵棚,让吊唁者作祭奠死者之礼仪,左右各留一门,左门用以进灵柩处吊唁,后从右门走出。

专职负责发放“孝服”即“付孝帐”。

所谓“告示”,即“执事单”,在白纸上写明每个人分管之事,贴在墙上,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用铁钉把棺材盖及棺材钉在一起,此时家人号哭,表示再也见不到死者。

在棺材头板上,用白漆题写死者之官阶、封诰、名讳等,一般形式为“某某之柩”。

棺材抬离出家后,在路上举行最后之祭奠仪式,称作“路祭”,路祭结束后,由管家捧起在灵棚中烧起用之陶瓷盆,从死者长子头上掠过,摔在地上,称之曰“摔盆”,又称“摔老盆”。后即抬起棺材直至墓地安葬。

安葬完毕,参与者回主家来,叫“回灵”,主家在门前燃起一堆火,参与者需从火堆上跨过,且把用具放在火上烤,俗谓“辟邪去晦”。主家准备好酬谢之宴席,称为“回灵席”。

第79回写到西门庆之死:

1·差人各处报丧,交牌印往何千户家去。家中破孝,搭棚,俱不必细说到三日请僧人念倒头经,挑出纸钱去,合家大小都披麻戴孝······女婿陈经济斩缞治杖

2·将西门庆装入棺材内,用长命钉钉了,安放停当,题了铭旌,:诰封武略将军西门公之柩。即日何千户来吊孝。

倒头:谓人死亡。

纸钱,此指白幡,“挑出纸钱去”,即竖起白幡。

斩缞治杖:互文,置办丧服。砍下较细柳木棍做“哀棍”,棍上用白纸牙条围绕糊上。

吊孝:即吊唁。

第80回:

1·十二日陈经济破了土回来,二十日发引······破土:儿子到场,由阴阳师看风水定墓地,挖掘墓穴,洒鸡血于其中。发引:发葬,发:将棺材抬离家,至墓地安葬。引:死者儿子走在棺材前。

四、特定称谓用语相同

考查《金瓶梅》对事物之特定称谓,可发现其与邳州相同。

(一)、人物关系称谓

甘振波先生《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遗存》之《称谓》中言道:

舅 甥 寡妇----《金瓶梅》里的称谓多和笔者故里(河北廊坊)相同,

例如称父母为“爹娘”,而不叫“爸爸、妈妈”。母亲的兄弟称“舅舅”,

而不叫“舅父”,舅舅的妻子叫“妗子”不叫“舅母”。但也有例外,如

《金瓶梅》中的“姑娘”,是指父亲的姐妹,而作者的家乡称“姑姑”,

我访问了许多外省市的本地人,绝大多数都称“姑”。

邳州地区之人物关系称谓与《金瓶梅》完全相同,别无二致;特别是称父亲之姐妹为“姑娘”(娘;读轻音),外省市人皆“例外”,而于邳州,确实耳熟能详焉。

再之,“干爹”“干娘”之称呼,二者亦统一无异。称父亲各异:爹,爷,大,大大。

(二)、食 物

《金瓶梅》作者生活于主食为煎饼之区域,故《金瓶梅》中有与煎饼相关之词语数十个:磨,鏊子,推磨,挨(yai)磨······尚有俗语十余条:王妈妈卖了磨,推不的了,打旋磨儿跪在地上,原来你这个大诌答子货,你真是个滑答子货······此类词语、俗语,非“土著”不可为也。数百年来,邳州百姓之主食即煎饼也。

第19回:

1·扭孤儿糖:用糖稀加入炒熟之花生、面粉等,擀成薄片,抓住两头,反向用力,即成。

第26回:

1·噇了那黄汤,挺他两觉。黄汤:酒。下文“黄汤辣水”寓意为食物,“辣水”亦指酒。

第35回:

1·把馓子儿拿绳绑在你手儿上,你也不吃?馓子:油和面,抻成细丝,油炸之。今邳州人仍以之为早点。

第40回

2·我去喝些汤罢。用面粉烧的稀饭,用青菜、肉丝、鸡蛋等食材,加入较多水、少量食盐而烧的“盐茶”,统称为“汤”。

第41回:

1·俺们一个一个像烧糊了卷子一般······卷子:多层面皮,其中放有葱花、油、盐或辣椒粉之类调料的面食。

第54回

2·一盘辣菜。辣菜:雪里蕻。

第61回:

也不知怎的一个大摔瓜,长淫妇······摔瓜:俗称“甩瓜”、“绞瓜”。将瓜切两半煮后,瓤即天然成丝状,可凉拌食用。

第72回:

1·只见来安儿拿了大盘子,黄芽韭菜肉盒儿上来。盒儿:面食,一张直径10厘米许圆面皮,摊上韭菜、肉馅或熟碎鸡蛋,折叠面皮把边缘挤压封口,用油煎熟,俗称“盒儿”。第77回有“一盘韭盒儿”。

第74回:

1·拿烧饼砌着门不成······烧饼:面食,面饼上撒芝麻,在烤炉中烘烤,或用油和面,面饼中间放入糖,油煎,俗称“糖酥烧饼”。

第77回:

1·三瓯儿黄芽韭菜肉包,一寸大的水角儿。水角儿:形状同水饺,但大,约10厘米长,中间有馅,或贴锅面上,放少许水,既烤又蒸,或用笼屉蒸熟。

另:

党太尉吃扁食----他也做大。扁:音pian,义:小舟。扁食:水饺,形状像小船一样的食物。

(三)、疮、病

第8回:

那西门庆道:“我若负了你,生碗来大疔疮,害三五年黄病,扁担大蛆拱口袋。”拱,音gong,上声,义:乱钻。 原版文字将“媾”之“女”易为“虫”,其字无法敲出,故以“拱”替代。

第 10回:

且说西门庆打听他上路去了,一块石头方落地,心中如去了痞一般······

第14回:

(花子虚)刚搬到那里住,不幸害了一场伤寒。

第19回:

