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商两界,曾流传过“从政要看《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的说法。《胡雪岩》一度成为最畅销的企业家传记。胡雪岩被尊为集谋略与智慧于一身的商业大佬,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胡雪岩在商界叱咤风云30余年,成为“红顶商人”。他创造了近2000万两白银的商业帝国,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崩塌。

自己落得一个晚景凄凉,在贫困落寞中离世。

胡雪岩在临终前郑重地叮嘱九姨太:把寿衣的一角剪掉,交给一个神秘人。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1)

胡雪岩剧照

晚清首富的“三个贵人”

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近年来,杭州和绩溪对胡雪岩的祖籍有过争论,但主流还是将胡雪岩当作徽商代表。

胡雪岩的父亲胡鹿泉在乡村中颇有学识。但仅靠几亩薄地要养活五个孩子仍有些力不从心。

胡雪岩从小就帮有钱人家放牛补贴家用。村里人也不曾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放牛娃日后会成为清朝的首富。胡雪岩虽然没有上过学,但父亲的家教让他在识字和算术方面并不输于富家子弟,这也为他以后驰骋商场打下了基础。

胡雪岩12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不甘于贫困,决定外出闯荡一番。

1836年,胡雪岩随着乡亲们来到了富饶繁华的杭州城。胡雪岩踏实肯干,他从学徒做起,每天扫地、倒尿壶、跑腿、看店忙得不亦乐乎,从不叫苦。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2)

胡雪岩

三年之后,胡雪岩成为了“信和钱庄”的正式伙计。

1842年,羽翼已丰的胡雪岩跳槽到“阜康钱庄”。他在这里显示了出色的经商才能,很快就能独挡一面,深得老板于掌柜的信任。

于掌柜没有子嗣,视胡雪岩为己出,他在临终前将钱庄遗赠给了胡雪岩。

就这样,胡雪岩从一个打工者一跃成为身家5000两白银的钱庄老板,完成了别人几辈子都挣不来的原始积累。因此,于掌柜绝对称得上是胡雪岩的第一个贵人。

胡雪岩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头脑精明和运气爆棚。他的品性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也让人敬佩。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3)

钱庄

杭州多雨,阜康钱庄永远备着雨伞,只要行人经过都可以前来借伞。胡雪岩说过一句名言:“你肯为别人借伞,别人才肯为你打伞。”

因此,周边的百姓对胡雪岩这个年轻的老板印象很好。

杭州有个大布商,因为资金出了问题找到胡雪岩,欲将其大宅子以半价出售。胡雪岩却坚持按原价交易。并承诺布商:周转过来后,随时可将宅子赎回去,象征性地给点利息就行了。

这位布商后来成为了胡雪岩的好朋友,并拉拢了一大批同行来支持胡雪岩的生意。胡雪岩这种广交朋友、仗义疏财的性格让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二位贵人——王有龄。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4)

胡雪岩剧照

王有龄年长胡雪岩13岁,出生于官宦之家。

其父亲为他在浙江捐了一个候补的盐官。因父亲突发疾病去世,人走茶凉,王有龄无法获得实职,流落在杭州借酒消愁。胡雪岩见此王有龄虽然落魄,但气宇轩昂,遂上前与之交谈,觉得此人非池中之物。

于是,胡雪岩慷慨解囊,拿出500两银子资助王有龄进京去活动、打点。胡雪岩眼光还真是十分独到,王有龄很快就混得风生水起,1851年,王有龄担任了湖州知府。

王有龄中年发迹,自然也是知恩图报,他将湖州公库的资金交由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来管理运作,而且不收利息。类似于现在的政府将财政收入存进某家银行进行理财。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5)

王有龄剧照

胡雪岩用这笔巨资扶助农民养蚕,然后收购蚕丝运往杭州、上海销售。售完后,将本金还给公库,大量的利润则落入王有龄囊中。

1860年,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胡雪岩迅速借势将钱庄业务扩张到浙江全境及周边地区。

同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清政府幡然醒悟,开始发展军备和招募士兵。

王有龄将朝廷下拨的军费和本省募集的款项全部存入了阜康钱庄,委托胡雪岩购买粮食、军械及发放军饷。相当于浙江半壁财政资金都掌握在了胡雪岩手中。

胡雪岩充分展示了经营才能,他不仅将王有龄交待的事情办得稳妥、漂亮,自己的生意也如滚雪球般膨胀起来,业务范围也不断拓展。几年下来,胡雪岩就成了江浙一带的首富。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6)

