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

采访整理:武汉晚报记者祁燕

王争艳,全国道德模范;

段逸群,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蔡常春,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荣誉,武汉市民心中的“好医生”!

2009年9月,武汉市卫计委与武汉晚报携手开启首届次“我心目中的好医生”评选。从这里,一位位好医生从武汉人身边走向全国,成为业内标杆,敬业模范。

今年,“我心目中的好医生”评选进入第四届。上万群众共同推荐近200名好医生。经评选办公室核实反馈,筛选出48名候选人。

12月2日,评委评审会邀请卫生系统先模人物王争艳、段逸群、赵苏、黄利红等十位代表,以及高级研究员、高校教育专家等行评代表参加投票。

今天,最终名单正式揭晓!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

武汉市第四届

“我心目中的好医生”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3)

马丁

同济医院

他是同济医院首位国家重点项目“973”首席科学家,他用医生深刻的理解和无私的热情缓解着病人的无助。

研发“带毒导弹”精准清除癌细胞、提出宫颈癌新型防治策略、连续三届获得国家“973”首席科学家研究项目,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从临床到科研,从科研再回到临床,作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马丁率领着中国妇科医学领域的同仁们,去解决中国乃至世界妇科肿瘤防治的难题。

马丁给人的感觉温文尔雅、沉静谦和,从事肿瘤研究30年,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无论是手术还是治疗方案,他都遵循“一切为患者着想”的原则,尽全力让治疗效果达到医患双方的最好预期。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4)

王少兵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神经外科手术只有一次机会,是保守治疗还是开刀?每收治一名手术患者,王少兵都要和团队不断讨论手术方案。

面对患者和患者家属,他至少做两次术前谈话:第一次重点了解患者病情,第二次沟通就主要是跟病人家属谈心。

上了手术台,就要求技术完美,王少兵时常感叹,老虎能有打盹的时候,而神经外科医生不能。神经外科手术素以“三高”著称,技术含量高、手术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是幸运儿,怎么让家属接受手术之后的结果,考验医生的沟通水平和技巧。

王少兵医生救治的很多脑科患者都成为了他的朋友,作为患者的朋友和亲人,他理解家属的感受,设身处地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诉他们医学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所有疾病,而更应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5)

付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一年近600台手术,从不轻视任何一台。20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II科主任付涛坚持再小的手术也要反复论证,一是为給患者重拾希望,二是为给自己不留遗憾。

医生手术中的一个小“瑕疵”,可能会造成病人一辈子的遗憾。在付涛看来,要避免这种遗憾,每一台手术都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想到,不断经历术前论证和术后思考,才能成为一名好大夫。

因为不惧“麻烦”,敢于与疑难重症交锋,付涛对于胃肠恶性肿瘤、结肠息肉病、顽固性便秘等疑难病例都形成自己独到的诊疗经验。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6)

纪应林

东湖高新区佛祖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不论我们什么时候来看病,纪医生都守候在这里。”病人口中的纪医生今年54岁了,他从1982年大专毕业就一直在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30年来风雨无阻。

虽然职称不高,但这并不妨碍纪应林的好口碑。除了本小区病人,周边小区甚至20公里以外都有病人慕名而来,在他的诊室排起长队。他的24小时开机,并在诊室公布微信号,让病人出现不适可以随时咨询。

服务站只有1名医生和5名护士,护士还可以轮休,而纪应林作为唯一的一名医生常年无休,每天坚持工作10小时以上。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7)

孙超

武汉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1997年,刚走出校园的孙超,被安排在远离市区的花山镇土桥门诊服务基层。2001年,他作为扶贫志愿者,来到国家级贫困县英山县雷店镇,成为大山里唯一一名皮肤科医生。

两年后,他转型到性病科工作,服务对象是性病、艾滋病患者。2011年,他再次离开市区,到杨洛山下的“麻风村”守护100多名麻风畸残病人。

19年来,为了患者的需要,他不惜一次次更改自己的人生规划,错过了照顾家人、陪伴儿子成长的机会。这份职业没能给他提供光鲜的晋升平台,却给了他丰富的人生体验。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8)

许慧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提起她,很多江城妈妈都不陌生。武汉一家生活网站根据10多万网友的就诊体验评选出“江城儿科医生红黑榜”,许慧连续8年居于“红榜”前列;在一家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就医网上,她的个人网页下全是患儿家属的赞许和感谢。

