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之死

新版《三国》放映了很久,再次观看,仍然觉得很好看。其中孙权鸩杀吕蒙这个桥段,我觉得编导设计的很有意思。

在《三国演义》中,吕蒙是被关羽索命而死。话说吕蒙计取荆州,袭杀关羽后,孙权为吕蒙设宴庆功。正当孙权亲自斟酒赐与吕蒙的时候:

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三国演义》

这样的描写自然是为了神话关羽,以符合《三国演义》“拥刘”的立场。只是对吕蒙却有点不公平,这位东吴首屈一指的才俊死的实在有点稀里糊涂

如果说《三国演义》中吕蒙死于宿命的话,《新三国》中,吕蒙则死于阴谋

孙权之所以要鸩杀吕蒙,起因于吕蒙违抗君命,执意要袭杀关羽。以致孙权希望关羽死于曹魏之手,以便将西蜀祸水北引,好坐收渔利的计划落空了。但这只是表面原因,按剧中情节,孙权鸩杀吕蒙有着更深层原因

  1. 关羽之死的“罪魁祸首”为吕蒙,今吕蒙毙命,孙权希望能缓解刘备对东吴的仇恨
  2. 吕蒙公然违抗君命袭杀关羽,招致孙权的猜忌。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的臣下自然难有善终。
  3. 用孙权的话说“我在位十多年了,一直受这些都督们的制约,今天我终于做一回真正的主公了”,这一点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新三国》设计的这段剧情,我认为编导们对孙权的性格应该是做了深入的研究。的确,孙权很在意下属的言行举止,驭下的手段也很严厉。比如,三国时期,东吴的特务机构就非常的出名。通过著名的暨艳案和吕壹案就可见一斑。

可惜历史并不总是精彩,有时也会很平淡。真实的吕蒙实实在在是病逝的,既无宿命,也无阴谋。惜字如金的《三国志》,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孙权与吕蒙之间超越了君臣的感情。这是一段吕蒙病重期间的描述:

会(吕)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三国志•吕蒙传》

孙权对吕蒙的关切胜过了兄弟手足

  • 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吕蒙:凡能治愈者赏千金。
  • 心思细腻,体贴入微:既关心吕蒙的病情,又怕影响吕蒙休息。命人在墙壁上凿一孔,透过小孔来观察病情。
  • 全身心的关切:吕蒙能吃点食物了,孙权就有笑容;否则便唉声叹气,夜不能寐;吕蒙病情有好转,孙权下令赦免罪犯,以示庆贺;随后病情加重,又命道士在星辰之下为吕蒙祈福。
  • 呜呼哀哉:最终吕蒙还是病逝于公安,享年42岁。孙权非常悲痛,下令减少娱乐和膳食以示哀悼。

这段记载足以证明孙权真心的痛惜吕蒙因为这些作为,装是装不来的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新三国》,作为文学作品,进行艺术加工无可厚非。不过有些历史误解,至今仍广为流传。我觉得有必要作一些澄清

新三国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 新三国吕蒙因威胁孙权的地位而死(1)

吕蒙 常铖饰演

谁是大都督

如果问起东吴大都督是谁,恐怕人人都会脱口而出:周瑜。既而依照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的逻辑,孙权时期便出了四位大都督。其实这是一个历史误解,孙权时期只出过一位大都督:陆逊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三国志•陆逊传》

周瑜曾经两次封督:

  1. 征讨江夏黄祖的时候,周瑜被封为“前部大督”,请注意“前部”两字,明确了周瑜的权力仅限于调动前线的部队
  2. 赤壁之战,周瑜被封为“左都督”,与“右都督”程普一同大败曹军于乌林。“乐安平定,(程普)代太史慈备海昬,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於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

周瑜的两次封督,都是临时性的,战事结束,封号也就随之取消。所以周瑜的正式官职并不是都督:

  1. 孙权继位初期,封周瑜为“中护军”:“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2. 攻克南郡后,周瑜被封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都督与大都督:

都督一职源自于汉光武时期的督军御史,战争时期用以监督军队的军纪及作战等事务,属于临时编制。

到了三国时期,都督一职被广泛使用,负责军队指挥、节制、督查三个方面的官员,几乎都能称为都督

而都督的品级、职权、任期都不尽相同,往往取决于执行的具体任务。例如:

吕范认为孙策的部队军纪很差,便主动要求到军中暂任都督,孙策觉得管理军中琐事委屈了吕范。

范曰:“今将军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范在远,闻纲纪犹有不整者,范原(愿)蹔(暂)领都督,佐将军部分之。”策曰:“子衡,卿既士大夫,加手下已有大众,立功於外,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碎事乎!”《三国志•吕范传》注引《江表传》

吕范所任的都督属于军事督查性质,只负责纠察军纪,并不负责军队的作战事务。

陆逊的儿子陆抗曾任西陵督,负责白帝城一带的防务,而后又被任命为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诸军事。这个职务便相当于军区司令,属于长期编制拥有对这一区域军队的管理和指挥权力

大都督

顾名思义,便是都督之首,三军总司令,能够指挥调动全国的军事力量

陆逊这个大都督,已经相当于汉朝的大将军职务。只不过当时孙权名义上还是大汉的臣子,没有权力任命大将军。

孙权称帝后,陆逊果然被封为了“上大将军”。

无论是大都督,还是大将军,仅仅只是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没有孙权的旨意,很难调动军队。所以孙权为了抗击刘备,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时,还有一项封号:“假节!

