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非遗传承(传承创新南充非遗走向世界)(1)

1

四川南充非遗传承(传承创新南充非遗走向世界)(2)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琴

一方钟灵毓秀之境,滋养一方灿烂文化。历史悠久的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民俗民间艺术璀璨夺目,具有川北浓郁的地域特色。说起南充的非遗,不得不提起“四朵金花”: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近年来,在政府与所在院团的共同努力下,南充非遗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不仅为南充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演出,还屡屡登上更高水平舞台,向全国、全世界观众展示南充非遗之美。

A代代相传非遗生机勃勃

在南充众多的非遗项目中,有着300余年历史的川北大木偶戏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惊艳全球,来自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的两个“熊猫队长”吸粉无数。“熊猫队长”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真诚邀请。这一刻,是属于南充川北大木偶的骄傲,更是属于每个南充人的自豪与荣光。

从仪陇山间走来,走上国际舞台,川北大木偶戏发展的背后,是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在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一旦有重要演出,86岁的非遗传承人李泗元就不会缺席。无论是上台演出,还是台下指导,李泗元毅然承担起非遗传承的责任。作为川北大木偶戏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27岁的李雨静多年来苦练基本功,不断学习成长,已经能够独挑大梁。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古老的川北大木偶戏活力无限。

10月28日晚7点30分,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迎来了川北灯戏表演。来自南充市川剧团(川北灯戏剧团)的三名演员,以精湛的表演,将川北灯戏经典剧目《滚灯》完美呈现,征服现场专家评委的同时,也让全国各地戏曲粉丝进一步了解了川北灯戏的魅力。

“《滚灯》是我们剧团的经典剧目,从建团之初就有这个剧了,这个剧能够展现川北灯戏的特色。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几十年来一代代原汁原味传承至今。”市川北灯戏剧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剧团致力于保护传承川北灯戏经典剧目,通过多种形式将濒临失传的剧本再次搬上舞台,赋予川北灯戏更多生命力。

B创新发展彰显十足魅力

在快速发展的当下,南充非遗依然魅力十足,离不开创新的力量。

2018年10月,王皮影民俗文化园在阆中开园,开展皮影传习、展览、演出以及工艺品的制作等活动,并主打“王皮影”的品牌,在此基础上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并只在王皮影民俗文化园内生产与售卖。纯手工制作的“王皮影”,借助传统的故事,涉及阆中的人文景点,山、水、城等200多种类型产品,目前市场上已经投放有40多种(皮影工艺品),预计以两到三年为周期推出新产品。

此前,国家艺术基金“皮影工艺·创作”培养工程项目首期培训班在川北王皮影艺术团阆中驻地开班。来自全国10多个省的20名学员在1个月时间里,系统学习川北王皮影的造型设计及雕刻工艺。

在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仪陇,近年来大力宣传推广民间文化艺术,其中就包括仪陇剪纸。

“剪纸是来源于民间的文化艺术,在文化生活多样的今天,为了剪纸更大地发展,我们非遗传承人又带着剪纸回到民间,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如今,在仪陇,有许多剪纸艺术爱好者,剪纸氛围很浓厚,群众基础广泛。”仪陇剪纸非遗传承人何小锵告诉记者,仪陇不仅建立了南充市剪纸友好交流基地,还与西华师范大学等学校建立校地合作关系,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剪纸、爱上剪纸。

非遗的繁荣发展,和政府鼓励支持牢不可分。2018年4月,《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正式施行。从保护职责、调查与保存、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与传播、利用与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对非遗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南充国家级非遗项目简介

川北大木偶戏

四川南充非遗传承(传承创新南充非遗走向世界)(3)

川北大木偶戏为世界稀有的木偶剧种,已有300余年历史。其偶身高大,酷似真人,五官灵动,四肢灵活,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木偶艺术,是四川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川北灯戏

四川南充非遗传承(传承创新南充非遗走向世界)(4)

川北灯戏是流行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区古老的歌舞小戏,明清以来,灯戏频繁演出于川东北的广大山乡,至今延绵不绝。川北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当地民间生活,现有剧本200余个。唱腔曲牌分正调和花调两类,表演以丑、跩、笑为特征,融会了木偶、皮影、猴戏、民间歌舞等多种技艺。由于它生长于民间,为山乡民众所喜闻乐见,被称为“农民戏”“喜乐神”。

阆中皮影戏

四川南充非遗传承(传承创新南充非遗走向世界)(5)

阆中皮影戏,由家族八代传承,有400多年历史。阆中皮影使用牛皮雕刻,以刻阴留阳或刻阳留阴传统技法,并传承“拉丝”“雪花雕”雕刻绝技,人物形象饱满,线条流畅圆润,造型精美,独树一帜,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顶桂冠。2019年,阆中王皮影博物馆建成,王彪、王访等传承人在这里守护传统技艺,用皮影演绎世间百态,成为阆中古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南部皮影戏

南部皮影戏,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以南部县八尔湖镇观音山村何家班皮影戏和神坝镇杨家班皮影戏为代表。南部皮影戏的表演及影子制作,囊括了绘画、说唱、刻纸、戏曲等艺术,人物造型吸收了脸谱、剪纸艺术、渭南灯影等特点,鲜活灵动。2008年,南部皮影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通过,南部皮影戏正式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阆中丝毯织造技艺

四川南充非遗传承(传承创新南充非遗走向世界)(6)

阆中丝毯的工序异常繁复,最大的特点是高密度的手工打结,经纬线打结缠绕全由手工完成,根据织成的图案,以开、片、剪、投等不同技法进行修饰,图案最终呈现出浮雕的质感,被国外专家誉为“东方软浮雕”。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

四川南充非遗传承(传承创新南充非遗走向世界)(7)

保宁醋起源于公元93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保宁醋通过42道工序酿制而成,具有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甜、久存不腐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曾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琴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