妇人那里容他住,说道:“你还是那人家哩,只当奴害了汗病,把这三十两银子问你讨药吃了。”

第25回:

陈经济:“······这里叫,那里叫,把儿子痨病都使出来了。

第67回:

你害馋痨馋痞。馋痨馋痞:非常想吃肉鱼类食物。

第86回:常言养蛤蟆得水蛊病儿。水蛊病:

疔疮,黄病,痨痞,伤寒,汗病、水蛊病等,至今,邳州人亦如此称呼一些疮、病。

(四)、其它事物称谓

第1回:

潘金莲美化自己为“金砖”,骂武大郎为“泥土基”。泥土基:邳州用泥土、植物秸秆,加水搅拌,放在“土基模”里,制成长方体土基块,晒干,用于建房。

第9回:

1·潘金莲一直走到瑞香花下,倚着湖山······瑞香花:一研究者为南方人,称未见过此花,然邳州有也。传说清代,有凤凰落于邳州瑞香花地,朝廷命于其地建庙,名曰“瑞香庙”;虽为传说,而其瑞香庙确实存在也。今有宿羊山镇曾于道路旁栽植之。

2·看见迎儿在楼穿廊下撵线。撵线,又称拧线。

3·武松······大叉步云飞奔到狮子街来。大叉步:跨步幅度大。

第21回:

1·上房的又怎的声唤摆话的······上房:称长子、儿媳。

第24回:

潘金莲·····拉着经济问:“姑父,舀,要炮仗放。”这经济······与了他两个元宵炮 。原版用“火”“章”组成左右结构字,炮zhang ,即鞭炮。

第31回:

寒鸦儿过了,就是青刀马。青刀马:螳螂。

第32回:

抬上八仙桌来,先摆上饭。八仙桌:可坐八人之高腿方桌。

第33回:

1·教来宝取褡裢,跟同装了。褡裢:又俗称“答子”

2·狗奶子花迎着门子去咬······狗奶子花:花名,花形似狗奶子。

第37回:

1·等他长俊了,我们不知在哪里晒牙楂骨去了。晒牙楂骨:比喻死。

第40回:

1·旁边桌上放着个烘砚瓦的铜丝火炉。砚瓦:砚台。

第46回:

1·令书童取过一个托盘来。托盘:木板为底,四周有边框。

2·躺在洋沟里就是棺材。洋沟:阳沟,即没有上盖的阴沟。

第51回:

1·紫巍巍,沉甸甸,约有虎二。虎:大拇指、二拇指分开伸长的长度。

第52回:

1·搂到一答里。答:褡裢的简称。邳州称褡裢为“答子”。《金瓶梅》中多次出现“一答里”,义为“一起”“一块儿”。

第54回:

1·玳安道:“二爹,今日在哪笪儿吃酒?”哪笪儿:哪里,何处。笪:音同“歹”。

第60回:

1·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倚了。春凳:坐具,供一人使用。上面约为40、30厘米长宽薄木板,四条腿,约高70厘米。

2·······左手拿着一个黄豆巴斗,右手拿着一条锦花叉口。巴斗:柳、荆条编制的半球体工具,盛放粮食及它物。叉口:用布、牛皮缝制长柱体口袋。邳州将上下衣口袋称作“叉口”。

第61回:

1·西门庆见他额上,磕伤一道油皮。油皮:皮肤外层组织。

第62回:

1·三年没过一日好日子,镇日教他挑水挨磨来。镇日:整日。挨磨:一只手推动“拐磨”,磨制粮食粉或浆汁,挨:音yai,阳平。拐磨:较推煎饼的磨薄、小许多,上面凿两眼,安装把手供人手握,以推动上磨石转动。

第63回:

1·吩咐搭彩匠把棚起脊······搭彩匠。

第68回:

1·各门上贴欢门吊子······门吊子:春节在门上方贴的彩色剪纸,以示欢庆。

2·“爹,这酒寒些,从新折了,另换上暖酒。”折:把残存、零散的酒、汤、菜等物倒、放到一起。

第75回:

1·如狗嗏糨子一般。嗏:大口吞咽。糨子:用面粉加水,熬成稠糊状,供粘贴用。

2·老婆是墙上的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泥坯:在墙面上抹上一层稀泥,其干燥后与墙不能密合,长时间后脱落,俗称脱落的泥片为“泥坯”。

2·这妇人连忙把封门一开······妇人还扯上封门。封门:又称风门。在房门外边添加一道小门,高度约为房门的一半。打开房门,关上封门,夏防日光,冬防风雪;阻止鸡鸭入内。

第69回:

1·倒把锄头反弄俺们来了。倒把锄头:倒打一耙。把,上声,握。

第79回:

1·搽的那脸,倒像腻抹儿的一般。腻抹儿:用腻子把缝隙、凹处抹平的工具。

第86回:

1·再徜着筒儿蒲棒剪稻。蒲棒:水中蒲草的果实。

第88回:

1·倒还亏了咱家小大姐春梅,越不过娘儿们情肠。小大姐:对少女的俗称。娘儿们:辈分有长幼关系的女性之称呼,可自称或他称。

五、邳州其它常用语与《金瓶梅》之方言

语言,乃文学作品之第一要素。《金瓶梅》保留有作者家乡之方言,诸多专家释之,多讹误,不尽如人意;盖不识作者家乡之方言也。

运用邳州常用语解释其方言,则文从字顺,表意正确,明白无误。

(一)、语言运用特点相同

《金瓶梅》语言运用有一显著特点,即口语多用:可,可可,得不的,要不的,不的,等不的,恁,咱,恒数,管情, 气不愤,行,两个儿,了不成,则甚的,敢,顶头,个把, 哪笪儿等。“得”音dei,“的”音di,“咱”音za。从表达方式及所用词语,与邳州口语尽同也。挂一漏万,仅举十余例。

第7回:我做媒人实可能,全凭两腿走殷勤。可:非常,实在。能:有本事。

第13回:这西门得不的此一声,连忙走过来。得不的:得,音dei,阴平。的,音同“笛”。得不的:有时可理解为“巴不得”,但多表示劝阻,有“不能让得到,否则,会如何如何”之意。

第13回:非嫂子担心,显的在下干事不的了。不的:不怎么样,不好。

第16回:奴与他十两银子,两套衣服,两口子喜欢的要不的。要不的:无法形容,很,非常。又常用来表示劝阻,义:不可以做,有危险,如:不会游泳而跳下池塘,真要不的!