假节的意思是代表君主来行使权力,因为有了“假节”这个封号,陆逊才能在夷陵之战中调动千军万马。

新三国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 新三国吕蒙因威胁孙权的地位而死(2)

陆逊 邵峰饰演

东吴兵权旁落了吗

在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故事中,曹操、刘备的戏份很多,孙权似乎沦为了“龙套”。其实在当时大小军阀多如牛毛的混乱时代,能够脱颖而出,并傲立江东鼎足而三,孙权自有其过人之处。正如孙策对孙权的评价: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这个评价十分中肯,比如孙权亲自指挥的合肥之战,便以东吴的惨败而收场,并成就了张辽的赫赫威名

所以在对东吴有重大影响的战役中,孙权都会选拔优秀的将领来担任前线指挥,比如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这只能说明孙权是个聪明人但绝不代表孙权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例如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前,周瑜要求率领五万人马来对抗曹操:

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司马光《赤壁之战》

孙权告诉周瑜,五万人一时难以凑齐,我已为你选好了三万人马,你与程普先行出发,我率后续兵马前去支援你。

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司马光《赤壁之战》

在军事方面,无论军队的集结,还是兵力的部署,显然都出自于孙权的安排

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主帅,程普为副帅:

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於乌林……《三国志》

但是周瑜和程普是有矛盾的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

显然,这样的人事安排出自于孙权的决策

赤壁之战后,周瑜认为刘备会成为东吴的心腹之患,便向孙权建议消灭刘备,但被孙权拒绝。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即使作为江东第一才俊周公谨的意见,孙权也不曾“人云亦云”,而是坚持自己的战略主见

以上情景证明,对于东吴的权力,孙权拥有绝对的掌控

新三国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 新三国吕蒙因威胁孙权的地位而死(3)

周瑜 黄维德饰演

孙权与将领的关系

我们知道,孙权统领江东的中前期,东吴出过四位重要的帅才,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事业上,孙权对四人都非常倚重,但从孙权的感情上,对四人却有些细微的区别。

  • 对于周瑜,孙权是无比的敬重。除了周瑜的个人魅力以外,周瑜与孙策的交情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孙权待周瑜“亦师亦兄”
  • 对于鲁肃,孙权是充分的信任。张昭认为鲁肃“谦下不足”,“年少粗疏”,劝孙权不要用鲁肃。对此孙权非常不以为然,对鲁肃“益贵重之”,觉得“此天以卿赐我也”。
  • 对于吕蒙,孙权是格外的亲近。周瑜是孙策留给孙权的重要遗产;鲁肃是周瑜举荐于孙权的杰出人才;但吕蒙却是孙权慧眼识珠,并亲自培养出的江东才俊。孙权执政初期,打算将若干小股部队裁撤合并。为了避免自己被裁撤,吕蒙借钱为部队统一的着装,严加训练。孙权检阅的时候,吕蒙的部队“陈列赫然”,“权见之大悦,增其兵”。其后吕蒙屡次随孙权、周瑜出征,战功越来越多,官也越做越大。虽然如此,孙权还要亲自过问吕蒙的学习情况,“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于是吕蒙“乃始就学”。后来他的学识,连鲁肃都感叹道:“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 对于陆逊,孙权内心十分复杂。孙、陆两家即有历史仇怨;陆逊与孙权又有姻亲关系。作为江东豪门的陆家与江东孙氏政权之间政治关系错综复杂;陆逊与孙权的政治见解也不尽相同;但同时孙权也极为爱惜陆逊的文武才能。所以在四人中,对陆逊的使用,孙权最为纠结,而陆逊的职务又为四人之中的最高,但陆逊的结局也最为不幸。

新三国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 新三国吕蒙因威胁孙权的地位而死(4)

鲁肃 霍青饰演

顾全大局,不为私利

可能因为吕蒙出身于武将的缘故,起初我总觉得吕蒙是那种暴躁嚣张的性格。但读过《三国志》便会发现,吕蒙不仅谦和低调,更可贵的是,他有着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格。

周瑜攻打南郡的时候,益州将领袭肃率领部下来投靠东吴。周瑜向孙权上表,要把袭肃的兵马划拨到吕蒙的帐下。对此,吕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 袭肃是一名有胆识,有才能的将领,可以重用。
  2. 袭肃仰慕东吴,前来投奔,只应封赏,不应夺他的兵权。

权善其言,还肃兵。

成当、宋定、徐顾三位将领去世,但三家的子弟年龄都还幼小,孙权便要将三家的兵马交给吕蒙统领。吕蒙三次向孙权上书,表示这三员将领一生为国操劳,他们的子弟虽然幼小,不能废除他们的兵权,最终征得了孙权的同意。随后吕蒙亲自选择老师来教导三家子弟。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曾经因为部下的事情,吕蒙被江夏太守蔡遗告发,但吕蒙并不怨恨他。后来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向吕蒙询问谁来接替,吕蒙推荐了蔡遗。孙权笑着问:“你这是要做祁奚吗?”(祁奚:春秋晋国人,“外举不避仇”的典范)

常以部曲事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及豫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笑曰:“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

吕蒙袭取荆州后,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候,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拒绝金钱的封赏,但孙权不许,只得将钱财封存起来。吕蒙死后,家人遵照吕蒙的遗命,将这些钱全数交还于孙权。听闻此事,孙权愈加的悲痛。

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新三国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 新三国吕蒙因威胁孙权的地位而死(5)

孙权 饰演

结合上述种种史料记载,我们可以断定,孙权鸩杀吕蒙纯属艺术虚构。而无论才干还是品德,吕蒙都堪称东吴典范。尽管孙权认为吕蒙逊于周瑜而强于鲁肃。

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