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除了韩赵魏齐楚燕秦等七个大国,还存在过郑国、鲁国、越国、宋国、中山国等诸侯。其中,约公元前286年,趁着宋国内部发生动乱之际,齐湣王派遣将军韩聂举兵攻灭宋国。在占领宋国后,虽然齐国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但是却造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盟进攻齐国。更为严重的是,约公元前284年,燕国上将军乐毅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攻打齐国,在济西之战大败齐军主力, 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齐国差一点就因此而亡国。

齐国为什么要灭掉宋国(为什么齐国只消灭了宋国就遭到了五国伐齐)(1)

只是消灭了宋国后,齐国为什么就遭到各大诸侯国的联合讨伐呢?因为在齐国前后,韩国吞并郑国,楚国占领鲁国、越国,赵国拿下中山国等,都没有导致各大诸侯国的联合讨伐。

一、宋国特殊战略地位导致的必然连锁反应。

二、燕国抓住报仇时机积极组织的结果。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趁机伐燕,将军匡章率军在出兵50天内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同时中山国也趁机出兵攻占了燕国部分领土。在燕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和赵、韩、秦、楚等国的压力下,齐国不得不退兵,赵国拥立在韩为人质的公子职,并以兵护送至燕国,燕国相国子之死后两年,燕国人共同拥立公子职,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深恨齐国当初的灭国之仇,但迫于齐国的强大,一方面卑躬屈膝臣服于齐国;一方面筑黄金台拜乐毅为将,整军经武。燕国趁齐国灭宋之后,志骄意满,不可一世之际,暗中遣亚卿乐毅为使,联络赵、魏、韩、秦四国,历数齐缗王贪暴不义,推秦昭襄王为盟主,相约合纵伐齐。秦国视齐国为劲敌,如五国合纵摧毁强大的对手,正是秦国求之不得之事,故秦国的态度非常积极,秦国君臣亲自出面联系诸侯,商讨伐齐事宜。赵、魏、韩、楚四国都感到齐国的强大对自身构成了压力,也很愿意削弱齐国。由燕国提议,秦国带头,五国合纵,共同瓜分齐国之阴谋.。

齐国为什么要灭掉宋国(为什么齐国只消灭了宋国就遭到了五国伐齐)(2)

三、秦国背后推手的成功鼓动。

在战国中期,秦国可以削弱魏国,也可以欺负楚国,但是对于实力强大的齐国,秦国甘愿用东西二帝来表达和齐国平起平坐的意思。不过,齐国灭宋后,秦国认识到齐国的强大,必然导致自己的衰弱。为此,秦国不仅要站在联合伐齐的立场上,还要表明大家好好攻打齐国,秦国不会趁机攻打你们的态度。

齐国为什么要灭掉宋国(为什么齐国只消灭了宋国就遭到了五国伐齐)(3)

四、楚国的不参与。

齐国灭宋同样触动了楚国的利益,楚国本打算借此参加联军削弱齐国,减少齐国与其争霸的可能性。但是楚国最终看到了更深一层,齐国的败亡将导致天下均势的失衡,秦国在北方将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必将把下一个目标指向有能力与之一争天下的南方霸主楚国,所以说楚国一旦参与伐齐就会加速将自己至于危险的境地,唇亡齿寒,楚国选择了退出,虽不能拯救齐国之败,但对自身来说是明智的政治选择。不过可惜的是,北方的秦国还是日益强大,而齐国则一日不如一日,看戏的楚国没有逃过覆灭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