第23回:惠莲······说道:“娘不高抬贵手,小的一时存站不的。”存站:停留,引申为活命;不的:不能够。

第24回:恒数你不是爹的小老婆······恒数:又作“恒属”,不管怎么说

第29回:等不的,就在床上睡了。等不的:来不及等候。

第31回:我教顶头家去回妈声放心些。顶头:这就,一会儿。又:一块地的尽头。

第34回:管情见个分上就是了。分上:份上,身份,按身份对待。

第38回:第二的不知高低,气不愤,走这里放水。气不愤:生气发怒。

第52回:伯爵道:“只与我这两个儿?”两个儿:常用来表示太少。

第52回:李铭道:“爹这里不管,了不成······”了不成:难道就能。

第52回:你敢没吃饭?敢:竟然,还。

第53回:这老妈······走到厨下摸灶门则甚的?则:音同“增”,做。

第54回:玳安道:“二爹,今日在哪笪儿吃酒······”哪笪儿:哪里。笪,音同“歹”。

第54回:西门庆道:“也罢,就那笪儿也好。”那笪儿:一点儿,很少。笪,音同“歹”。

第61回:怪小奴才儿,单管只胡说。单管:经常。

第62回:你去睡吧,这咱晚了。咱:很。

第75回:我听不上你这花言巧语,可可儿就是热着我来?可可:竟然确实。又:实实在在。

第93回:寻个把草教他烤。个把:一些。

第97回:大奶奶行好好的,怎的来就不好起来。行:音同“杭”,刚才。

(二)、常用词语解释

为写、读出乡音,作者运用自造字、同音替代字,多也。笔者为注明某字方言读音,使用汉语拼音或不规范,特此说明

若一词同义,多次出现,则仅解释一个。

闲门

第8回:到东京朱太尉处,下了书礼,交割了箱驮,街上各处,闲门了几日。闲门:即“闲默”,默,音men,阴平;俗语称因事不遂而不言语,性格内向等为“默”。闲门:悠闲,不说不做。

决撒

第9回:隔壁王婆听得是武二归来,生怕决撒了,只得走过来。决:掀翻,打翻。撒:散乱,掉落。决撒:此处指事情败露。又:出现坏结果。

消洋

第9回:这汉子怎消洋这一口气。消洋:消除。洋:即漾,流出,吐出。

扑撒

第10回:西门庆缠数子儿,被妇人把棋子扑撒乱了······扑:音阳平,手左右快速移动,使东西散乱或掉落。

歪斯缠

第11回:1·春梅······一时暴跳起来,歪斯缠。歪斯缠:不讲道理,乱闹。

俏一帮

第11回:又添些话头儿道:“我和娘俏一帮而哄汉子。”俏,撬,用绳把物体捆绑在一起。俏一帮:结成团伙。

第11回:把亲汉子用毒药摆死了。摆:音阴平。义:毒杀。常作“摆乎”。

没兴

第11回:从前做过事,没兴一齐来。没兴:兴许,说不定。

第11回:人自恁和他合气。合:音ga,又读ka,义:斗。

第17回:房子盖的半落不合的。半落:一半,未完工,落,音同“拉”。合:音同“各”,义:适合;其它回目中有“千不合万不合”,与此处相同。

第18回:男子汉死了多时了,服也还未满。服:守孝期。

第20回:吴月娘:“······自瞒我一个儿,把我合在缸底下。”合:音同卡车之“卡”,把缸倒置,盖住人或物体,文中为被欺瞒。

使位、利、囤谷都

第12回:那小厮······把门前供养的土地翻倒来使位,恰利了一泡囤谷都的热尿。使位:摆布,玩弄。使,音阴平。位,读轻音。利:溺,洒。囤谷都:冒热气状。

剌眼

第12回:你教剌眼儿看得上你。剌眼:抬眼。剌,又作“看”,如:我剌你也不剌;义:看不起。

第12回:桂姐······把头发早絮在鞋底下。絮:均匀铺开。

第11回:潘金莲道:“······撑了你的窝儿。”撑:使张开、散开。此处为破坏。

第13回:潘金莲道:“······你安下人标住他汉子在院子里过夜,是家里要他老婆······”标:摽,守住,困住,不让离开。

第14回:吴月娘闻言便道:“······到明日,不吃人争锋厮打,群到那里,打个烂羊头。”群:拦截,围住。

蜡渣黄

第14回:只见妇人罗衫不整······脸唬的蜡渣也似黄。蜡渣也似黄:像黄蜡一样黄。有几处写作“蜡渣黄”,义同。

第14回:几句连搽带骂,骂的花子虚闭口无言。搽:音zha,上声。没有证据,不知实情,却一口咬定有某事。

执古

第14回:玉楼道:“二娘好执古,俺众人就没些分上?”执古:原指粮食中有茎干,或物体中有异物撑起,为“执古剌叉”;此指性格怪异,不友好。

七担八柳

第14回:与众人在吴道官房里算账,七担八柳,纏到这咱晚。七担八柳:被耽搁。柳:脱离原定方向,向其他方向歪斜。纒:才。

bi

第14回: 吴月娘在炕上bi着炉壶儿。bi:原本用“足”与“比”组成左右结构字,义:擦拭,刮磨。

汗邪

第14回:月娘道:“就别要汗邪,休要惹我那没好口的骂的出来。”汗邪,《金瓶梅》中多次出现,义:挑衅,惹事,挑起事端。

第15回:

