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妈说,原创内容。
宝宝还那么小,什么都不懂,说也白说,所谓的聊天更像是你一个人的自嗨。
看到“家长有必要和婴儿聊天吗”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人会这样认为。
但其实,从小和宝宝多说话,是有必要的。
小宝宝从早期“脆弱的、浑沌的”心理,逐渐发展出“清晰的、复杂的”心理,是需要和照顾他的人 有情感互动的。
语言就是互动的一个方面,刚开始宝宝可能听不懂,但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日常的亲子交流,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和大脑发育很有好处。
在BBC的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就有这方面非常直观地展示,世界各地200多位科学家对婴儿继续的脑科学研究成果。
第3集《产生独立性》里,关于孩子的语言学习部分,就有一段“婴儿对语言的脑部分析和语音的认知反应”的介绍。
特别是对于发育时期的儿童来说,并且渴望与他人对话,他们会用尽各种方法试图说话。学语言之前的互动,对于大脑发育至关重要,这些活动那个是为婴儿将来,进行真正的对话铺路。
就像片中的18个月的埃尔西,在学说话阶段,需要掌握近3万个单词,首先要学如何发音。
和我们教孩子学习发音一样,就需要家长多与他交流,让孩子多听多学。
通过交流,加强他的语言能力,并逐渐沟通技巧,这也有助提高孩子的自行思考和学习能力。
0-3岁宝宝“听说能力”的发展特点
从一个只会吃奶的新生儿,变成逐渐掌握基本生活能力的大孩子,其中每一项能力的学习都需要过程,也有方法,比如“听”和“说”的发展过程。
0-1岁是宝宝语言产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语言阶段”,是“语音”发展核心期,主要锻炼宝宝对语音的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0-2个月,反射性发生阶段,1-2个月能区别语音,3个月左右能辨别妈妈的声音。
4-6个月,咿呀学语阶段。
8-9个月,咿呀学语达到高峰,宝宝开始懂一些词语。
1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
1-1.5岁,宝宝听说能力,以理解为主,逐渐能听懂话。
1.5-3岁,开始表达,并开始积极学习说话。
那么,从“听说话”到“学说话”,再到“会说话”,这整个过程中,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
家长有意的创设环境,多给宝宝安排些“听说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家长如何和小婴儿聊天?这4个小技巧要学学
与人沟通有技巧,与成人沟通如此,与小婴儿聊天也如此。
针对小婴儿还 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理解和认知能力也没那么强,在与他们聊天时就要注意这些细节。
1. 说话时要注意发音方式
尤其是和1岁之前的宝宝说话时,更要注意发音的方式,比如:提高音调、拖长词语发音、节奏清晰 等,抑扬顿挫的说话,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不少家长也发现了,当一本正经的和宝宝说话时,他好像没多大反应。
反而“不正经”地变着音调、奇怪的说话时,宝宝会很感兴趣,甚至会积极地和你互动,或是开心地笑得前俯后仰。
2. 借助非语言技巧
聊天是一门艺术,除了通过语言来表达意思外,还可能会结合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眼神接触、讲话时的情绪流露 等,来增加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对于小宝宝来说,对“词语”本身含义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还没那么强。
反而借助这些表情、情绪、眼神和肢体动作等“非语言技巧”,更有助他们理解,和帮助他们表达。
3. “趁机”和宝宝聊天
如果每天从早到晚,不停的和宝宝一直叨叨,是提供语言环境了,但大人会特别累还不一定效果好,那不妨试试“趁机聊天”。
如当宝宝“注意”某个东西或某件事情时,表明他感兴趣,这时就可以趁机和他说话,告诉他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能干什么……
当宝宝注意力正集中时,接收得快,接收效果也更好。
比如 小月龄的宝宝 吃奶、睡觉、换尿不湿、穿脱衣服、做抚触时,家长都可以边做边说,是在做什么。
等 再大一点,看到宝宝对某个东西感兴趣时,就可以拿过来,教他发音,做简单的解释,增加认知理解。
4. 聊天的同时,让宝宝有更发丰富的体验
在0-1岁教宝宝说话的阶段,他们 主要依靠感官和动作来认知,那就可以试试“体验式学习”。
当学习一个词语时,不只是要告诉他怎么发音,还要让他理解代表的意思,也就 对“语音”和“语义”建立联系。
如教宝宝说“苹果”时,就可以拿一个红色苹果,教宝宝发音 的同时,让宝宝摸一摸是什么手感,闻一闻是什么味道、吃一口是什么口味。
这样既学了发音,又让他明白这个东西能吃,酸酸甜甜的味道,闻起来有香味,颜色是红色。
你家娃出生后,你会经常和他聊天吗,你觉得他能不能懂、这样的行为有没有意义呢?来说说你的看法和经历呀。
关注「京妈说」,学习更多专业实用又接地气的母婴育儿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京妈点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