周二、周四、周五、周六,许慧每周要看4个全天的专家门诊。在她坐诊的儿内科7号诊室,总是提前半小时开诊;面对慕名远道而来的患者,她从不拒绝,加班加号从无怨言;天天面对着接到病危通知书的家长,她除了竭尽所能地抢救孩子外,还耐心地和家长解释沟通。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9)

阳前军

武汉市武东医院

默默守护了失去理智的精神病患者近30年,他同情尊重关爱每一个患者。

除了定期上门送药送医外,阳前军还不定期的根据病人以及家属需要,到家中解除疑难。

每次病人发病时,家属第一个想到的总是阳主任,他接到电话后会第一时间赶往病人家中诊治。病人钱腊梅家属说,“看到阳主任,就像看到救星一样”。

工作中,时不时遇到病人突然上前来抓他的手,撕扯他的衣服,甚至还往他脸上身上吐唾沫,把他的手抓得血淋淋的。每每谈及这些意外,阳前军都乐观的说:“想想那些病人的痛苦,想想那些家属内心的煎熬,我这点伤又算得了什么呢!”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0)

陈劲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劲草,是全国神经外科动脉瘤手术排名前十的知名专家。

2013年,他登上中国名医百强榜,在“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手术”领域获此殊荣,武汉地区仅此一人;他也是湖北地区开展脑血管搭桥最早和例数最多的医生,用颅内血管搭桥治疗脑烟雾病的技术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他还能在1毫米的血管上缝12针,让神经外科手术如钟表一般精密运行……

陈劲草认为,当神经外科医生就像‘钟表师’,逻辑严谨,操作精密,具有“精工”的技术素养。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1)

何灿辉

武汉市东湖医院

她是老年患者公认最“走心”的医生,她既是医生,又是女儿,让老年患者感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心。

何灿辉是东湖医院老年患者和家属公认的最“走心”的好医生。从医三十年,她诠释着医者上善若水的品性,如春雨般润入每一位患者和家属的心田。

她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既是医生,又充当女儿、孙女等角色,让老年患者在医院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心。

针对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何灿辉积极构建亲人式服务文化,坚持在每天查房过后,到病房与患者促膝长谈。她常说,人在患病后心灵是最脆弱的,医生就要成为病人的心灵鸡汤,帮助病人度过这最艰难的时刻。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2)

李钢琴

武汉市第八医院

李钢琴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竟然忍受阑尾炎的疼痛,坚持为病人做完检查,才肯住院手术。

“她谦逊、诚恳,没什么医生架子,常帮病人出主意想办法。”这是病友们对她的一致印象。

2012年,钟先生做麻醉下的肠镜检查,发现肠道壁有3个“肉疙瘩”。李钢琴为他做了手术,病检结果显示为良性息肉。

临出院时李钢琴提醒他,每两年复查一次。钟先生忙于工作,渐渐忘记了这个“两年之约”。没想到2014年,李钢琴竟主动打电话来提醒他复查,这让他既意外又感动。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3)

李三荣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临床工作繁杂琐碎,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但李三荣一直致力于甲状腺和乳腺知识普及。

李三荣经常利用休息日,深入社区开展甲状腺和乳腺疾病免费筛查,定期为两腺病人讲课。

他还积极开拓医疗网络阵地,在好医网等医疗网站上认真回答网友们提出的咨询问题,甚至在网络上自编一套甲乳疾病保健电子书,方便大家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看。

如今,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甲乳外科在他的带领下,建立了QQ群、微信公众号,搭建起医患之间、患者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4)

陆小霞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患者说她是“预言家”,病情一说一个准;科里医生说她是“侦探”,料病如神。

面对这些称呼,陆小霞说,自己不过就是观察细致一点,多些耐心罢了。当初选择当儿科医生,是因为喜欢孩子,现在的工作也是坚持不忘初心。

今年六一,陆小霞别出心裁,在病区里摆上了一本“心情日记”,只要会画画写字的小朋友都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心情。

“我们医生总是只顾着治病,常常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好多孩子一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就害怕。”在陆小霞看来,孩子的感受是最真实,也是主治医生最应该了解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让他们更好的配合治疗。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5)

沈玉杰

武汉市普仁医院

从医30多年来,沈玉杰练就一针止痛的绝活,为数以万计的疼痛患者解除了痛苦。

在沈玉杰收到的锦旗和感谢信里,无一不给他冠上了“神医”之名。沈玉杰谦虚:“我不过是一普通医生,如果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特别‘慢’。”