1·(看花灯的人)通挤匝不开,都压摞摞。压摞摞:人或物体叠压。

倒断

第16回:当官写立分单,已倒断开了的勾当。倒断:处理,又表示“结果”,如:事情要有个倒断。

第16回:那西门庆哪里坐得住,赶眼错起身走了。错:音阳平,移动。

辣骚

第16回: 李瓶儿道:“他就放屁辣骚,奴也不放过他。”辣骚:吹牛、说大话。或攻击他人。

各目

第16回:愿不求同日生,只求各目死。各目:商量,考虑。目,轻音。俗语:这件事,大家各目各目。

zuo

第19回: 走来两手zuo着毛,打了个半死。zuo:音上声。原本用“扌”、“朵”组成左右结构字,义:抓住。

剌八

第19回: 那蒋竹山,打的那两只腿剌八着。剌八:因伤肿痛,双腿站立不直,中间成圆形,似喇叭状。

第91回:莫不孟三姐也腊月里萝卜动个心,忍剌八要往前进嫁人?剌八:贬义,原指走路,此处骂人发浪。动:冻。

第19回:撅了半日,吐了一口精涎。撅:音que,上声。救治。让病人盘膝打坐,掐按其人中穴位。

gua

第19回: 妇人还使冯妈妈gua了一锡盆水赶着泼去。原版本用“瓜”和“臼”组成上下结构字,音同“瓜”,义,同“舀”,但比“舀”之动作大,水量多。二者皆有出现。

第19回: 西门庆口口声声,只要抓出蛮囚来,和粉头一条绳子墩锁在门房里。墩:用泥包裹封住,此处指囚禁。

第58回:他又来我跟前说话长短,教我墩了他两句······墩:音上声,本义大口吞、咬,此处为训斥、辱骂。

第91回:心中正没好气,拿浴盆往地下只一墩。墩:即“蹾”,两手抓住物品,用力往下送压,使撞击地面。

第20回:哪个拿长锅镬吃了你。 镬,音“乎”,大火炖煮。

抱巴巴

第20回:作养娘抱巴巴,叫来旺两口子去。抱巴巴:抱婴儿使其大小便。

第21回:应伯爵谢希大在旁打诨取笑,说砂蹬语儿。砂蹬:阶梯,一层高一层。二人说话互不服气,皆想说在别人上面,压倒别人,故称“说砂蹬语儿”。

背哈剌子

第21回:金莲道:“我在这背哈剌子里,谁晓的?”背哈剌子:偏僻、阴暗,很少有人到之处。

pai

第21回:你看贼小淫妇儿,pai在泥里。pai:原版用“足”与繁体“丽” 组成左右结构字,上声。义:踩踏,站立。

第21回:你把俺们pai下去了,你要在中间踢跳。pai:字、音均同上。原指用脚用力踹,此处指打压。

cha chai

第21回:倒把我一只脚cha在雪里,把人的鞋也chai泥了。cha:原版用 “足”与“茶”组成左右结构字,音上声。踩踏,陷入。chai:原版用“足”与“柴”组成左右结构字。义:踩踏。

乱厮有

第22回:在厢房内乱厮有成一块。乱厮:胡乱抓挠,笑闹。有: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第72回:落后一染脓带,还垛有我身上。垛:堆在。有;同上。

第23回:把门倒销了。销:插上,

看答儿

第23回:李娇儿、孙雪娥两个看答儿,是不是请他请他?看答儿:答,音同“歹”。词义为高看一眼,看好一点。

猎古调

第23回:这老婆一个猎古调走到后边。猎古调:很快转身离开。又指有意不接近他人。

gua

第23回: 不怕苍苔冰透了凌波,花刺gua伤了裙褶。挂:原版本用“扌”与“瓜”组成左右结构字,音“刮”之阳平声,义:撕扯。

撇清

第24回:寻常在俺们跟前,倒且提精细撇清。撇清:自我炫耀清白,或推得一干二净

ou

第24回:惠莲道:“······我不把淫妇口里肠 ou 了!也不算我,摈兑了你也不差什么。”ou:原版用“扌”与“勾”组成左右结构字,音同“殴”,义:抠、拽。摈:bin,上声,以死相拼,除掉对方。兑:交换。摈兑:一命换一命。

第25回:就纂我恁一偏舌头,你错认了老娘。纂:欺瞒。偏舌头:谎话。

第25回:就是石头格剌里迸出来的,也有个窝巢。格剌,同“背哈剌子”,迸:炸。

意意似似

第25回:见了俺们意意似似的,待起不起的。意意似似:犹豫,不情愿,动作十分缓慢。待:想。

打橛

第25回:然后在屋里打橛。打橛:原指把木橛打进地下,此处指性交。

第25回:贼淫妇王八,你来嚼说我。嚼:骂。

第25回:使玉萧丫头拿一匹蓝段子,到房里啜他,把他吊在花园里奸耍。啜:唆使。鼓动。吊:调。

第25回:有一拿小米数儿。一拿:大拇指与食指张开的长度。从盛小米的容器底部向上量一拿,指数量数不清。

信信脱脱

第25回:与他几两银子本钱,教他信信脱脱,远离家乡做买卖去。信:信服。信信:听从。脱脱:顺从,俗语:顺脱脱。信信脱脱:听从,顺从。下文有“停停脱脱”,误,当为“信信脱脱”。

拉剌剌

第26回:如今拉剌剌着送她哪里去?剌剌:音la,阳平。义:走。如:你在哪里剌剌的?拉剌剌:拉他走。

zhou

第26回:叫来安儿zhou他起来。zhou:原版用“扌”与繁体“刍” 组成左右结构字,义:紧紧抓住胳膊拉。又:左右手反向扭动物体,如:把洗的衣服zhou干。

第33回:他兄弟韩二,名二捣鬼,是个要手的zhou子。要手:厉害。zhou子:怪异难缠的痞子。

chuang

第26回:chuang了那黄汤,挺他两觉。原版用“口”“床”组成左右结构字,义:噇。

剌嘴

第26回:我不是剌嘴说,就把潘字吊过来哩······剌嘴:夸口,说大话。

下般

第26回:月娘见他唬的那等腔儿,心中又下般不的。般:扔下,放下。下般:放下。

第68回:你也下般的把俺们丢在这里。般:扔下,丢弃。

第27回:盒子上一碗水湃的果子。湃:bai,上声,冲洗,浸泡。下文有“湃骨凉”。

摭嚣

第27回:适纒你和李瓶儿日捣去罢,没地摭嚣儿,来缠我做甚么?摭:拾取,寻找。嚣:物体太薄,质量差,称“嚣”。如:布太嚣了。摭嚣:潘金莲心怀怨愤,说自己差,软弱,比不上李瓶儿,西门庆不要找她。

