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十三年的一天中午,太宗皇帝李世民下旨,约魏征至皇宫便殿对弈。

论起棋艺,李世民与魏征两人水平差不多,所以这盘棋一直杀到午时三刻,仍然难解难分。魏征下出一着妙手之后,李世民陷入“长考”,思考了许久,终于找到了破解之法,还附带找到了下一着妙手,于是得意洋洋地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也许是李世民考虑的时间长了点,又或者是魏征连日操劳国事辛苦了,因此在李世民长考的时候,魏征居然趴在棋盘边上睡着了。李世民见状,知道魏征公务繁忙,一定是累了,所以想让魏征多睡一会,也不去催他。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

魏征梦中斩龙王

过了约莫一刻钟后,魏征终于醒了。见李世民仍在等自己落子,魏征连忙向李世民谢罪,说自己刚才睡得太沉,未免怠慢了皇帝。

李世民丝毫没有生气,因为他自认为自己的这一着棋极为精妙,这盘棋魏征只怕是要输了,所以不断地催促魏征快点下。

魏征拈子在手,正准备走棋时,突然便殿外传来一阵喧哗之声。还没等两人反应过来,秦叔宝和徐茂功便闯入殿中,将着一个血淋淋的东西扔到了李世民和魏征的面前。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2)

李世民定睛一看,发现地上是一个血淋淋的龙头,顿时吓了一跳。他连忙问秦叔宝:“这东西你是打哪里弄来的?”

秦叔宝老老实实地向李世民汇报道:“就在刚才,突然从天上掉下这个龙头,就掉在长安的十字街口上。微臣和徐茂功刚好路过,便捡了起来。我俩都感觉这事非比寻常,不敢不向陛下启奏。”

饶是李世民见多识广,也从没见过被砍下来的龙头啊!正在惊疑间,一旁的魏征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这龙头是臣刚才在梦中斩下的!”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3)

李世民哪里肯信,因为刚才魏征一直在和自己下棋,根本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视线,哪里有时间去斩什么龙头?

魏征也知道李世民不信,于是解释道:“陛下,就在刚才臣睡着之时,臣的魂魄已经离开身体,去了天上的斩龙台,将这条犯了天条的泾河龙王斩了。”

听说魏征在梦中斩了泾河龙王,李世民是又惊又喜。喜的是自己朝中有如此能人,这江山定能坐得稳稳的。

惊的是自己曾答应过泾河龙王,要救他的性命,却没想到还是被魏征钻了空子。要是今后泾河龙王的鬼魂来找自己索命,自己又该如何面对?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4)

泾河龙王到底做了什么犯天条的事,要被魏征斩首呢?这事还得从几天前说起。

话说长安城里有位课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诚,据称能知阴阳,断生死。他在长安西市摆了个卦摊,生意十分兴隆。

泾河龙王听说袁守诚算卦极准,于是变作一名白衣秀士,找到袁守城,要求袁守城算出明天长安城中下雨的时辰和点数。要是袁守诚算得不准,他就要砸掉袁守城的卦摊。

袁守诚告诉泾河龙王,明天长安城“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5)

果然第二天,泾河龙王接到玉帝的旨意,要他去长安布雨,布雨的时辰和点数与袁守诚算的分毫不差。泾河龙王不肯服输,竟然私下更改降雨的时辰,又克扣了雨量。

泾河龙王这么做,是犯了天条的,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迟了。幸好袁守诚告诉他,负责杀他的人是魏征,要他去李世民那求个情,让魏征饶了自己,或许还能活命。

泾河龙王于是托梦给李世民,请李世民在魏征面前替自己求情,饶自己一命。李世民心生恻隐,便答应了。

李世民知道魏征性格耿直,如果直接求情肯定不行,于是便以下棋为名,把魏征拉在自己身边,心想着不让魏征出宫,魏征总没办法斩龙王了吧?没想到魏征却在下棋时灵魂出窍,还是斩了泾河龙王。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6)

李世民魂游地府

当晚,泾河龙王的鬼魂果然来找李世民讨要说法了。李世民在朦胧中见泾河龙王手提着血淋淋的首级,高叫:“李世民,还我命来!”吓得李世民整晚都不敢睡觉。这样持续了几天后,李世民再也无法坚持,一下子便病倒了。

李世民病得十分严重,以为自己将不久人世,于是召集文武大臣,准备托付后事。没想到魏征却让李世民宽心,说阴间的判官崔珏是自己的好友,只要写封信给崔珏,哪怕李世民死了,崔珏也一定会放李世民的魂魄还阳。