同事都知道他有个习惯:反复阅读病人的各种影像报告。沈玉杰说,一直要读片读到脑海中浮现出一幅3D立体图像,病人的骨骼、神经的走向等都“闭目可见”,才算是看完片子。

慢工出好活,开展疼痛介入治疗18年,沈玉杰的手术差错率为“0”。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6)

肖利民

蔡甸区人民医院

从南方医科大学硕士毕业,肖利民在急诊科一呆就是20年。2013年,在蔡甸区人民医院的力邀下,他毅然放弃在南方的优越条件,回到基层。

今年汛期,蔡甸区消泗乡受灾严重,科室人员紧缺,他连续在科室值班30天。近2个月的防汛期间,经他救治收治入院的受灾群众近200人次,无一例医疗差错或者纠纷。

在肖利民的带领下,蔡甸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已经发展成为全区急诊、急救及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7)

杨艳清

武汉市第三医院

作为美的缔造者,杨艳清始终坚持用技术、艺术和爱心服务每一位求美者和患者。

杨艳清每周要坐三个专家门诊,每天都要上手术台,经常在首义和光谷两个院区来回奔波。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一天三查房,对出院患者也不忘电话和微信随访。

一些住院患者的家属见他太辛苦,建议他不用每天如此,有问题会及时通知。但杨艳清却说:每天看三次患者,心里才踏实。

从医二十年,杨艳清坚持个性化治疗,用最优质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福音。点开他的微博,全部是关于整形美容的技术帖。他认为,要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必须要不断学习和创新。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8)

严佑琴

武汉市第七医院肝病科

为了素不相识的病人,严佑琴当起了“快递”医生,寄药到家。

焉宗敏师傅患乙型肝炎,在严佑琴的精心治疗下,肝功能恢复了正常,正当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焉师傅却突然提出要停药。

严佑琴耐心询问得知,焉师傅在一家建筑行业工作,常年驻扎外地,无法享受医保重症每半月到医院开药的待遇,经济又比较困难,不得不停药。

严佑琴没有多想,主动当起“快递”医生,每半个月帮患者开好药并快递到对方住处,保证患者能及时服用药物。

这一寄,就是三年,严佑琴的爱心快递也随焉师傅工地的迁移,飞遍江西、山西、陕西等地。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19)

张金华

武汉市汉口医院

每天早晚两次查房,是卫生部对于住院医师的要求,但张金华已是主任医师,仍然严格遵守。他觉得,每天下班前再看一遍在院的病人,家属放心一些、病人放心一些、自己心里也踏实一些。

年初,张金华因腹股沟疝住院,术后仅3天,就拖着尚未痊愈的身体又投入紧张的工作,未能充分休息,再加上为病人做手术一站数小时,他的伤口有几次差点崩裂。

张金华有个习惯,只要找他看病的患者,他都会将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写在患者病历上,方便他们随时咨询。他的手机俨然已成科室的公用电话,永不关机,短信必复,来电必接。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0)

张青松

武汉市普爱医院

三年前,武汉市普爱医院在全省率先成立运动医学科,32岁的张青松担任主任,带领三级医院里最年轻的医疗团队:平均年龄刚过30岁。

张青松擅长肩关节和膝关节的关节镜手术,每年手术量在全省都名列前茅。

为了实时解答患者问题,张青松成为一个“手机控”,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各大医患沟通平台解答各类咨询。他独创“5PM俱乐部”,为特殊患者“开后门”,拿出一间空病房,每周三下午5点下班后义务为患者做康复训练指导。三年来,受惠人群超过2000人。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1)

张新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

作为军人,他把临床当战场,以冲锋姿态拯救生命;作为医生,他把患者当亲人,用责任和爱架起互信之桥。

一位女患者深夜转入血液科,当时她门牙缺失,血流不止,却坚持不肯说出受伤的真相。

张新华与患者促膝长谈,患者最终卸下防备。原来,她因与前夫和男友的感情纠葛,撕扯间被打落牙齿,一气之下喝了老鼠药。张新华的耐心劝导,避免了一起悲剧的发生。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2)

张志峰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7月,武汉市遭遇了连续数日的暴雨肆虐,多个城区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严峻的救灾防病形势,身为公共卫生医生,张志峰同志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带领卫生应急分队紧急奔赴灾情严重的蔡甸区开展抗灾防病驻点工作。

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骄阳炙烤,张志峰同志都坚守在救灾防病第一线,不畏艰苦,每天起早踏黑走访各个灾民安置点,督导症状监测工作、对安置点灾民开展洪涝灾害防病知识宣教;督查室内外环境、垃圾存放点等的消毒杀虫工作。

