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行走的筷子(广东藏着一个全民公筷县)(1)

一菜配一公筷

广东行走的筷子(广东藏着一个全民公筷县)(2)

和平县人家,小孩吃饭也用公筷。

平安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繁莹 通讯员钟昱

近日,本报联合广州市文明办和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发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并联合制定了“公筷制”实施指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昨日,有在广州工作生活的、广东河源和平县读者向本报报料,和平县几乎家家户户使用公筷,“历史悠久”,记者深入采访当地居民、相关部门以及县民俗学家,解码“全民公筷”民俗背后的故事。

在广州290公里外有一个“全民公筷县城”——河源和平县。黄凤仪(化名)是和平县人,3年前离开家乡来到广州做钟点工,无意间将家乡“使用公筷”的习惯带到了服务的家庭中去。

“我习惯用公筷,但是刚去人家里工作,吃饭时别人没有用公筷,我也不好多说,只能在大家开吃前,我用干净的筷子快速地夹菜放碗里,被别人的筷子夹过的菜,我就不再夹了。宁愿吃少一点。”这是黄凤仪初到主顾家中工作时,最常遇见的场景。“老板人好,看我经常不夹菜吃,又听说了我的家乡用公筷的事,就拿出了多余的筷子做公筷,说向我们学习。后来他们家也慢慢用起了公筷,渐渐形成了习惯,连客人来家里都劝说一起用公筷吃饭。”她曾服务过3个家庭,现在他们都在家用起了公筷。

黄凤仪说,在老家和平县,在家使用公筷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一家人吃饭,餐桌上必配公筷。尤其是有汤水的菜,更加配上公勺。“吃火锅时,公筷夹生食,公勺舀熟食”。她说,家中常备两套碗筷轮流用,每家必备一个大消毒柜,这餐用过的碗筷洗干净后用热水烫过晾干,再放入消毒碗柜中消毒,隔餐就用另一套已经消毒的碗筷,如此交替使用。以前没有消毒碗柜时,碗筷在使用前都要放入锅里高温蒸煮消毒,如果来不及蒸煮,也必定要用滚烫的热水消毒——这些都是在家吃饭前的必经“手续”。客家人热情,串门吃饭是常有的事,每个月至少要接待好几拨朋友来家,“如果客人一眼看到没有消毒碗柜,是不敢在你家吃饭的。”

“一人三支筷,筷子头不着桌”

每一道菜的盘子边缘都放上一双公筷——这在和平县人家里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和平县民俗学家、当地人陈仰天告诉记者,家中如果人不多时,一菜配一公筷,大家庭吃宴席时,一般5双公筷配10道菜。公筷的摆放也有讲究,必须放在菜盘的边缘位置。

当地的公筷教育从娃娃抓起,陈仰天说自己从小就在长辈的督促下使用公筷,一旦在餐桌上用私筷夹菜,就得挨骂了。他儿时曾有几次因嘴馋用私筷抢夹菜吃,被长辈一筷子打过来外加一顿批评。在学校与同学间分享好菜时,必定在未动筷前,用干净的筷子夹菜分享。

和平县人使用公筷,一方面是习惯沿袭,另一方面是出于卫生考虑。当地人除了使用公筷夹菜,还特别注意不让筷子头着桌。陈仰天说,当地人家中吃饭每人会给3支筷子,其中2支成对做私筷,1支充当筷子架。“家庭并没有置办筷子架,就用此法解决。桌子就算擦过了,可是没有消毒,筷子头是不能放上去的。”

今年50多岁的吴广礼也是当地人,他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在客人到访吃饭时,家里才使用公筷,到了80年代,随着卫生意识加强和经济条件好转,公筷的使用在各家普及了,到了90年代,使用公筷成了习惯。“这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江西人钟先生到和平县工作了6年多,他称,刚开始在当地生活要过许多道关。第一关就是“饮食关”。“看到他们无论何时何地吃饭都是用公筷,一开始我还真不太适应,觉得有些麻烦,但时间长了,发现这个习惯真的很好。帮其他人夹菜也更加自然,不至于那么尴尬。现在逢年过节回到自己家乡聚餐时反而会很不习惯,觉得还是这边使用公筷的习惯好,更卫生,我觉得这个好习惯有必要向全国推广。”

为什么和平县会有全民使用公筷的风俗?

陈仰天说,民间相传明初陈友谅战至此地,吃饭怕中毒,使用第二双筷子并慢慢演变为风俗。和平县文明办方面告诉记者,无论在家用餐或者出外吃饭都使用公筷,这在和平县是由来已久的普遍现象。

关于这个风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从前有户人家里的老人生病,年轻人担心他吃饭夹菜时会传染给家里人,就开始使用公筷了;第二种说法是客家人热情好客,以前生活条件艰苦,物质匮乏,家里如果来了客人,会用公筷给客人夹好吃的菜,既是一种尊重,也是讲卫生的体现;第三种说法是和平县属山区,生活艰苦的时候,食物要放过夜省着吃,当地人使用公筷夹菜,吃不完的菜可以干净地留到下一顿来吃,这是低成本卫生习惯,也体现了和平客家人的勤俭节约意识。

当前,和平县正在积极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大力开展文明提升行动,引领文明新风尚。“文明餐桌”行动通过倡导使用公筷,有利于形成安全用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的良好风尚,是提升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特色标志。

公筷的秘密

·一菜配一公筷

·帮其他人夹菜,用公筷更自然

·公筷配备筷子架更佳,最好不让筷子头着桌

·公筷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经常消毒碗筷更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