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相信这首《观沧海 / 碣石篇》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这首诗歌作于何处?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估计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座碣石山竟然还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头,因为曹操的缘故而名闻四海。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

碣石山,山东省无棣县山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无棣县城北30公里处的大山村北,海拔63.4米,方圆0.39平方公里,系73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而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也是华北平原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1998年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碣石山形成于大约73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属岩浆中心喷发形成的圆锥状火山穹丘。山体不对称但分层明显,岩性为暗褐色霞石苦橄岩。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

碣石山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无棣旧县志记载,古时该山近河傍海。距海口仅十余里,为导航标识之山,人称碣石山。山上不生草木,春秋时称无棣山(无棣县最早因此得名,隋朝开皇六年(586年)置县,明朝朱棣为避皇帝讳,曾改称海丰)。山下有月明沽产盐,山腰有盐神庙,魏晋时又称盐山。唐初,东盐州人马君德据此山举行起义,后为唐王朝镇压。乡人为纪念马君德,将盐山改为马谷山。元朝时为与另一座山体相别,改称大山。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

碣石山由于地势低、地处偏远,加上多次改名及沧海桑田的变化,特别是在于班固著《汉书·地理志》之后,将禹贡碣石从渤海东岸搬到了渤海北岸。后又被《水经注》转录,以至以讹传讹,致使历史上出现了多处碣石之争,甚至有人得出了碣石沉于海的错误论断。但是无棣县政府人员通过遍访其他“碣石”所在,查阅古今资料,又请来历史学家研究考证,最后得出结论“禹贡碣石在无棣,曹操登临的碣石也在无棣”!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4)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5)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6)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7)

2009年,无棣碣石山旅游风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景区建有碧霞祠、曹操横槊赋诗群雕及观海阁等;开发了福地洞天、龙马洞景观,石林、石瀑等火山遗迹景点;珍存有无字碑(碣石门辞)、《重修马谷山寺记》碑等古石刻;景区集火山遗迹科普、碣石山观光、千童岛民俗风情、曹公岛主题公园、饮马湖休闲娱乐多功能于一体。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8)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9)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孟德率军北伐乌桓,登临碣石山,写下著名诗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首千古绝唱描绘了当时碣石山的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宏伟志向。

唐代诗人刘长卿来到碣石山,写下了《晚泊无棣沟》:“无棣何年邑,长城作楚关。河通星宿海,云近马谷山。僧寺白云外,人家绿渚间。晚来潮正满,处处落帆还”。描写了碣石山作为观海胜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舟楫交错的繁忙景象。

明代尚书杨巍在《登马谷山》一诗中写道:“平地突然出一峰,登临若立碧芙蓉。”

清朝的张克家则写道:“远眺应知沧海近,行吟别觉洞天幽。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0)

曹操观沧海里的碣石在哪里(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1)

风雪山神庙

“豹子头”林冲遭发配由河南开封来到沧州,当时的无棣就属于沧州郡。而在无棣东部及东北部,有广袤的天然草场和苇荡,官方建有多处用于战备的草料场。奸贼高俅陷害追杀林冲,派人火烧草料场,林冲逃了出来,逃到山神庙里,正巧遇上了追杀他的仇人,一怒之下血刃冤家,之后投奔了水泊梁山……因为这是沧州周边数百里唯一的一座山神庙,《水浒传》中的描写当是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