完成驻点工作任务后,张志峰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防汛救灾督导巡查工作中。每天都是顶着高温酷暑的天气,深入受灾区域,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忘我地奉献着他的力量。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3)

尚桂莲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急诊科

尚桂莲当了22年的内科医生,没有在精神科工作过,但在急诊科工作的当月,就接诊了十多名轻生患者。

其后,她特意研究过精神方面的医学知识,发现自杀患者多半有抑郁倾向,如果不及时建议他们进行精神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女孩不是第一次轻生了,一定要带她到精神科接受心理治疗。” 一名20岁女孩因为割腕自杀被送到武科大天佑医院急诊科抢救,尚桂莲一眼就认出这是个“老病号”。

尚桂莲耐心地说,孩子的心理状态不稳定,随时可能再次自杀……最终,家属接受了尚桂莲的建议。经精神科医生测评。小郑果然患有中度抑郁,需要药物治疗。

尚桂莲说,急诊科就是要能有及时辨别的能力,设身处地为患者找出真正的病因。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4)

洪李锋

武汉市第五医院

“不仅要救活患者,还要他活得有质量”是他的行医理念,他勤于学习,敢于为患者担风险。

80后好医生洪李锋是市属医院中最年轻的心内科主任,千锤百炼的技术就是他的武器。

他勇于担当,生死时刻的当机立断让七旬老人“起死回生”;他坚守底线,绝不滥用支架技术,坚持“不仅要救活患者,还要患者活得有质量”的行医理念。他是温情的“技术派”:要求医护人员提前20分钟到手术室做准备,一到冬天,他会早一步到手术室为患者烘热敷料包。

一谈到医学,他就两眼放光,因为高强度工作和终身学习是这个职业的属性。他说,他的理想就是做名纯粹的大夫,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所学缓解患者病痛。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5)

胡晓华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病人的话里藏着他们的痛苦,医生富有感情和爱心的语言,能让病人的痛苦和焦虑减半。”在临床一线工作28年,胡晓华用他的耐心和爱心敲开了一个又一个“心灵壁垒”。

一开始,胡晓华从来不会对他的病人谈病,而是帮他们解决最迫切的问题,例如失眠、胃口不好等,见到效果后,病人就会慢慢地产生信任。

在他看来,精神科医生并不要求医术排第一,而是要有耐心去倾听。医生只有耐心倾听了,认真梳理才能抽丝剥茧找到症结。

科里的医生们都说,从来没听到过胡主任大声对病人说话,他还经常自掏腰包垫钱给病人买药。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6)

颜方

武汉市急救中心

他是医生,是护士,有时还要客串担架员。武汉市急救中心汉阳急救站医务组长颜方,18年来风驰电掣地跑遍武汉的大街小巷,先后抢救危重患者1.5万余人,并多次参与房屋坍塌、火灾、防洪等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无一例差错事故和服务投诉,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同行的尊敬。

一天,颜方正与同事交接班,一名由他转送到市第五医院的病人确诊为“急性下壁心梗”,要立即再次转送到同济医院做介入治疗。考虑到自己比较熟悉病人情况,本已下班的他提上急救箱,再次跑上救护车。

颜方经常加班,其实他的家庭很需要他,儿子即将中考,父母都身患癌症,哥哥身有残疾,但颜方却很少提起、影响工作。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7)

赵焰

湖北省中医院

他痴心钻研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思考创新,在业内享有盛誉。对待病人细致入微。

推拿科病人颈肩腰腿痛很普遍,一张舒适的床垫对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好的睡眠,更是治疗疾病的良药。

赵焰经常趁休息时去逛家具城,买很多床垫、枕头回家试用,从中挑选出适合患者使用的类型,对于棕床、水床、荞麦枕、乳胶枕等不同寝具的优缺点,赵焰如数家珍,并能给不同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为病人查身体时,他先将床铺整理好,让患者躺上去,检查完毕再把患者的鞋子整整齐齐摆好,方便患者下床时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8)

陶凉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金刀奖”堪比中国心外科领域的“奧斯卡”,代表了国内心血管外科的最高水平,每年在全国仅评选出5人。2011年,陶凉获此殊荣。

17年来,陶凉带领的心外科团队完成各类心血管外科手术52000余例,手术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年手术量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三。

