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1)

春节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而安安觉得春节是从回家团聚开始。

猪年大吉

挨近年晚,街上大大小小的商铺都已经挂起了灯笼,贴起了福字,平时播放流行歌的音响里,响起的是熟悉的过年的旋律,走在大街小巷里,会给人一种又到春节的感觉,没错,是过年的味道。

虽然我们总在感慨,现在年味淡了,过年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期待,或者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长大了!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2)

春节一直在传承中融入各种新时代的元素,但总有一些习俗是我们忘却不了的。“年廿八,洗邋遢”,“年三十晚,卖懒”。你记忆中的年俗是什么呢,今天安安就和大家一下,那些记忆中的年俗,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3)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八,洗邋遢,是广东人的一句俗语

意思是在腊月廿八那天,全家一起动起来,

将家中的东西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迎接新年

洗邋遢主要是为了辞旧迎新。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4)

行花街

过年准备,除了各式各样的年货

不得不提的就是逛花市,买年花

用争奇斗艳的各色鲜花装点新年

不仅仅为了好看,更是寓意十足

各种色有,名目繁多,记不胜记

金桔,寓意大吉大利

红桃,寓意大展鸿图

水仙,寓意花开富贵

百合,寓意百事合意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5)

贴对联

《元日》—王安石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安安记得小时候贴对联时总是左右不分,还闹了不少笑话。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6)

年夜饭

年夜饭,一般特指大年三十的晚餐,这是一年到末最重要的一顿晚饭,在这天所有家人都要回来一起团聚,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

美味丰盛的年夜饭,承载的是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7)

年夜饭的菜品也是相当讲究,相当丰富。要有鸡(无鸡不成宴),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有发菜猪手,代表发财就手。一百户人家就有一百桌年夜饭的味道。

逗利是

'利是'也叫'利事',取其大吉大利、好运连连之意。"逗利是"是广东话中的口语说法,即"讨要红包"的意思。从初一到十五,不仅小孩可以向长辈"逗利是",同辈之间也兴"派利是",结婚的要向没结婚的同辈派发"利是"。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8)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除了本家亲戚外,左邻右里也会相互登门拜访,互道新年欢乐。一起期盼来年一切如意,顺风顺水。

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一部电话就可以把相隔的人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传统春节,我们还是更喜欢亲自登门拜访,共享春节的喜悦。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9)

年初二,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10)

正所谓“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除了上述的一些风俗之外,各地方还有各种不一样的年俗,比如粤西区域的年例,岭南醒狮、祈福庙会、潮汕的大锣鼓表演等。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11)

所有的这些习俗都承载着我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寄望。

安安希望所有的朋友,新的一年都能够顺顺利利,诸事大吉,健健康康。安安一直陪在大家身边!

传说中的年二十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些年俗你还记得多少)(12)

新年快乐!

群牛搜鲜!

这么多人都关注了,

为什么你不能是其中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