魏征写了封信放在李世民的袖子里之后,李世民遂瞑目而亡。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7)

李世民死后,灵魂缥缥缈缈,来到了阴间。就在这时,听到有个穿着官服的人迎了上来,向李世民行礼。

李世民见自己不认识此人,便问道:“你是何人?”那人道:“微臣姓崔名珏,是阴间的判官。”李世民这才想起魏征的那封信,于是便将信递给了崔珏。崔判官看完书信对李世民说:陛下放心,臣送陛下的魂魄还阳便是。”

正在这时,来了一对青衣童子,说是阎王有请李世民。李世民于是便与崔判官一起,向丰都城走去。

来到丰都城外,只见十位阎王正站在森罗宝殿的台阶下等候。见到李世民后,十位阎王“俱控背躬身迎迓太宗”,然后将李世民请到殿上,分宾主坐定。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8)

《西游记》上说,阎王与李世民聊了一会,便命崔判官取生死簿来核对李世民是否阳寿已尽。崔判官一查,发现李世民的确阳寿已尽,但魏征既然要自己关照一下,于是又偷偷地给李世民加了二十年阳寿。

崔判官的这个小动作,应该是瞒不过管理阴间的十位阎王的,不然的话,任意一位判官都可以私下里更改生死簿,那阴间岂不是乱了套?

但阎王们却一个个都装作不知,安慰李世民说:“陛下还有二十年阳寿,我们马上安排崔判官放你回阳世。”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9)

在李世民魂魄还阳之前,阎王还让崔判官带着李世民游览了地府,还在地府里借了一笔钱给李世民,让李世民做好人,赏给地府里的无主冤魂。

当然借这笔钱也有个条件,那就是李世民到了阳间后,要在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超度地府里的冤魂。李世民回到阳间后,果然下令做一场水陆大会,唐三藏也正式登场,成为这场水陆大会的主持人。

水陆大会上,观音菩萨现身说法,这才有了李世民派遣唐僧往西天大雷音寺如来处取经的故事。假设李世民的魂魄进入地府后,阎王不放李世民还阳,那么也就不可能有后来西天取经的故事了。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0)

紫薇大帝转世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后还阳的故事并不罕见,但从没有那一个人能像李世民一样,死后在地府受到十殿阎王如此高规格的礼遇,不但降阶相迎,对李世民行大礼,还安排判官陪同李世民参观地府,更是将地府十三座金库中的一座借给李世民,让他赏赐给地府中的无主冤魂。

李世民虽然在阳间贵为皇帝,但只要他一死,其魂魄便会归阎王管辖。在李世民之前死掉的无数皇帝概莫如此,也没见哪个会受到阎王的如此礼遇。为什么阎王会对李世民另眼相看呢?

原来在一些民间传说中,李世民不是普通人,而是紫薇大帝转世而来。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1)

“紫薇大帝”全称为“中天北极紫微太皇大帝”,别名星主、北帝、洞渊主、金轮炽盛、紫微、北极大帝、北极星君、北辰星君,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道教四御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据《六部春秋》、《说唐全传》等民间演义上说,紫薇大帝一共有过四次转世,分别转世为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明太祖朱元璋。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紫薇大帝手下有“四象”,分别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2)

这四象都是紫薇大帝手下的大将,其中尤以“白虎星君”战斗力最强。传说只要紫薇大帝下凡,白虎星君必定跟随,成为辅佐紫薇大帝的一代名将。

根据民间野史编纂而成的《说唐全传》上,便有“白虎星君三投唐”的故事,说在紫薇大帝下凡投胎成李世民后,白虎星君先是投胎幽州罗家,化身协助李世民开创天下的罗成。

第二次又投胎在山西龙门薛家,化身“三箭定天山”的大将薛仁贵;第三次则是化身为平定安史之乱的汾阳王郭子仪,重新匡扶住了行将倒塌的李唐江山。

《说唐全传》也解释了紫薇大帝化身李世民下凡的原因:紫薇大帝算定隋朝后期将会出现“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扬尘”,使得民不聊生,因不忍百姓深受战乱疾苦,于是决定投胎下凡,安国护民。

在神话传说中,除了李世民外,刘邦、朱元璋也是紫薇大帝下凡,所以在他们下凡时,白虎星君分别化身韩信和和常遇春,辅佐紫薇大帝建功立业。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3)

道教神话体系中的紫薇大帝

在道教神话体系中,紫薇大帝的职责是统御万星,与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合称道教“四御”,都是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尊神。

