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边有小溪(家门前的小溪)(1)

图片来自网络

连续几天的降雨,山野里的水汇集到小溪,溪水猛涨。混黄的溪水从青山草莽里奔流而出,宛如一条巨蟒穿行在旷野之中,似乎在向人们宣泄心中的不满,朝着村落呼啸而来。一路上蜿蜒曲折穿行而过,冲破重重阻碍,势不可挡。巨大的洪流滚动着泥沙碎石、残枝败叶席卷而来,冲倒了两岸的灌木杂草,也冲走了溪边的所有杂乱脏物。洪水过后,沙石填平了河床,沿岸堆积的垃圾已不见了,露出被溪水冲刷后洁净的岩石,一些攀得高的藤类植物被冲刷后留下一截垂挂在小溪两岸。溪水清澈而明净,可以看到水底中各种颜色的鹅卵石。清清的溪水,失去先前狰狞的面目,缓缓地流淌着,声音和谐悦耳,仿佛在向人们讲述当年溪畔那美丽的故事……

清晨,微风习习,草儿沾着露珠。碧绿的溪水翻滚着白色的浪花,顽皮的鱼儿不时跳出水面吹吐着泡泡。一群垂涎的孩童早就拿着鱼竿在溪边垂钓,手里提着一串串闪着银光的鱼儿。溪流虽小,可是有不少的鱼群,有小溪白、石斑、光鱼、黄甲、淡水鳗、乌龟等。习惯早起的人们踩着霞光来到溪边捣衣、洗菜、挑水,静静的溪畔不时传来欢暢的谈笑声。

溪边的路上时常能传来“哞哞”的牛叫声,那是勤劳的农民伯伯赶着牛群走在石径路上,带着脚套的牛蹄踩在石头上发出“踢踏踢踏”的声音,很有节奏感。小的牛群有三四头,多的有十几头,各个生产队的黄牛水牛都要趁早赶到山上吃草,早点出发总可以找到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老农吆喝着,成群结队的牛群走在小路上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时候,牛群是刚刚离开牛棚上山吃草去的,总是先把消化了一夜的牛粪排在路上。牛群走过,也紧跟着有一个老农挑着竹筐一路捡拾牛粪。遇上小朋友们上学路过,总是捏着鼻子,嘴里吐着口沫,“呸呸,呸呸”地快速跑过。这时老农笑着说,“不要跑,慢慢走,小娃们上学要好好念书,长大了就不要挑牛粪了。”拾粪老人扫完路面,一路挑着牛粪,小路又恢复了干净。

屋边有小溪(家门前的小溪)(2)

说起这条小溪,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溪边的那条石径,弯弯曲曲的小路远远地一直延伸到邻村。不知是什么年代开始修建的,真佩服当年修路的能工巧匠,准是一把干活的好手,把各种不同形状、大大小小的石头硬砌成平平整整的路,方便了每天从这里过往的行人。看着路面上一块块石头被踩得光亮亮的,在那贫困的年代里,为很多习惯赤脚的人们省下不少双布鞋子了。巷子里大大小小地一群孩子,放学后喜欢赤脚踩着石头,排成队伍一边走路一边数数,在小路上“跳步”,(小孩用大跨步比试跳跃能力的活动),小路上留下了孩子们鲜活的脚印。有时候成排坐在石径两旁的小石凳上,每人轮流着讲述发生在班级里故事,或者介绍昨晚看到的电影情节,每每讲到精彩的地方还手舞足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条石径成了孩童们经常聚会的游乐场。巷子里的这段小路,长长的,一直伸向远方……

屋边有小溪(家门前的小溪)(3)

图片来自网络

中午艳阳高照,微波跳跃的小溪是孩子们游乐的好场所。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小水潭中戏水、摸鱼、游泳,小溪沉浸在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中。那些穿着小裤衩的小伙伴们光着脊背,被灼热的太阳晒得一片黝黑,却忘了疼痛,一路沿着小溪捡拾溪螺。山上干活回来的大人们带上毛巾在溪水中洗刷一番,清冽的溪水洗去他们一身的疲劳和汗渍,水中留下一副副健壮伟岸的身影。

