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贵众所周知,动辄一颗牙上万元的价格,常常令工薪一族不种牙疼、种了心疼。然而,随着种植牙等高值医用耗材在国家与省级“双向集采”,种植牙贵的历史或将改变。

种植牙高端材料集采(将让种植牙价格更)(1)

“昂贵”种植牙纳入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肥东县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李小莉提交了《关于规范种植牙材料费用并将其治疗和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种全口牙相当于县城买套房”火速冲上网络热搜,掀起巨大讨论。

今年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传递出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此举意味着包括种植牙、骨科耗材等在内的高值医用耗材,将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市场热议,老百姓是否真的能实现“种牙自由”?其实,这并不是国家层面第一次提出种植牙集采。今年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提出,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而在2021年11月,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此次申报产品范围主要涉及口腔类种植体系统,具体包括口腔种植体、修复基台、种植修复配件等。宁夏、山西等多地也发布类似通知。

种植牙纳入集采的呼声为何如此之高

“我母亲今年刚60岁,缺牙6—7颗,一直想种牙,之前向口腔门诊咨询过,便宜的几千块一颗,好一点的要上万块,一直舍不得种。”西安市民王女士说。

华商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口腔医院、诊所收费信息发现,目前主流的种植材料多来自瑞士、瑞典、德国、美国或韩国,根据植体和牙冠的材料品牌不同,种牙费用千差万别。比如最知名的瑞士ITI、瑞典Nobel和Astra的种植体为高端价位,“种植体 基台”的价格分别在12000元到20000元不等,单个种植体价格在6000元到15000元不等;中端价位是ICK、Camlog等德国品牌种植体,“种植体 基台”的价格在10000元左右,单个种植体价格在4000元到6000元不等;韩国Dentium(登腾)种植体是低端价位,“种植体 基台”的价格是8000元左右,单个种植体的价格是6000元。而国产相对便宜,“种植体 基台”在5000-7000之间,单个种植体的价格在4000-5000元左右。

种植牙高端材料集采(将让种植牙价格更)(2)

据了解,种植牙主要由种植体、基台和牙冠等组成,其中,种植体的费用占种植牙总费用的40%,价格通常为3000-12000元,也即是说,种一颗牙,算下来光材料钱低的就要七八千元,高的就在两万多了,此外再加上手术治疗费用等等,价格昂贵也就成为了必然。值得注意的是,安装种植牙,种植体并不是唯一需要支付的费用。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的不同,还需要选择不同材质的牙冠,部分患者可能会用到骨粉、骨膜等材料。

“手术费比较好理解,不过种植牙有治疗周期,要进行多次手术和治疗,而材料费不仅包括种植体、基台、牙冠,还有治疗周期内的其他特殊耗材,由于根据每位患者选择种植体品牌和价格的不同,总费用也就不同;此外,种植牙还有设计费”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种植科副主任医师周秦介绍,由于每个患者牙齿的实际缺失情况均有不同,因此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定制。但总的来说,材料费和手术费占了整个种植牙费用的70%-80%左右”。

“种植牙能够纳入集采,那就意味着种植牙的价格会相应的下降,对公立医院来说,由于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耗材零加成的政策要求,所以种植牙的高值耗材纳入集采后能够降低多少,种植费用就能够下降多少。”周秦举例说,假如一颗种植牙总费用在1万元左右,倘若纳入集采后高值耗材费用降低了2000元,那么一颗种植牙总的费用也就降低2000元。

种植牙“双向集采”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数据显示,自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来,所采药品平均降价幅度为54%。一些高值耗材,如冠脉支架与人工关节的降价,降幅就分别达到了93%和82%,由此,种植牙此次纳入集采,不仅会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减轻负担,同时也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种植牙价格的下降意味着有更多患者能够承担种植牙的诊疗费用,有更多人可以解决牙齿缺失问题,消除因牙齿缺失带来的种种不便以及困扰,此外,除了利民惠民,市场也会发生变化,部分品牌种植牙纳入集采后,其他品牌可能会因为市场竞争,相应的下调价格,但也会有部分品牌转头主打中高端用户,从而造成品牌的分化。”周秦介绍,种植牙纳入集采,是对高值耗材成本的介入,击中了“种植贵”痛点,相比于公立医院,由于民营医院在企业性质上的盈利需要,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虽然种植牙纳入了“双向集采”,但纳入集采是否是未来纳入医保的信号,还不得而知。不过,对于未来种植牙费用能否纳入医保报销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现行医保政策中还没有关于种植牙的相关报销政策,因此,最终将取决于国家关于医保政策的调整与整体部署。

近几年来,我国牙种植体无论是产量还是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在增长。根据智研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牙种植体产量分别为4万颗、9万颗、14.9万颗、21.2万颗、29.2万颗和36.2万颗。从市场规模看,从2016年的12.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0.7亿元,其中2017年至2021年的增速分别为34.4%、29.3%、20.8%、23%和29.2%。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种植牙市场基本被进口植体所占据,国产植体面临着虽然价格低,但不被牙医和消费者所认知,并且在此之前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但是种植牙纳入集采后,政策倾向会更加有利于性价比高的国产种植牙厂家的发展,厂商之间的招投标竞争也会促使种植牙价格进一步下降。 华商全媒体记者 吴洁

图片: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