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祖籍江西吉安府人的四川沈边土司余伯锡是“蒙古皇族铁改余中的根十公”???早在一九八八年余先庆就做出了以下解释,真实性是否可靠?值得研究。
一、余氏肇姓始祖根十公余伯锡传略
余伯锡(原名金熔)生於仁宗延佑三年丙辰八月初九日午时,元朝兵部侍郎,为铁木健之幺女金莲赘婿根十,赐名铁 弦。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弟兄十人泣别凤锦桥后、更名余伯锡, 带领原班兵马归顺明廷,敕授都刚院万抚司;仰贻奉盛朝、沐浴清化、驾驭有方,奉旨西徵。翌年,为明帝国收复东自大渡河,西至金沙江的川西大片版图。因把隘御寇有方、以致人心服乐,明洪武二年(1369年)具授为长河西宁远鱼通百户,蒙武德禄军加赠千户司、总管千户司。长子余撒承袭千总後,於明永乐八年(1410年)抚按院具提拔为沈边长官司(驻守川西边防武官),辖区九土司六都尉归沈边长官司提调,建署衙於川藏交通要塞、大渡河中游沈边、沈村渡口(泸定县沈村)。嫡长子(孙)世袭沈边长官司职衔至清末(1911年)二十代、五百四十二年,其间:把隘御寇、征讨逆贼、平息叛乱、屡立战功,世受朝廷奖牌、札符、都捆、军功级录等项嘉奖;畅通川藏古道,修路搭挢、护送过往客商,修堰造田、保边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世受朝廷冠冕嘉奖,其中;十四、十五、十六、十七世长官司,先后进京,亲受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皇帝御封一个四品、三个三品宣尉史,赏赐顶戴、朝服、朝珠、籞匾、缎匹、瓷器、食具等。现沈边年长者说:“你想知道他们的穿著像貌,你看现在大庙里的菩萨和戏台上唱戏的人、你就明白了,就是那一模一样”。(辑在中华全国 黄金家族《皇室后裔 蒙古族 铁改余姓总谱》家族人物传记217页)
通过对比大量的历史资料证实如下
一、《雅州府志》载原文:
沈边土司,在府城之西南,距府六站,始祖余伯,江西吉安府人,明洪武时随征沈边,地方把隘,御寇勤劳有功,因授沈边百户,历传数代至余期拔,出师白水江有功,改授沈边长官司之职,未颁印信,余从国、余明奇相继承袭。国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克取西炉投诚,随征有功,五十一年(1712年)颁给长官司印信一颗,明奇故,雍正三年(1725年)余世统承袭,共历一十三代。功绩:余伯随军开辟沈边。余期拔抚平白水。余明奇克取西炉,随军运粮捐纳柴草,自带糇粮,统领士兵克服泸江三渡,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督修泸定桥。户口:管辖夷民八十九户。夷赋:每岁认纳杂粮一百石,共折征银五十两,解赴打箭炉同知衙门上纳,以支给化林协兵饷。界至:东至飞越岭;西至拉咱顶;南至雨洒坪;北至佛耳崖。当西炉之大道,土民淳朴。
二、《清史稿》载原文:
沈边长官司,原籍江西吉水县。其先余锡伯,前明从征来川,授土千户。顺治九年(1652年),余期拔归附,改名永忠。宣统三年(1909年),改流。
三、《缙绅全书》载原文:
道光四年缙绅全书
上图便是清朝道光四年的缙绅全书,中间雅州府里面清楚的写着:“沈边长官司余尚均,江西人,世袭、、、”
四、《四川通志》载:沈边长官司余尚昀,原籍江西吉水县人,其先祖余锡伯于前明,从征来川,授土千户,世袭土职。国朝顺治九年,余期援投诚改名永忠,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余明奇授职,颁给印信号纸,住牧沈边(泸定沈村)。
五、、、、、、、
结论:可见由明朝及清朝,官方从来就没把他当成是少数民族,只不过是江西人在四川有实力,称为土司官而已,更谈不上是“蒙古黄金家族铁改余”,当然也不是所谓的铁改余根十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