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错觉:
孩子明明就会,可是题目总是做错;
孩子不爱动脑筋,做错的题目总是错。
有位家长给我留言,孩子总是bdpq不分,单个声母是能够分得清的,但是一放到音节里面就认不出来了。
说到底,还是学得不扎实。
如果是您,分不清田由甲申吗?
那肯定不会,这些字我都学得很扎实,无论它跟谁组词,我都能认出它。
对此,我给出的建议是:让孩子先把每个声母写一写,注意笔顺和占格,每个字母都要写32遍。
只要每个字母的字形、笔顺都牢牢地印在孩子的脑袋里,那无论怎么变,都不会弄错了!
有位家长说,这个类型的题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都做错。
小马虎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时,把被减数460写成了640,算出的结果是290,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我认为是家长的讲解有问题,没有把题目给孩子讲清楚,没有把每个类型的题目讲清楚,或者说只是纯粹地把答案告诉孩子而已。
那么,遇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讲解呢?
被减数-减数=差,
已知被减数是640,差是290,那么减数就是640-290=350 ,
要求出正确的结果,
差=被减数-减数,则460-350=110
最后,还要跟孩子总结:遇到减法算式,被减数写错的时候,要先算出正确的减数,再用正确的被减数减去减数。
这样就结束了?
肯定不行,还要把题目变一变:
小马虎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时,把减数460写成了640,算出的结果是290,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如果孩子能够算出来,则说明孩子已经能够理解这种题目的正确解法。
做完之后,同样要帮孩子总结,遇到减法算式,减数写错时,要先算出被减数,再用被减数减去正确的减数。
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但是题目的类型都有迹可循,家长在给孩子讲解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帮孩子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孩子下次遇到同个类型的题目时,就能够依据提示的线索来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