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先生将中国人的审美分为四个层次:艳俗美、含蓄美、矫情美、病态美

认为“当审美走到金字塔塔尖的时候,只要进入‘病态’这个层次,就会呈倒金字塔状,突然释放,然后就变成最普及的事了。”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最重要的男主角,就蕴含着鲜明的“病态美”。其“病态美”主要体现在其人格的病态——性别错位,也就是现代社会所常称的“伪娘”。


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红楼梦中)(1)

(一)对自我性别的不认同

心理学家贝姆测定的社会对男性性别的定位是:“男性要独立、活跃、武断、勇敢、乐于冒险、容易做出决策,具有领导能力、支配力、竞争心。”

但贾宝玉的外貌、身材、服饰、打扮、言行、举止、性格、心理等方面都偏离或背叛了传统男性性别定位和男性特质,而向女性靠拢,是对自我性别的不认同。从心理学上说,是一种病态人格的呈现。

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红楼梦中)(2)

1.容貌服饰偏女性化

《红楼梦》中每次贾宝玉出场,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打扮是特别精致的,呈现女性化倾向。

服饰装扮上看,宝玉头上的辫子打理得无比精致,均束着红丝,有“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并且佩戴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如此精致繁冗的打扮,可见其爱美之心比女子尤甚。并且他头上所勒的“金抹额”,是多用于妇女的。

穿衣色彩上来看,多以金色、大红色、五彩色、粉色、银红色等为主,亮丽缤纷,一个男孩子,喜欢穿花里胡哨的衣服,可见其女性化的颜色嗜好。

长相上来看,书中描写贾宝玉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如桃瓣,面如傅粉,唇若施脂,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更是将作为男子的贾宝玉描写成俨然一位秀色可餐的妙龄少女,让人看过生出无比怜爱。

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红楼梦中)(3)

2. 行为举止缺乏阳刚之气

贾宝玉怕黑、爱哭、撒娇,处处一副小女儿之态,没有丝毫阳刚的男子气概。

首先,宝玉阳刚之气的缺乏带有天生的因素。“宝玉天性怯,不敢近狰狞神鬼之像。”

第五十一回,写宝玉胆小怕黑以至失眠,比女子还柔弱不堪、神经质。贾环见了父亲,吓得“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

司棋和其姑舅兄弟潘又安偷情,潘又安作为男子,却敢做不敢当,司棋被鸳鸯发现之后,他竟还藏在假山后边,待他从藏身之处爬出来,“磕头如捣蒜”,其胆小懦弱相跃然纸上。

其次,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宝玉虽身为男儿,却像小女孩儿一般眼泪不断。

宝玉第一次哭,是在《红楼梦》第三回,因听说林妹妹也无玉,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从宝玉的这次哭不仅可以看出他像女孩似的好流泪,而且说明宝玉希望自己像女孩们一样没有玉,而偏偏同女孩儿们不一样,他对此极为不满

之后哭的地方可多了,听到因秦氏气数将近,哭。因为柳香莲远去,哭。因秦钟死,痛哭。听了黛玉《葬花吟》,哭。为了平儿受委屈,还哭。听到紫鹃说林妹妹要回苏州老家去,这一次是哭得极其厉害,又哭又闹。

甚至,宝玉的哭样也多为女儿之态,不是“滴下泪来”、“含泪”、“潸然泪下”,便是“眼泪不觉就流下来”、“滚下泪来”等,宝玉的哭是女儿之哭,是儿女情长之哭,是婆婆妈妈之哭,正如贾母所言:“想必原是个丫头错了胚不成”。

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红楼梦中)(4)

3.内心对女性极度崇拜

传统社会对男性的等级定位是男性居高位,女性居低位。男性应鉴于自己的身份,和女性保持距离。

贾宝玉则不然,不但没有自恃身份高贵,反而不满于自己的男儿身份。这体现在他不但成日和女儿玩,甚至不惜自贬身份,以崇拜的目光仰望身边的女性。

《红楼梦》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说贾宝玉的“女儿崇拜观”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并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第四十三回,借茗烟之口“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道出宝玉厌恶自己的男性身份,渴慕女性性别。

宝玉还有有“女儿止痛论”: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便可解疼 。宝玉通过一种对女性的极度崇拜达到了和女性神灵合一的境界,而这正是宝玉所期许的一种状态——能够抛弃男儿泥塑之身达到女儿纯净如水之体。

宝玉自己也是男子,却自贬其性别,渴慕、向往女性性别。通过以上诸例,可见作为男性的宝玉对男性尊者地位和角色的持否定的态度,甚至从自身出发对这种角色进行了背离、破坏乃至颠覆。

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红楼梦中)(5)

(二)宝玉为何是“性别错位”的病态人格?