在亚心工作了17年,经他手治疗痊愈的患者不计其数,被他拒绝的病人也不在少数,每年少说也有四五百台。为何要把病人往外推?陶凉说,要比较他术前术后的生存状况有无改善。这要求医生从技术层面回归到服务层面,应以“患者受益最大”为治疗原则。他的考量是医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良心。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29)

涂明义

武汉市武昌医院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每耽误半小时,就有大约12%的患者失去恢复的机会。涂明义经常半夜接到急救电话,他会在最短时间赶到医院手术。

凭着扎实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经常在给病人体检时仅用一把叩诊锤,就能初步判断脑出血患者大致的出血位置及出血量。

同事劝说不如直接让病人去做B超、CT、磁共振,涂明义却说,对病人细心一点,负责一点,不仅能得到病人的信任,还可以为病人节约看病费用,更能体现医者诊疗水平。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30)

董念国

协和医院

国内胸心血管外科重要影响的学者,中南地区心胸外科领域的领军人,他被患者视为“心的守护神”。

十多年来,他用一双妙手共为379位被判“死刑”的重症扩心病患者成功换心。董念国说:“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就必须为病人竭尽全力。”

不少人笑称董念国为“董铁人”,董念国无奈地说:“大家都以为我把开刀当乐趣,并不是,只是患者找到了你,你就没有逃避的理由。当一天医生,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作为一名心外科医生,对“生命如此脆弱”这句话,董念国理解得比常人更为深刻。“病人和家属到医院治疗,是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信任,医护人员必须对得起这份信任。”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31)

蒋泳

长江航运总医院

天天与X射线“亲密接触”,一台复杂手术要准备数月,他时常焦虑怎样让患者既看得起病、又治得好病。

今年的十一小长假是蒋泳难得的放松时光。他说,神经介入手术容不得丝毫闪失,一个复杂的手术准备周期甚至要数月。更让蒋泳耗神的是,怎么样让自己的患者既看得起病、又治得好病,他说,这是令他最焦虑的事。

两种手术方案,一种医生和病患共同承担的风险较低,另一种共同承担的风险较高,术后差异仅在于能不能多保住一根血管。通常都会选择低风险,但这种往往意味着患者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

蒋泳觉得,如果一台手术换来的是患者康复后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他宁愿退而求其次。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32)

曾宪玉

武汉市第一医院

武汉市一医院皮肤科年门诊量近百万,曾宪玉每周要坐3个专家门诊,一天的激光治疗门诊,半天大查房,还有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但只要一有空她就会跑去坐普通门诊。“普通门诊让我更有挑战性和成就感。”曾宪玉笑着说,自己的专家号大量地被普通病人“抢”走了,疑难病人反倒挂不上号,只能挤到普通门诊来。

为了方便患者问诊,曾宪玉开设了病患微信交流群。一位干燥综合症患者因为失眠经常在深夜发微信咨询,曾宪玉总是不厌其烦地及时回复。经过1年多的悉心治疗和指导,患者给她发来微信表示感谢:“曾医生,我感觉自己完全恢复正常了。”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33)

谢添

武汉市中医医院

他将为患者解除病痛排在首位,善于观察和沟通,能够以通俗的语言把病情掰开讲透 。

从2009年开始,武汉市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谢添,开始在手术前几天“默写”手术流程,并不断在大脑中“推演”,以期最大程度地控制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如今,这样的手写记录已累计数百份。

谢添的手机微信上约有300名病友。对手术患者或病情复杂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他总会主动找对方“互粉”。

对武汉的贡献最大的几个人(这32人凭什么让全武汉点赞)(34)

蔡常春

武汉市中心医院

他不仅看病,更看病人,以“语言处方”促进医患互信,架起了医患心灵相通的桥梁。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从医16年来,蔡常春一直坚信,医生不仅要“看病”,更要看“病人”。看病,医生要给病人开对药,做好手术,解决身体上的痛苦;看病人,医生还要开具另一张重要的“处方”——语言的沟通和心灵的抚慰。

“面对患者,医生的一句话能够暖全身,一句话也能凉透心,我们医生把语气放平缓一点、把病情讲清楚一点,冰冷的手术刀就会变得温暖,我们就能把更多的希望带给患者。”蔡常春常这样跟身边的同事说。

蔡常春认为,只要用心,“语言处方”并不难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拍肩握手,医患之间的信任,就在这点滴的沟通中慢慢建立起来了。

这32位好医生,

你遇到过他们的好吗?

还有哪些好医生是遗珠之憾?

欢迎留言,畅谈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