第29回:周大人送来,咱不好嚣了他的头。嚣:薄。嚣了他的头,即:薄了他的面子。

第35回:我就去不成,也不要那嚣纱片子。嚣:薄,质量差。

第51回:你不出去,得他盅茶儿,却不难为嚣了人了。嚣了人:薄了人的情面。

摭溜子 挨工夫

第28回:娘的鞋怎的到这里,没有摭溜子,挨工夫儿。摭溜子:绕弯子,遮掩,搪塞。挨:yai,挨工夫儿:花费时间。

rou

第28回:这经济向袖中取出来,提rou着鞋,拽靶儿笑道······ rou,音阴平。原版将“氵”与繁体“刍”组成左右结构字,义:左右摆动,又指用力甩动。拽靶儿:抓住要害根本。

装憨

第28回:奴才还敢装憨儿。装憨:装傻,裝呆。

歪剌骨

第28回:你这歪剌骨可死成了。歪剌骨:不成才的东西。原版用“扌”、“歪”组成左右结构字,音:“歪”之上声。歪剌:一瘸一拐。

海骂

第28回:这一丈青气忿忿的······指东骂西,一顿海骂。海骂:不提被骂者姓名。

打张鸡儿

第28回:妇人道:“你看他还打张鸡儿哩,瞒着我······”打张鸡儿:遮掩,表功。张,鸡叫唤。鸡未下蛋却叫唤,冒充下蛋。

谷都

第29回:那秋菊把嘴谷都着。谷都:小声说。

第29回:在那花园子里和汉子不知怎的餳成一块。餳:像糖稀一样,形容如漆似胶不可分。

楂儿

第29回:说你打了他孩子,要逻楂儿和人攘。逻楂儿:找理由寻衅。逻:音上声,找。攘:吵闹。

第29回:趁早与我掠出去,春梅把鞋掠在地上。掠:音、义皆同“撂”。

第42回:董娇儿笑道:“哥儿那里隔着墙掠见腔儿,可不把我唬杀。”掠:音同“撂”。义:说,讲。

第61回:谁信你那虚嘴掠舌头。掠:音同“裸”。掠舌头:胡说,说假话。

第30回:琴童······又走来角门踅探:“问姐,爹起来了不曾?”踅:折回,旋转。此处指来来回回。

韶刀

第30回:金莲道:“这回连你也韶刀了······”韶刀:不停地说,令人厌烦。

仰着合着

第30回:仰着合着,没的狗咬尿泡虚喜欢。仰:正面往上,合:正面往下,音同卡车之“卡”。仰着合着:结果未定,。

第30回:一只脚跐着门槛儿。跐:踏,踩。

丁八

第32回:和他丁八着好一向了。丁:阳具。八:女子分开腿状。丁八:通奸。

寒鸦儿 青刀马

第32回:寒鸦儿过了,就是青刀马。寒鸦儿过了,即鸟儿进巢,寓指性交,阳具进入女体。青刀马:螳螂。螳螂有双钳,以捕食、自卫;人捕之,则以钳夹人。用青刀马,寓指女人双腿夹紧阳具;俗语云:养汉女人夹死人。应伯爵以此辱骂两妓女。

第32回: 这回子连干女儿也有了,到明日洒上些水,看出汁儿来。方言将“汁”发音为zhei,将“真”亦发音为zhei,故“看出汁儿来”即“看出真儿来”。应伯爵认为,西门庆与李桂姐虽为干爹、干女儿的关系,但定会有奸情;故说“到明日洒上些水,看出汁儿来”。

会胜

第31回:伯爵道:“若不是我争取巧说着,他会胜不肯借与你。”会胜:可能,大概。又作“如果”,如“会胜买东西······”