傍晚,霞光映照着水面,闪烁着点点金光。微风拂来,岸边的水草随风摆动,水中鱼儿不时跃出水面趁着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吃饱肚皮。劳动了一天的人们拿着木凳坐在溪边乘凉、聊天,孩子们坐在溪边的岩石上,光着脚丫拍打着水面,仰望着星空倾听一个个动人的美丽传说。

屋边有小溪(家门前的小溪)(4)

图片来自网络

每年春天来了,溪边的的垂柳便吐露出了新芽,细嫩的柳条低垂到水面,犹如小孩们小巧的手轻抚着水波,微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路上,溪水中络绎缤纷。浅黄的,飘飘悠悠的柳絮落在地上,如洒下了一层细细的金粉,小脚丫踩在上面软软的,绵绵的,犹如挠痒痒。柳絮飘落到水面上,随波逐流,引来了一群群小鱼儿争相吞食,一只只小鱼雀跃而起,打一个小水花后又沉入水流中,轻盈的身姿在阳光映照下闪动着点点银光,伴随着朵朵小浪花开放在水中央,给这碧绿澄净的小溪增添了几分情趣。

屋边有小溪(家门前的小溪)(5)

图片来自网络

最美的是秋天了。小路旁边生长的一棵棵乌桕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到秋天,乌桕树叶被风霜染上了各种艳丽的色彩,有深红的,有青绿的,有蛋黄色的,有浅黄的,有半黄半绿的,还有半红半黄的,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有的叶片已经凋落了,有的在空中随风飘荡。有的落在溪边的草丛上,有的落在小径上,有的落在水面上。一棵棵乌桕树,一排错落有致的乌桕树,造就了一道五彩的小路,铺设了一条五彩的小溪。待到深秋时节,乌桕树叶全部凋零了,树枝上留下形态不一的一串串乌桕籽,脱去了外壳的果子雪白雪白的,有大有小,犹如盛开的秋花,给这清冷的深秋带来一丝春的希望。这时节,乌桕籽成熟了,村民们会各自采收下自家的乌桕籽,晾晒后拿到供销社换回不少的收入以贴补生活。那年头,乌桕树是乡村的一种经济作物,给村民增添了一份额外的收入。我们小孩也很高兴帮忙大人收割,捡拾,分枝,去壳,等到大人忙得不亦乐乎时,偷偷捡起散落在角旮旯里剩余的一些乌桕籽,拿到收购站换来几毛钱,那是我们很难得的一些零用钱,可以到新华书店里选一两本喜欢的小人书(俗称连环画),有时还偷偷地买一两块糖果躲着吃,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劳动的快乐。

屋边有小溪(家门前的小溪)(6)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童年的经历已成了往事,年少的时光渐行渐远,但小溪亘古不变地流淌着,小溪边上的美好记忆依然留存在脑海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乡村里渐渐盖起了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村民们住进了一座座宽敞明亮的屋子。可是,那清澈明净的山泉水经过村子后已不再澄清了,浑浊的溪水散发出一股股腥臭味;活蹦乱跳的鱼儿早已不见踪影,水面上时不时会漂浮着一些垃圾。每天傍晚时分,小溪上空飞着成群的蚊子,溪边不再有乡邻蹲坐着聊天,讲故事,家家户户都在自家屋里看电视,玩手机。也没有人在小溪里洗手洗脚,更没有人来这条小溪里洗菜、挑水了。

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少有人踏进小溪了。各家各户都安装了自来水,人们再也不用挑水了。渐渐地,人们把小溪遗忘了。时光总是流逝得飞快,人们一天天地成长、衰老、死亡。

童年的小溪,难道你也衰老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