八国联军

胡雪岩借力王有龄,走上了“官商”的路子,实现了财富的迅速增长。

然而好景不长,1861年11月,太平天国起义军攻破杭州城,王有龄自缢身亡,胡雪岩失去了靠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着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到任,胡雪岩迅速筹集了10余万石粮食解除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胡雪岩因此与其搭上了线。左宗棠成为了胡雪岩的第三位贵人。

杭州城收复后,左宗棠任命胡雪岩为全省负责钱粮、军饷的总管。胡雪岩的身份更进一步,成了“亦官亦商”的人物。他代表政府与上海、宁波等通商口岸的外国人做生意,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顺势将自己的商业版图拓展到了海外。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7)

左宗棠

有了左宗棠的信任背书,清军将领和地方官员纷纷将钱存进阜康钱庄。

胡雪岩因此编织了一张强大的关系网。他的生意不仅恢复了昔日荣光,而且更上了一层楼。胡雪岩积极协助左宗棠处理战乱后的危机。

号召富绅捐钱修路,广设粥厂、善堂救济百姓。胡雪岩在百姓中的名声较好,在官商两界中也有一定的威望。

1866年,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这是我国第一家新式造船厂。当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成功下水驶入天津港时,百姓万人空巷,争睹盛况。不过,真正让胡雪岩走向人生巅峰的则是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8)

胡雪岩剧照

1875年,就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奉命收复被阿古柏土匪占据长达10余年之久的新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劳师远征,所需军费是一笔巨资,每年粮食加上饷银的花费就超过800万两白银。

当时的清政府国库空虚,派恭亲王四处向洋人借钱,也是无功而返,朝廷是指望不上了。左宗棠将此艰巨任务交给了胡雪岩。

胡雪岩先找到了有业务往来的英国渣打银行密谈。他以江苏、浙江等地的海关收入作为担保,成功筹借了200万银两,左宗棠大军得以按期开拔。然后,他又赶赴上海滩找到汇丰银行等财团借到了1600万两白银。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9)

左宗棠

一举解决了西征的经费问题。胡雪岩还购买了大批军火和药材支援前线,巩固了左宗棠的后勤。

左宗棠率领湘军抬棺西征,大获全胜,维护了国家疆土完整,左宗棠因此名垂青史。

班师回朝后。左宗棠将胡雪岩的功迹奏给朝廷。光绪皇帝论功行赏,授予胡雪岩为三品布政使官衔,总管“四省公库”。钦赐二品红色顶戴,赏穿黄马褂。这种待遇在清朝的商人中是绝无仅有的。

从此,胡雪岩的生意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财富增至2000万两白银。胡雪岩的三个贵人,一个带他上了“路”,一个给了“利”,一个给了他“名”。帮助他从一个贫苦孩子成为了“晚清首富”。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10)

左宗棠

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胡雪岩一生创造的财富让世人羡慕。但真正让后人敬仰的是他1878年创办了“胡庆余堂”。胡雪岩召集名师,研制出了多种验方名药。并将“辟瘟丹”、“痧药”免费向百姓赠送。药店开业不久就名声名远播。

几年下来,赢得了“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美誉。“胡庆余堂”的众多牌匾中,有一块“戒欺匾”是朝内挂的。胡雪岩随时告诫员工要诚信经营。如今,“胡庆余堂”是我国首批中华老字号,成为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店。

但是,胡雪岩也没能逃脱盛极而衰的命运。

随着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集团强势崛起,左宗棠遭到排挤,作为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自然也就成了对手眼中的靶子。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11)

胡雪岩剧照

1882年,胡雪岩高价囤积蚕丝,意图将外国丝商挤出中国。不料,这些外商联合起来反制,蚕丝收购价格一路攀升。

最终,胡雪岩付出了超出一倍的成本,投入了全部身家才得以惨胜。

不料,此时中法开战,欧洲金融危机爆发,全球丝织品需求大减。而李鸿章指示心腹盛宣怀开始在市场以半价抛售蚕丝。盛宣怀也是一名“红顶商人”,他比胡雪岩年轻20多岁,是“洋务派”的新锐代表。

盛宣怀的出手彻底改变了市场预期,国内蚕丝价格开始雪崩。在这场“斗丝商战”中,胡雪岩元气大伤,损失了约1000万两白银。

李鸿章接着使出了第二招。指示财政部门故意拖延归还当年收复新疆的分期借款。逼迫外资银行去找当时的经手人和担保人胡雪岩。胡雪岩只得从自己的阜康钱庄挪用了100万两银子周转救急。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12)

盛宣怀

盛宣怀趁机派人在外面散布“阜康钱庄没钱了”的谣言。

不明真相的储户纷纷挤兑,胡雪岩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借出去的款项短时间内不可能收回来,他只得变卖家产、土地还款。

