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罗瑞娴 彭友友 12月13日,大湾区科学论坛品牌建设研讨会暨成立一周年座谈会在广州南沙举行,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在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下,如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推动南沙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助力构建全球科学共同体等献言献策。

去年12月11日,1500多位顶级科学家、政要、企业家、投资家聚首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共同“探索未来,共享科学”。2022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的主题为“智汇湾区,湾和世界”,倡导开放包容、互惠共享,会同各方力量,将论坛建设成为分享成果、碰撞思想、增进共识的高端科学交流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共同推进世界科学事业蓬勃发展。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落户南沙,大湾区科学论坛反哺南沙一周年(1)

位于南沙灵山岛尖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建设示意图。通讯员供图

去年R&D经费投入增速全市第一

正值大湾区科学论坛举办一周年之际,回首高规格的“科技达沃斯”永久落户南沙后,南沙的科创环境和产业发展迎来哪些变化?

据统计,南沙2021年R&D经费投入突破百亿,“十三五”期间专利授权量增长5.5倍,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占全市1/5。

“大湾区科学论坛本身就是一个智库。通过凝聚全球科学家的创新资源,更好地服务南沙的未来产业发展,尤其在一些重大的技术上,背靠中科院等科学院所,背靠大湾区科学论坛,聚集各种要素围绕南沙产业发展,共同提升当地的决策功能,推出更有效的、更实用的产业从政策”,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秘书处主任聂晓伟在座谈会上点出大湾区科学论坛落地南沙一年来在产业发生和提升上作出的贡献。

据大湾区科学论坛执委会副秘书长、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介绍,南沙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今年,南沙正式推出首个国家新区“四链”融合政策、“科创十条”等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措施,去年全年R&D经费投入突破百亿,占GDP比重由3.67%提升至5.45%,增速居全市第一。

“放眼全国,R&D经费占GDP比重这么高的地区不多见,足见南沙在支持科创发展上的决心。”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首席研究员房汉廷如此评价。

谢伟还提到,今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南沙正在打造以该校为核心的“湾区硅谷”建设初见成效。除了这个世界知名的顶级学府,南沙还在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科技创新大平台上取得不少成果。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省、市与中科院共建明珠科学园,冷泉生态系统、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国之重器加快建设,粤港澳协同创新共同体已构建完成。

在南沙打造全球科学共同体

今年,坐落于南沙明珠湾区灵山岛尖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正式动工,规划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将在2025年年底完工。

这一设计方案是从众多全球竞争者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该永久会址的设计理念表达了中国科学发展从举步维艰到自立自强,继而乘风破浪的宏大愿景。会址由三个单体组成,采用分散布局,建筑形态轻巧,造型韵律感较好,功能组织有序,体量关系适中,较好呼应场地环境关系,具有一定纪念性和标志性。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落户南沙,大湾区科学论坛反哺南沙一周年(2)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正在建设中。通讯员供图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落户南沙,大湾区科学论坛反哺南沙一周年(3)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正在建设中。通讯员供图

未来,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将为论坛及各类科学交流活动提供一流会议场地及配套,打造面向世界科技交流“合作枢纽”,并为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提供现代化办公场地和一流创新环境,打造国际一流的科学组织机构“集聚空间”。同时,面向大众营造科普体验空间,打造服务湾区的大众科普“互动中心”,构筑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和转化空间,打造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首选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真正的留白之地就在南沙,这里既是地理中心,也是未来的科创中心。”房汉廷如此表示。

据聂晓伟介绍,由于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选址灵山岛尖,这里注册的机构名为灵山科学中心。

“灵山大讲堂”及一系列的科学论坛活动去年也陆续在南沙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今年也在大湾区开展了系列活动,成功链接大湾区的各个城市。

聂晓伟还表示,大湾区科学论坛将秉承Open Science, Basic Science的重要特色,全年无休地释放论坛的影响力,在南沙打造全球科学共同体。

专家建言论坛品牌及影响力再提升

座谈会上,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丹学院院长赵红,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及财新传媒总裁张立晖等专家学者分别就如何打造高水平国际化的论坛品牌进行研讨发言。

苗绿提出,大湾区科学论坛目前的定位架构、合作落地、人才吸引、国际交流等都已相当成熟,仍需在活动持续性和品牌影响力上再进行提升和推广,尤其是与老牌国际知名论坛加强合作,可起到“借船出海”之效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苗绿建议论坛可参考达沃斯青年领袖机制,设置基金,并投资新兴产业和企业,反哺地方政府,实现长久赋能。

赵红分析指出,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具备三个优势:第一是可以快速聚集、整合全球最优质的资源,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很低的成本激活论坛的上下游产业链;第二是有效屏蔽各种其他论坛的竞争对手,“也就是说提到达沃斯,大家就会觉得达沃斯是世界上再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这样的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端的一个经济论坛”;第三是通过达沃斯这样的论坛,制定全球各种各样的标准,再通过这样的全球标准的制定,提供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善世界。

陈实指出,要发掘大湾区科学论坛国际传播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他表示,大湾区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这种区域特质自然对大湾区科学论坛的举办有影响。“传播的时候,如何挖掘论坛的湾区气质,这很值得下功夫”。再者,对于科学概念的传播也值得重视。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就是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最有利的武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第四次科技革命,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推动世界经济的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合作发展。

张立晖则认为,对于大湾区科学论坛而言,要把内容做得扎实、丰富和活泼,与海内外媒体加强合作,将传播做得更广、更深。同时,要多元化布局,突出大湾区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聚集区特色,举办竞赛沙龙,并走进各个城市。此外,通过举办产业对接会,发挥大湾区的技术、人才、产业、资金、市场等优势,促进成果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