摆、 牙花

第32回:桂姐骂道“······摆人的牙花已搁了。”摆:音同“拜”,义:把。牙花:牙龈。搁:音阳平,因咬着砂石颗粒,牙酸痛。

第32回:那孩儿方缠得稳睡,不洋奶了。洋:漾,因太饱、受凉等原因而吐出。

流沿边

第33回:春梅做定科范,取了个茶瓯子,流沿边斟上,递与他。流沿边:太满,几乎溢出来。

第33回:陈经济捏着鼻子又挨了一盅。挨:音“yai”,阳平。义:不愿意,好不容易喝下。

第33回:这五娘,就勒掯出人痞来。勒:用绳、带等套住,拉紧。掯:双手用力紧紧握住、掐住。勒掯:刁难,压制。

倒少

第34回:是爹使我来倒少倒少。倒少:处理,做事。倒,音阳平。

第34回:倒是泼丢泼养的好。泼:又作泼实。义:不娇惯,让吃苦。又:泼辣、蛮横,如:撒泼。

wai

第35回:便wai在床上。原版用“扌”与“歪”组成左右结构字,义:不脱衣服侧卧。

第35回:月娘道:“哪个吊下炕来了,望没的扯臊淡,不说来,挄嘴吃罢了!”挄:音同“逛”,义:打、搧。

家子

第35回:正是外头摆浪子,家里老婆啃家子。家子:阳具。啃家子:卖淫。俗称麻雀为“老家子”,又以之称阳具,逗儿童时多用。

精攘气

第35回:我精攘气的营生。精:纯粹是。攘气:斗气。受窝囊气。

第37回:你若与他凹上了,愁没吃的、穿的、使的、用的?凹:音wa,去声。勾搭,通奸。

仰八叉

第38回:把二捣鬼仰八叉,推了一跤。仰八叉:仰面倒地,四肢分开。

絮烦

第38回:只怕后来耍的絮烦,把奴不理怎的?絮:音阳平。长时间做某事而厌倦。如:想改行,干了这么多年,絮了吧?絮烦:厌烦,抛弃。

絮顽

第75回:婆婆口絮,媳妇儿顽。絮:常说,多说,时间长。顽:不听,不照办。

西来意

第38回:这个消息谁得之,人人不识西来意。西来意:很容易。开玩笑。

刮剌

第39回:不料西门庆外边,又刮剌上了韩道国老婆。刮剌:指男女勾搭。

撅臭

第39回:大剌剌对着主子,坐着道,撅臭与他这个主子儿。大剌剌:大模大样。坐着道:坐在道中,挡住路。撅:que,阴平,痛打。原版句读有误。

第41回:厨子上了一道菜馅寿字雪花糕,喜重重满地娇,并头莲汤,刚了一道烧花猪肉。刚:同音替代字,音同“港”,动词,人或物、物与物碰撞在一起,如车刚在一起,车刚了人,亦称潜水为刚猛子。此处指盛放烧花猪肉的碗碰上了其他菜碗。

搬陪

第41回:做亲也罢了,只是有些不搬陪。搬陪:又作般配,家庭、个人条件相当。

第41回:韩玉钏道:“你知道爱奴儿,掇着兽头城以里掠,好个丢丑儿的孩子。”掇:建造,制造,如:掇墙。

第41回:姐姐,你知我见的,将就脓着些儿吧!脓:音去声。土地被水浸泡,和面加水过多,物体含水量大等等,呈现的稀、软的情状称为“脓”。引申义:软弱无能,同“脓包”。此处指别逞强,相让一些。

下道

第44回:李瓶儿······道:“你就说下道去了。”说下道:说了不好的、不应当说的话。

peng

第46回:那火烘烘望上腾起来了,peng了一地灰起来。原版用“氵”“崩”组成左右结构字,音同“抨”,液体落入火中,灰尘溅起.

戳舌

第46回:两头戳舌献勤出尖儿。戳舌:说谎,挑拨,戳,音阴平。

顶颡

第46回:二人整吃了一日,顶颡吃不下去。顶颡:顶脑门,形容吃的特别多。

第46回:只拉下兰香在后边了,别了鞋赶不上。别了鞋:赤脚,别:把鞋夹在腋下。下文:把人的鞋都别了。别:左右脚的鞋穿反了。

咯噔

第46回:到命宫上咯噔住了。咯噔:一下子。

影影的

第46回: “想着前日道士说我(潘金莲)短命哩,说的人心影影的。随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影影的:慌张,害怕。洋沟,应为阳沟,即阴沟。

素子

第50回:咱两个禁了这素子酒。素子:俗称鸡鸭等家禽的胃。因盛酒器用牛羊皮制成,形如家禽之胃,故称之曰“素子”。多见于西域。

第50回:把老婆半蹶在床上。蹶:音que,上声,动词,使肢体弯曲,腿上扬。义又同“折”。如“que 断”。此句指性交。

撒撒

第51回:桌子不稳,你也撒撒儿。撒撒:用东西把桌子垫稳。另,撒:音阴平,木榫。又:撒撒,四处张望。如:他东撒撒,西看看。又,看得起,如没有人撒你。

第52回:屁股高蹶。蹶:音阴平。四肢撑于床,屁股抬起。

过阴

第52回:你过阴去来,谁不知道?过阴:性交之隐语。

第52回:只二扒两咽就是一碗,两人登时狠了七碗。狠:音阳平,咬住,叼住,常曰:狠住,或嘴里狠的什么?此处义为“吃”。

第52回:我只是刚缠家里吃了饭来了,不然我还禁一碗。禁:音阴平,用绳子捆绑东西。常言“禁住劲”“禁住了”“慢慢禁”等。禁住劲:即“吃住劲”、“坚持用力”。由“吃住劲”产生引申义“吃”。

