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秦坑儒谷"幽思

秦坑儒谷址在临潼区的洪庆堡,还是在灞桥区的洪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秋过后,作者由洪庆文化艺术协会秘书长苏西民先生做向导,实地探访了“秦坑儒谷遗址”。

秦坑儒谷址是在临潼区的洪庆堡。洪庆堡属临潼区管辖,位置在洪庆街道的东北方向,村中有213、231公交车途经。

天气虽然入了秋,太阳依然很毒。我骑着电动车,驮着苏哥,穿过高矮不一、错落别致的农舍,驶向洪庆堡的村南方向。“就在这一块儿”。西民兄让我停下车,徒步引我去拜谒遗址的石碑。

田间的小径,长满了杂草、荊棘;田里熟了等待收获的包谷,列队似乎欢迎着俩个不知年龄的“老头”,我跟在个头不高,却显得精练的苏兄后面,他边用手擦拭头上的汗珠,边向我介绍秦坑儒谷(鬼谷)的来历,和洪庆堡高建强当年投资立碑的情况,愈加撩拨起我探幽究竟的兴趣。

终于在荒草、庄稼丛中发现了“目标”:这是一尊下面有龟头的石碑,上面镌刻“秦坑儒谷”四个遒劲大字。我瞅了瞅方位,大致在洪庆街道的东北方向位置。

我近身,凝眸端详着这个被旁落的石碑,脑际里掠过地方上名流韩怀仁、王季庆、伏萍、刘炳南、苏西民、路桄畅等人写这个地方的诗文,联系我在平台看到的资料,朦朦胧胧的潜意识中,“秦坑儒谷”不单单是个文化遗址,而是个值得商榷、探讨的文化如何走向的大事情。

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毛主席​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诗中这样写道: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佇足碑前咀嚼毛主席这个观点,是应该对“秦坑儒谷”重新认识,很有必要进行一下反思:秦始皇何以一统天下,能载入史册?

我们的文学、文艺创作,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两为”“双百”方针,再“言论自由”,创作也不能偏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这一主线。任何有悖于这个大原则,影响国家安定团结、建设发展的言论,在社会上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自然会失去生存市场和读者的。

采风回来了月余,我脑子一直闲下来便琢磨,不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对错,而是对这个遗址挖掘利用价值有无、多少的掂量。

我在想,"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焚书坑儒”血的教训也不该忘记。如果能把“秦坑儒谷”遗址做为向外开放的“警示教育基地”,或视角放在保留乡村文物古迹、唤醒村民兴文爱文意识方面,那么这个遗址还有可能能站起来,走起来的路子会宽一些。不知对否?

高五幸垂钓断想(高五幸秦坑儒谷)(1)

高五幸垂钓断想(高五幸秦坑儒谷)(2)

高五幸垂钓断想(高五幸秦坑儒谷)(3)

高五幸垂钓断想(高五幸秦坑儒谷)(4)

高五幸垂钓断想(高五幸秦坑儒谷)(5)

作者介绍

高五幸,笔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自幼酷爱文学,曾经在新筑公社、乡镇企业、灞桥区土地管理局工作过,现在新城区康复路市管所打工。20岁从写新闻报导开始,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市主流媒体先后发表新闻稿件数百篇,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被西安晩报,中共灞桥区委评为优秀通讯员。“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话题评论员,陕西农村报网专栏乡村作家、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法制文萃西部网特邀作家,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