但这也应付不了挤兑风潮,胡雪岩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钱庄倒闭破产。偌大的商业帝国在短短的四个月内就轰然倒塌。

李鸿章并没有就此放过胡雪岩。1883年,李鸿章向皇帝举报:“胡雪岩当年向洋人借款时,将八厘的利息谎报成一分五厘,侵吞了200万两的公款。”

这给了胡雪岩致命一击,胡雪岩被革职查办。浙江巡抚刘秉璋查封变卖了胡雪岩的所有资产。唯有“胡庆余堂”在刑部尚书文煜的周旋下才得以幸存。1884年,左宗棠使出浑身解数,才想法保全了胡雪岩的性命。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13)

李鸿章

晚景凄凉,黯然离世

左宗棠已经失势,再也无法庇护胡雪岩。其他人见状,自然也迅速与胡雪岩切割。一时间,胡雪岩落得一个“树倒猢狲散”,成了孤家寡人。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去世。胡雪岩深知自己已无东山再起的可能了。

曾经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如今只得携带家人蜗居在一座破旧的小宅院内安身。从昔日的繁华风光落到如今的贫苦凄凉,胡雪岩遭此重大打击,心中的抑郁可想而知。不久,他就一病不起。

卧病在床的胡雪岩心知大限将至,开始着手安排后事。

胡雪岩鼎盛时期,除了钱多,还有就是姨太太多。当时的胡宅占地十余亩,内部极为豪华,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他在里面过着极为骄奢淫逸的生活。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14)

胡雪岩剧照

胡雪岩一生猎艳无数,纳了几十名小妾,有记载的妻妾就有13名之多。胡雪岩不计较姨太太们的出身,全凭个人喜好。有几位姨太太就是他从青楼中赎回来的。

胡雪岩拿出了最后仅剩的一点银两,分成了13份。他将妻妾们叫到床前,让她们拿上银两自行谋生,以保生路。

其中有11位姨太太不愿受其拖累,吃完最后一顿散伙饭后,拿上银两离去。只有结发妻子以及九姨太不忍心抛弃胡雪岩,愿意留下来继续陪伴他。

胡雪岩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他开始立下遗嘱。

第一条是“勿近白虎”,就是不要靠官场太近。胡雪岩深知官场险恶,不愿意后代再走他的老路。他的后代确实鲜见入仕经商之人;

第二条是“胡李不通婚”。胡雪岩的衰败可以说是拜李鸿章所赐,他自然对李鸿章恨之入骨,连带姓“李”的人都恨上了。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15)

胡雪岩剧照

1885年11月,62岁的胡雪岩已是油尽灯枯。他把办事可靠的九姨太叫到身边,叮嘱九姨太:“你将我的寿衣剪下一角。我去世后,如发现门外有戴铁帽子的人出现,你就把这块衣角交给他。切记!切记!”

说完不久,胡雪岩就在贫病交加中撒手人寰。九姨太虽一头雾水,十分不解,但她还是答应照办。胡雪岩出殡的前一天,家门口的人群中果然夹杂着一位戴铁帽子的人。

九姨太将这块从破布寿衣上剪下的衣角递给了他。那人接过后,仔细看了看。然后,摇摇头,长叹一口气转身离去。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16)

李鸿章

原来,戴铁帽子之人是盗墓团伙派来探路的,胡雪岩通过此举告诉他们:“胡家已经衰落,我的寿衣不再是绫罗绸缎。家里已经没有值钱的东西了,你们就不要再打主意了!”

胡雪岩以最后的精明算计,为自己及家人争取到了九泉之下的安宁。因为没有钱,九姨太只得将胡雪岩草草埋葬在杭州西湖鹭鸶岭的乱岗上。

直到100多年后,才由“胡庆余堂”药师的后人找到其墓地。

鲁迅先生评价胡雪岩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

胡雪岩破产后说了什么(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叮嘱)(17)

胡雪岩剧照

作为徽商的杰出代表,胡雪岩有着精明的头脑和出色的经营才能。

他讲究诚信、乐于助人,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胡雪岩是义无反顾。这也是他被后人推崇为“商圣”的重要原因。

胡雪岩一生“成也官场,败也官场”,他在官场中成就了辉煌,却成为官场争斗的牺牲品,最终只得靠“剪衣角”的手段来保全自己最后的一点尊严,其结局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

东野君,《胡雪岩灵活变通官商之道》,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刘方华,《胡雪岩谋略大全》,华文出版社,2010年3月;

高阳,《胡雪岩》,三联书店,2006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