第86回:恰好他还禁了三十七两五钱银子。禁:窝藏,私吞。

第86回:要独权儿做生意,好禁钱养家。禁:赚。

第89回:淫妇出去吃人杀了,没的禁,拿我煞气。禁:办法。

单丁

第52回:你敢笑和尚没丈母,我就单丁,摆布不起你这小淫妇儿?单丁:单盯,一个对付一个。

按:明沈德符《野获编》言,53至57回为“陋儒补入”;据黄霖先生考证,资料表明53、54回为“元本”,丢失之两回已找到。该两回词语似可证黄先生意见正确,故从之。

摆饰

第53回:金莲道:“胡乱抽送抽送,且再摆饰。”摆饰:摆布。

an

第53回:西门庆把手来待摸他,金莲双手an住。揞:原版用“四”“奄”组成上下结构字”,读音 an 上声,同揞。义:紧紧捂住。

第53回:先将符药一口an在口内。字、音同上,揞:塞,送,吃下。

突了

第54回:上了马还打盹不住,我只愁突了下来。突了:紧贴物体滑落。

第58回:“哥儿,我看你行头不怎么好,光一味好撇”撇:大肆夸嘴、吹牛。第87回:提起刀来,便望那妇人脸上撇了两撇。撇:用刀正反两面来回摩擦。

半边俏

第58回:你休笑话我老······半边俏,把你这四个小淫妇儿,还不够摆布。半边俏:阳具勃起不足状。

顿捽

第58回:我来你家讨冷饭吃,教你这样顿捽我。顿:音上声,咬、吞。捽:音zuo,阳平,揪、抓。顿捽:虐待。

第58回:那刘姥姥听见女儿这等证他,呜呜咽咽哭起来。证:争吵,不想让。此处指喝斥。

第58回:你一个亲娘母,见你这等讧他。讧:即横,凶狠地对待。俗语:你这么横(hong,去声),言其猖狂、凶狠。

张睛

第59回:金莲道:“这老婆子,这等张睛!”张睛:张狂,不守本分。

六说白道

第59回:你这丫头也跟着他恁张眉瞪眼儿,六说白道。六:称说话不合事理、伦理及好说大话的人为“六”。白道:说谎。

第59回:(金莲)骂道“贼作死的强盗,把人粧出去杀了,缠是好汉······”粧:音上声,双手把粮食里的茎秆清除出去,或通过晃动,使茎秆升浮到上面。此处为“掐”。

抹展

第61回:掏出通花汗巾来,将那话抹展了一回。展:擦拭。

挨磨

第62回:镇日教他挑水挨磨来。挨:音yai。挨磨:较小石磨,装上木柄,用单手推木柄,使磨转动,磨粮食,使之成糊成浆。

第62回:你爹又疼他,你大娘又散他。散:实为“撒”,音上声。义:看,看重,重视。

咭溜搭剌

第67回:玳安道:“原来不知你在这咭溜搭剌里住。”咭溜搭剌:偏僻、杂乱、阴暗之处。

第67回:只怕他老牛箍嘴箍去了,却不难为哥的本钱了。箍:牛大口把草料卷进嘴里。此指私吞卷走本钱。箍,尚有圈起来,占为己有之意,如:把这地方箍了,都算你的了。又:整体占有。如:这批货我箍了。

第67回:他自来有快伤叔人家。又:他快屎嘴伤人。快:音guai,又kuai,皆阳平。义:性格怪异,不善良,语言恶毒。

第78回:只是五娘快出尖儿。快:同上。出尖儿:数第一,有名声。

着皮子

第67回:他娘子镇日着皮子缠着哩。皮子:皮肤。着皮子:穿着皮肤。幽默的说法,即一丝不挂,赤身裸体。嘲笑应伯爵老婆好淫,缠着其要性交。

第67回:李瓶儿顿脱撒手。顿:用力甩。

第69回:敲碎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顿:握住物体的两头,先扯紧,再放松,然后猛地用力向不同方向挣开。

第68回:这酒寒些,从新折了,另换上暖酒。折:把零散的物体集中到一起。

影射

第68回:我又不是你影射的。影射:原指木偶戏用光照射木偶,将其影子投到布上,此指木偶,引申为受人役使的“奴仆”。

第69回:他(林太太)虽是干这营生,好不干的最密。就是往哪里去,主大转伴当,跟着喝,有路走,径路儿来,径路儿去。营生:通奸。主大:出身高贵。转伴当:更换性伴侣。喝:附和、顺从,即顺从林太太意见。有路走:办得到,可勾搭上。径路儿来,径路儿去:直来直去,保密,不让别人知道。原版句读有误。

斜佥

第69回: 林氏就在下边梳背炕沿斜佥相陪坐。斜佥:不正面对坐,而侧身相向。

第71回:

1·自古使的憨钱,治的庄田。憨:许多。

闲的声喉、雌

第72回:俺们这里还闲的声喉,你来雌汉子······闲的声喉:咸得声齁,实指极少行房。雌:勾引,通奸。

第72回:告这个说一汤,那个说一汤,恰是逞强卖富的。汤: 同“蹚”,常言蹚水、蹚草地,亦指做事试一试成败,或试探他人态度。如:蹚蹚看。此指同一种货物,要价不同,分别试探,试图卖高价。

饶贴

第72回:三官不解其中意,饶贴亲娘还磕头。饶:按物价给够买家商品后,另外多给。贴:搭上,赔上。

第72回:明日又叫汉子好在门首放羊儿好剌。剌:说讲,当笑料。放羊儿:不加看管,羊儿四处乱跑。此指胡乱说。

倘倘

第72回:金莲道:“我在屋里正描鞋,你使小鸾来请我,我就且去倘倘儿去。”倘倘儿:走一走。倘:同“蹚”。

波答子

第72回:妇人道:“······你这波答子,烂桃行货······”答子:褡裢之俗称。用布或牛皮缝制的盛放物品的口袋,在同一块布上缝制两个口袋,中间间隔一尺许,袋口相向。把它披放在牲畜脊背上,其左右两边各一个口袋,答子较大。也可以披在人的肩上,身前身后各一个口袋,答子较小。出家人化缘使用答子,僧人用紫色,道士用白色,尼姑用蓝色。尼姑的答子有重叠的几层口袋,又有花边装饰,称“波答子”。此处,潘金莲骂西门庆像“波答子”一样有几张嘴,善于狡辩。其他回目,尚有“皮答子”,用牛皮做成,不易破烂。吴月娘用“皮答子”骂西门庆,指责西门庆能遮掩,不被说破,善狡辩。