“病态人格,又称精神病态或人格障碍,是指一种异常的心理状况,一种心理的或情绪的异常,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种人格的异常主要表现在情感和意志活动障碍,其思维和智力活动并无异常。”

曹雪芹为何要把贾宝玉塑造这样一个具有“性别错位”病态人物?

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红楼梦中)(6)

曹雪芹

1.对父权制对男性逼迫的反抗

贾宝玉的性别错位,看似是对自身性别的背叛和不认同,实则是对父权制对男性的逼迫的反抗。

李梦圆教授曾说:“如果一个男性表现出脆弱的一面,会被认为懦弱,会遭到众人的鄙视和唾弃。这便给众多男性的情感和心理上施加了重大的压力,使他们在本身就令人倍感压力的社会竞争环境下感到呼吸困难。”

自古以来,男性就扛上了“一家之主”的责任压力。中国男性的社会压力,伴随着男权社会中男性地位的不断巩固而不断增强,强调男子要做“大丈夫”,男子必须要阳刚,必须要以自己的行动捍卫自己高高在上的尊严,所以其压力是巨大的,他们迫于压力只能忍之又忍。

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红楼梦中)(7)

这种传统的性别角色对男性的桎梏不仅会限制他们性格的全面发展,还会扭曲自然的人性和人格,压抑如果到达某个临界点,其结果不外乎有三:死亡、变态和反抗。”

贾宝玉在性别上的错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甚至在当今价值观的观照下,显现出不为传统价值观所容的病态面,是男性心理层面和社会价值层面的病态体现

但在这种桎梏的极端压抑下,作者正是借贾宝玉“性别错位”的病态,对封建社会和固有刻板印象进行强有力的反抗。这种反抗是向社会禁锢男性的呐喊,体现出对“男性解放”的超然预判。

2.“病态美”的集中体现

楼昔勇先生在《残缺·病态·健康与美》中提出“病态美”由三个关键因素组成:一病、一态、一美。

在封建制度逐渐走向顶峰的过程中,男性在极端专制政治体制的“阉割”和儒家温柔敦厚的礼乐教化下,内在的性格、品格都有崇弱抑强、淡化雄性本能的倾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文化气质上的“病态美”倾向。

例如文学形象男主人公从李靖、虬髯客一类威武形象到张生、柳梦梅等文弱书生的流变。

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红楼梦中)(8)

中国从古至今不仅对女性的审美遵循着温柔、纤弱、病态的标准对男性的审美同样也带有这方面的倾向,不过这种倾向比较隐蔽,集中于内在的心理因素和文化气质方面

男性审美上的病态倾向,主要在于其被极端封建专制制度“精神阉割”后形成的阴柔化、奴化倾向,以及被“文化阉割”引起的中性化、女性化倾向。

病态美无疑是一种极端审美范畴的极端美感形态,它更加促成了《红楼梦》对人物心理化的描写,也给我们在一种带有张力的美感经验下对古典美学进行了一次彻底解构,为《红楼梦》抹上了一层具有后现代风格的新型美感体验。

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红楼梦中)(9)

总结:

贾宝玉病态的”性别错位“,从心理学角度看,也带来了其不被世人理解的心灵痛苦和迷茫。但用今天的价值观念来观照这种痛苦,我们发现贾宝玉性别角色的叛逆具有超前的进步性和颠覆性,是对父权制的有力谴责,可以促进男性解放,从而颠覆传统男性性别角色定位,将广大男性从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与奴役中解放出来。

由此观之,宝玉的形象一下子变得伟岸起来,即便在今天,仍具有进步意义。所以,男生也可以多读、多思考《红楼梦》,以此获得一种对自身的释然和解脱。

作者介绍:姚帅帅,文艺学研究生在读,热爱读书写作,欢迎关注@率言帅语,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