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之前,差评君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人生中办理的第一张手机 SIM 卡,长什么样来着?
人生阅历丰富一点的差友们,可能在很久以前用过那种足有一个拇指大小的标准 SIM 卡。
然后随着动感地带的铃声响起,掀开翻盖手机的上盖接打电话。
后来,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 SIM 卡经历了 3G 时代的 Micro-SIM ,以及 4G 时代的 Nano-SIM 。
现在,估计除了极小部分手机还能兼容以前 " 大卡 " 外,剩下大多数人的手机都只能支持指甲盖大小的 Nano-SIM 卡了。
SIM 卡越做越小,最终得利的其实是我们这些整天抱着手机刷个不停的小伙伴:
你们想啊,鉴于手机再怎么做大也只是个巴掌大的玩意,里面的布局可以算得上是寸土寸金。
SIM 卡槽占用的空间变小了,手机厂商可以用来搞事的空间就变大了 —— 比如装下更大的电池、更多的传感器。。。
或者干脆把耳机口加回来。( 虽然真这么干的依旧没几家 )
不过估计小伙伴们也发现了,差评君前面说 Nano-SIM 卡是属于 4G 时代的产物。在那之后,我们经历了 4G 、非独立 5G 。。。
甚至部分城市已经实现了独立 5G 组网覆盖。
但 SIM 卡却没有继续变小,它依旧像以前那样占据着手机里的一部分空间。
所以 SIM 卡的大小已经到了头,一点都缩不动了吗?
其实吧。。这个梦想已经被一个绿豆大小的芯片实现了 —— 早在 3G 的那个年代,通信行业就已经发明了实体 SIM 卡的替代品:
eSIM 卡( 嵌入式用户身份模块卡 )。
而且全球已经有 130 家运营商支持了 eSIM 卡,海外版的 iPhone 更是已经用 eSIM 替代了一个实体 SIM 卡槽。
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觉得上面的内容跨度有点儿大,所以在这里差评君稍微补充点 eSIM 的背景资料:
和我们现在用的实体 SIM 卡不同, eSIM 是没有实体卡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把号码写进手机内置的 eSIM 芯片里。
作为对比,现在的方案是把手机号写进 SIM 卡,再把 SIM 卡插进手机里。
所以你们把 eSIM 卡理解成是一个焊死在手机里的 SIM 卡也行。。。
不过又和直接焊一张 SIM 卡在手机里不同,eSIM 芯片里的手机号可以随时写入或者删除,亦或者同时写入多个手机号。
比如说,海外版的 iPhone 就可以在 eSIM 芯片中同时存储最多八个手机号。。。
假如 iPhone 的通讯基带不那么拉跨的话, 四卡四待的山寨机怕是都得管它叫爸爸。
使用 eSIM 的好处还有很多,除了省地方之外,它还断绝了手机被偷之后的灰色产业链。
前一阵有个新闻不知道小伙伴们还记得不,有个网友的手机被偷了。虽然手机本身有锁屏密码,但 SIM 卡并不设防。
因此,小偷换了个手机读取 SIM 卡,顺着手机号很容易就拉到了网友的身份资料。
接着通过短信验证码,小偷不但转走了支付宝和银行卡里的钱,还用这个网友的手机号申请了一波网贷,留下了一地鸡毛。
这篇文章前一阵在圈子里刷屏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会儿去读读。
不过这里差评君想说的是,假如换成了 eSIM ,除非小偷有一台能破解芯片加密的量子计算机,否则 TA 就只能对着一个没有实体 SIM 卡的手机犯尴尬了。
方便、给手机扩容、还能提高信息安全性。从我们作为用户的角度讲, eSIM 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而且 eSIM 技术就好比是 SIM 卡当中的 5G 技术,是飞跃级别的跨度。
然而很不巧的是,不论移动、联通还是电信,他们都不在差评君前面提到的 “ 全球 130 个通讯运营商 ” 内。。。
所以同样是大跨度的技术,为什么 eSIM 没在国内得到跟 5G 一样的待遇?