第72回:格的人疼,又不得尽美。格:音阳平,有棱角之硬物顶、抵。

qiao

第73回:用扣针儿亲手qiao龙带儿······用倒针口撩缝儿。qiao:原版用“纟”“秋”组成左右结构字,音“毃”,密密缝。撩:把布缝在一起,针孔距较大。

第73回:到处拿言语丧我。丧:读音同搡,反驳,顶撞。

pi

第73回:他还说我背地里得了多少钱,pi了一半与他才罢了。pi,上声。原版用“扌”“辟”组成左右结构字。义:分。

第73回:自古镟的不圆,砍的圆。砍: 此处指大吹大擂,说谎。

和拉

第73回:潘金莲道:“······偏有那些佯慈悲,假孝顺,我和剌不上。”和剌:帮腔,助威,或挑动,使事态扩大。和,he,读去声。

第73回:两个白搽的,必须搽恼了。搽:吵架,音上声。恼:忌恨。

第73回:哪一句儿唱的差了,哪一节儿稍了······稍:梢。读去声,义:由大逐渐变小了,由粗逐渐变细了;或不直而拐弯。此处为唱走调,失声。

第73回:妇人用手撙着他腮颊。撙:音zun,上声。义:揪住,使紧缩、聚合。又:节约,缩减。

第73回:什么斗猴儿似的,汤那几棍儿,他缠不放在心上。汤:轻轻触碰。《金瓶梅》中多次出现,又用“扌”“党”组成左右结构字,义同汤。

第74回:沾沾身子儿,就促死了我。促:立即。常言“促死促灭”,于第82回中出现:若哄你促死促灭。

扑撒扑撒

第75回:你睡下,我替你心口内扑撒扑撒,管情就好了。扑撒扑撒:用手触及,轻轻地左右来回揉。

雀儿

第75回:雀儿不在那窝儿里,我不醋了。雀儿:寓指阳具。

第75回:剁两针再不头上,他自好了。剁:读音同“掇”,义:扎针。

起水头儿

第75回:要起什么水头儿?起水头:带头闹事。下文有“想着起头儿”,起头儿:意义同上。

躲滑

第76回:落得他在屋里躲滑儿。躲滑:偷懒。

叽聒

第76回:一时间一言半语叽聒的。叽聒:拌嘴,吵架。叽:原版为“耳”“吉”组成左右结构字。

第77回:蒋胖子吊在阴沟里,缺臭了你。缺:痛打,如:把他缺了一顿。

抓搔

第78回:一时有个人客蓦将来,他们无处抓搔。抓搔:接待而置办酒席。搔:音如“挠”。

第78回:我也劝他,他就扛的我失了色。扛:音:gang,去声,顶撞。又:音为阴平时,义为帮腔,助威。如:你别乱扛了 。

喝、断

第78回:他把娘喝过来,断过去,不看一眼。喝:斥责。断:追赶,赶。

意思

第79回:俺们倒没意思剌剌。意思:犹豫。剌剌:羞耻的样子。羞辱别人时,常一边用手指划着脸,一边说:剌剌来。意思是骂人不要脸,不知羞耻。

滨冷

第79回:正是······滨冷饿魂撞钟馗。滨冷:很冷。方言说“bin冷”而不说冰冷。

第79回:忽然见一个黑影子,从桥底下钻出来,向西门庆一拾。拾:文言词语,即“涉”。义:扑。

第79回:那玉楼也不徐顾,且守着月娘。徐:同音替代字,即“嘘”。义:答话,出声。

fei beng

第50回:扶其股,而极力fei beng,fei beng的连声响亮。fei:又音shui,阴平。原版用“扌”与“扉”组成左右结构字。义:摔打,阳具摔打女子阴部。beng:原版用“石”与“崩”组成左右结构字,音义:同“蹦”,跳,弹起。

fei

第81回:你家老婆在家里仰fei(shui)着挣,你在这里合蓬着丢。仰:仰面躺下。fei,音义:同上。挣:赚钱。合蓬:原指搭蓬帐,此处指俯身,脸向下。合,音:ka,上声。丢:花钱。两词指卖淫、嫖娼。

第83回:你这两日门儿不抹。抹:音ma,阴平。经过,到,来。

有楂儿

第87回:原来你五娘和你姐夫有楂儿。有楂儿:有私情。又:有过节。

大段

第87回:看官听说,大段潘金莲生有地儿死有处。大段:大致。

满纂

第87回:我今胡乱与他一二十两银子,满纂的就是了。满纂:里里外外瞒住,纂:欺瞒坑骗,常言某某“好纂人”“纂死人”。

下梢

第89回:思量好无下梢。下梢:结果。

改常

第89回:吴大妗子道:“他倒也不改常忘旧的。”改常:变坏,邪恶。

刀蹬

第91回:偏这淫妇,会两番三次刀蹬老娘。刀蹬:欺压,摆布。刀:阳平

第91回:张氏听信陈定言语,不托他。托:欺骗

第92回:经济便下得这个锹鐝着。下锹鐝:做害人的事。

苦丁子

第94回:你做口子汤,不是精淡,就是苦丁子咸。精:很。苦丁子:非常。

扶头

第94回:刘二又早安排酒肴与他姐夫扶头。扶头:助威。选出社会老大,让他坐头一把交椅,称“扶头”。

现撇

第95回:春梅还嫌翠云子做的不十分现撇。现:现时。撇:夸口。现撇:时髦,新奇,让人夸赞。

狗漱

第95回:女孩儿今年纒十二岁,正是养材儿,只好狗漱着,学做生活。漱:方言音fu,为“凫”的同音替代字。狗漱,即狗凫。义:像狗凫水一样。狗不会凫水,需要学。

楔zan

第96回:我好意往你家问,反吃你兄弟杨二风拿瓦楔,zan破头。楔:猛砸。 zan:去声,原版用“石”与“赞”组成左右结构字。义:同錾,用力打。

第96回:那陈经济把脸蛙着不言语。蛙:因生气愤恨而脸拉长。

第100回:那老婆子炕上柴灶,登时做出一大锅稗稻插豆子干饭。插:邳州、新沂等地称做干饭为“插”。

情受

第100回:后韩二与王六儿成其夫妻,情受何官人家业田地。情:继承。

方言区之划分,不若行政区划“楚河”“汉界”一般界限分明。邳州与毗邻区域之方言多同,本部分言之为邳州方言,仅以之说明陈铎说得出、写得出。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联系其他诸多证据,此部分之作用则不言而喻矣。

结 束 语

郑板桥《竹石》诗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研究《金瓶梅》之作者,须发扬翠竹之精神,“咬定”原版本,深入其中,锲而不舍。

《金瓶梅》中之廋辞、卷首诗,皆为作者创作、设置,用心良苦;较之其它史料,更原始,更真实,更可信,更有说服力。

廋辞、卷首诗同条共贯,如辐聚于毂,皆指明邳州之陈铎乃《金瓶梅》之作者;其它诸多证据凿凿,无不佐证之,铁案如山。

可以昭告天下:中国文学史之“斯芬克斯之谜”被破译,真相大白矣。

愿与诸同仁“痛饮黄龙府”,一醉方休!

(2019徐州市社科资金研究项目19xsz---069)

《第16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