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卢森堡图文回放(红衣主教的华美乐章)(1)

维瓦尔第的《四季》大约作于1725年前后,是题献给波希米亚伯爵冯·莫尔津的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中的四部,全套一共十二部协奏曲,其中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为《四季》。四季以春夏秋冬为标题,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这在音乐史上是一个创举,其中《春》的第一乐章轻松愉悦,传播也最广,《冬》的第二乐章还曾被改编成轻音乐。

国内有音乐理论家认为,维瓦尔第是一个很悲情的作曲家,他为中国人所知晓只是因为《四季》,而且还只是因为《春》的第一乐章。他的大量其他作品却并不为人所知晓,多产的维瓦尔第竟然被列入了“一人一首成名曲”的榜单。作为一个海量的作曲家,维瓦尔第的作品除了《四季》,还有500首协奏曲,90首奏鸣,至少50部歌剧作品以及其他作品100余首。

窃以为,大部分人听音乐是为了给生活加点料,音乐如同菜肴中的香料,八角、花椒、桂皮任君选择,全在自己的口味。古今中外的音乐流派如此之多,音乐家数量如此之巨,作品如此海量,全部掌握既不现实,也无必要。麦当劳肯德基就那几款汉堡包,大部分人尚未吃全过过,又何必在一两个作曲家的作品目录上对听众口诛笔伐呢?很多名曲的作者不为人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比如年年要在春晚播放的《难忘今宵》,相信大部分观众并不知道其曲作者是谁,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作品喜爱。那些动辙指摘群众不知晓他认为是常识的人,跟屠格涅夫笔下的《小丑》又有什么区别呢?

葡萄牙卢森堡图文回放(红衣主教的华美乐章)(2)

维瓦尔第受洗教堂

即便在西方世界,维瓦尔第也是一个以《四季》闻名的作曲家,美国《时代》杂志是这样介绍维瓦尔第的:“威尼斯作为独立的共和国在其最后一个世纪中,在音乐方面做了杰出的贡献,其代表人物就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四季》和《和声灵感》(L'estro armonico,the harmonic inspiration)的曲作者。他的作品标志着协奏曲发展的转折,在塑造古典交响乐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

维瓦尔第最初成名靠的不是作曲,而是演奏,他是当地非常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而且是炫技的那种,一位德国人曾评价他的演奏速度快得无法置信。在当时评价家的眼中,他的演奏技巧盖过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

维瓦尔第是威尼斯纯正的土著居民(1678年3月4日),在他出生的当天威尼斯发生了地震,按老辈儿的说法,天有异相,必出异人。他的演奏技术应该继承了父亲乔瓦尼的优秀基因,乔瓦尼十岁时到威尼斯,30岁那年成为圣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在威尼斯的音乐界享有盛誉,被赞为一名出色的炫技小提琴家。可惜天不假年,乔瓦尼在35岁时不幸辞世,维瓦尔第才刚满12岁。

其实,即使在威尼斯提起维瓦尔第,很多人可能也并不知晓,但他们都知道有“红发神父”。维瓦尔第15岁时落发,25岁时成为神父。因为他长着一头红色的头丝,被人们称为“红发神父”。当时维瓦尔第开始在孤儿院工作,此后30年他的大部分作品均在此完成。孤儿院为孤儿们提供保护和教育,男孩子培养成为商人,女孩子接受音乐教育,最出色的小朋友成为女子乐团成员。

葡萄牙卢森堡图文回放(红衣主教的华美乐章)(3)

维瓦尔第担任女子乐团指导之后,乐团的水准突飞猛进,他为此写了很多协奏曲、康塔塔和圣歌。但正如一切有才华的人必然常常遭遇到的局面一样,维瓦尔第与董事会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在1709年被解职,一年之后由于乐团水平下滑太严重,那帮赶走他的人才不得不把他再请回来。苹果的乔老爷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与一生穷困的作曲家莫扎特、舒伯特不同,维瓦尔第挣了很多钱,最后干脆为此放弃了神父的职位。也有传说他与女学生有染,破坏了教规。

在维瓦尔第之前,歌剧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1610年前后,歌剧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Claudio Monteverdi)应邀来到威尼斯,在他的指导下,威尼斯成为欧洲的先锋。在顶鼎时期,小小的威尼斯竟有18家歌剧院。有一些评论家批评中国人观看古典音乐会时鼓掌时机不对,其实在当时的威尼斯歌剧院,观众看演出的表现跟我们的京剧舞台没有什么不同,但凡演员登场,必大声鼓掌叫好,成为威尼斯歌剧院一大特色。哥德在拜访威尼斯之后写道:“对于舞台上的一切,观众们像孩子般兴高采烈。他们不断大叫,鼓掌喝彩,放声大笑,对他们而言,人生即是如此。”

葡萄牙卢森堡图文回放(红衣主教的华美乐章)(4)

威尼斯的水性赋予了维瓦尔第的音乐明亮的色彩,面向大家的勇气也给了维瓦尔第大胆创新的尝试,他为很多不同的乐器编写协奏曲,其中数量最庞大的为小提琴协奏曲,几乎占其协奏曲总数的一半,其次是巴松管,还有大提琴、曼陀林、鲁特琴等。正在是维瓦尔第的创作中,大提琴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独奏地位得到确立,他为大提琴创作了二十多首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所谱写的最深沉的音乐。

艺术工作者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艺术形式难以跟上世人审美变化的需求,老年的维瓦尔第失去了乐坛主宰的地位,生活陷入困顿,最后不得不贱卖手稿,前往维也纳寻找资助,结果潦倒而死,被葬于维也纳乞丐墓地,无人知晓具体的位置。

20世中期,随着人们对巴洛克音乐的重新认识,维瓦尔第的声誉和音乐史上的地位得以重新确立,他的相当多手稿在沉睡了200多年之后被重新发现。如同巴赫被赞誉为“大海”,维瓦尔第也堪称是大海,他的作品曾经极大地影响了巴赫,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也可以感受到维瓦尔第的影子。虽然他是一名神父,但作品中并没有太多的神迹,而是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如同亚平宁半岛的阳光和海风一样,给人以温暖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