差评君之前也抱着这个疑问和通信行业的小伙伴交流过,不过其中大多数都只是端着胳膊给我发来一个 “ 懂的都懂 ” 的眼神。
看多了这个眼神之后,我估计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所以只能用不说话来掩饰尴尬。
不过好在,差评君最后还是找到了几个真正 “ 懂 ” 的小伙伴,并且和他们讨论出了三层原因。
大家来看看我们讨论的对不对。
第一层:
运营商没有动力
虽然对于咱们来说, eSIM 可能是换个手机、甚至升级个系统软件就能用上的事。但对于运营商来说,这相当于开展了一项全新的业务。
全新的业务,意味着运营商需要采购新的硬件、开发新的后台管理系统、与现有业务系统调试、并且增加对应的岗位。。。
然后运营商还没法直接从这项业务上赚到钱,费力不讨好。
假如你是移动联通电信的老板,你手上有一笔钱。
一个选项是把所有的钱投入到 5G 基站和网络的扩容中,另一个选项是做点 eSIM、ViLTE、VoWiFi 一类不痛不痒的小业务。
你会怎么选?
第二层:
削弱了运营商的控制力
我们现在在手机里使用什么手机号的权利是掌握在运营商手里的,手机厂商提供的只是一个装 SIM 卡的卡槽。
但假如变成了 eSIM ,想在手机里用哪家运营商的手机号,就得看手机厂商的脸色了。
比方说,苹果要是在今天宣布了:以后所有 iPhone 手机都将只支持 eSIM 卡,不再支持实体 SIM 卡。。。
但是由于发布的时间有点赶,新 iPhone 暂时只适配了联通一家的 eSIM 在线发卡系统,移动电信要再等小半年。
那么为了能尽快用上最新一代的 iPhone ,你会不会第二天就揣着身份证跑到联通的营业厅办携号转网?
你敢赌,我敢赌,但运营商不敢赌。
第三层:
网络安全方面的担忧
这一层其实一开始差评君也没 get 到,不过后来在小伙伴的提醒下,差评君觉得有些道理。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一直在严打电信诈骗。其中一环就是对所有手机号卡进行实名,确保能够对电信诈骗活动追踪到人,以此进行威慑。
然而 eSIM 空中发卡的工作原理中,直接干掉了人们去营业厅拿卡的这一步。
外加上空中发卡的流程会加入额外的渠道环节,会有新的设备商介入,这些都会造成监管漏洞。
换句话说,一个人在运营商系统里黑掉一万张 eSIM 卡的成本,远小于偷一万张实体 SIM 卡的成本。
所以说,在运营商和厂商拿不出一个万全的 eSIM 在线发卡系统之前, eSIM 很难全面铺开。
毕竟 “ 新技术为电信诈骗提供便利 ” 的锅,哪个技术推动者都背不起。
可以理解。
。。。。。。
那可能有些小伙伴就要问了,照你差评这么说,我们有生之年就干不掉手机里的 SIM 卡喽?
非也,eSIM 毕竟是未来的主流标准,我们不可能一直当作这个玩意不存在。
事实上,国内的 eSIM 业务已经开始了小规模试点:
比如说,去年年底,工信部批准了三家运营商开展 eSIM 业务的申请,允许通过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进行 eSIM 业务的探索。
像我们之前介绍过的 Apple Watch 、 TicWatch Pro 以及小米手表,他们其实都已经用上了 eSIM 芯片,不用插实体 SIM 卡就能 4G 上网。
而且就在刚过去的十月份,工信部又同意了一份新的申请,允许物联网设备通过 eSIM 芯片接入到三大运营商的网络。
差评君从网上看到,有一家生产农机遥测工具的公司说,他们以前的产品需要插入实体 SIM 卡才能联网。
以往,农机作业震动, SIM 卡就会接触不良,导致断网;农闲时有些农户还会把 SIM 卡拔走上网,产生额外的话费支出。。。
然而在今年使用了 eSIM 的方案之后,设备的网络稳定性提高了不少,额外的流量支出也没了。
可以说, eSIM 技术在国内逐渐开始落地,对智能制造产业的创业者已经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而在这些这些行业试点结束之后,接下来用上 eSIM 技术的,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手机了。
差评君觉得,按照目前 eSIM 技术试点的速度,就算运营商再摸鱼,不出三五年,这一天也会到来。
说不定 6G 覆盖全国之时,就是 eSIM 技术覆盖全国之日。
就是不知道有生之年,我们熟悉的实体 SIM 卡会彻底消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