而在另一种划分方式中,“四御”又与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灵的太乙救苦天尊合称“六御”,都属于“大天尊”级别。

据《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记载,紫微大帝“居紫微垣中,为万象宗师,众星所拱,为万法金仙之帝主,上统诸星,中御万法,下治酆都。”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4)

紫薇大帝的部属很多,包括北极四圣、十一大曜、北斗七星以及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等。

我们都知道,中国道教最高的神是"三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而紫薇大帝和长生大帝、勾陈大帝、后土皇地祇则是仅次于“三清”的神仙。

其中紫微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星辰运转,在民间极受崇拜。

紫薇大帝对应的星宿是“紫微星”,又称“北极星”、"斗数之主",自古以来这颗星宿都被中国人视为"帝星",传说刘邦、李世民和朱元璋都是“帝星”下凡。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5)

之所以中国人有这种想法,是因为“紫微星”处在天穹的中央,始终对着地球处于相对不动的状态,满天的星辰都似乎在围绕着它旋转,像极了稳坐金鸾殿的皇帝,而围绕它旋转的群星,则很像文臣武将。所以紫薇星才会被中国人视为“帝星”。

《云笈七签》上说:“北辰星者,众神之本也。”意思是说,北辰星位于天之最中,永久不动,“故最高最尊为众星之主也”,其执掌“天经地纬,以率普天星斗,节制鬼神与雷霆,上朝金阙,下领酆都。”

传说紫微大帝是斗姆元君之子,在混沌初开之时,斗姆元君一日到温玉池沐浴。她刚刚踏入温玉池,便感“莲蕊九苞”,遂产下九子。长子后来成了天皇大帝,次子便是紫微大帝,余下七兄弟则是北斗星君。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6)

在道教神话体系中,“阎王”和“龙王”听上去挺唬人的,其实地位并不高。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没当上“齐天大圣”之前便敢到龙宫强要如意金箍棒,后又大闹地府,将生死簿上的猴子名子全给涂了,龙王和阎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等孙悟空走后才敢上天告状。

相比起阎王,紫薇大帝在天庭可是拥有着至高地位的大神,连玉帝都要礼让三分。况且紫薇大帝还“下领酆都”,正好是阎王爷的顶头上司。如今他转世为李世民来到地府,阎王哪里敢不巴结?

莫说小小的阎王不敢得罪李世民,《西游记》中还有个桥段,显示了李世民作为紫薇大帝转世的待遇:观音菩萨奉如来法旨,前往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在李世民的金殿寻到了唐僧,将袈裟和禅杖送给唐僧后,观音菩萨现出法相,殿上的文武百官见状纷纷“跪地焚香,无一人不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而此时的李世民的表现则与众人不同,他并没有向观音菩萨跪拜,而是“朝天行礼”。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 ,连观音菩萨也不敢接受李世民这个紫薇大帝转世的“凡人”的跪拜。

观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不但佛法无边,而且又是取经团队的负责人,就连玉帝见了她也客客气气,但她都不敢受李世民的跪拜,由此可见紫薇大帝的地位有多高。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7)

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里也同样提到过紫薇大帝。书中姜子牙在封神时,将周文王姬昌的长子伯邑考封为“紫薇大帝”,其地位在诸神中最高。有人对此很不理解,伯邑考何德何能,姜子牙要封他那么高的神位?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伯邑考是为救父而死,而且死得极为凄惨,死后还被剁成肉饼被父亲姬昌吃进了肚子。

作为封神演义里最大的孝子,也是死得最惨的王子,伯邑考被封为最高的神职,可以达到教化凡人的作用,让世人知道做人一定要忠孝两全,只要尽忠尽孝,死后也会得到特别的补偿。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8)

为什么李世民会被视为紫薇星下凡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皇帝总共有好几百个,为什么只有区区三四个被认为是紫薇星下凡,其他皇帝就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呢?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被视为紫薇星下凡的,都是诸如刘邦、刘秀、朱元璋这样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李世民虽然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整个唐朝的江山一大半都是他打下来的,和开国皇帝也没差多少。

这几位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手下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战神级别的人辅佐。刘邦有韩信、樊哙,刘秀有邓禹、吴汉,李世民有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朱元璋则有徐达、常遇春等淮西功臣。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19)

凑巧的是,刘秀当上皇帝后,还封了二十八个功臣,史称“云台二十八将”,在当时就有人将这二十八人与天上的“二十八宿”相对应,称刘秀是紫薇星下凡,这二十八人则是"廿八宿"下凡;而李世民后来搞的那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同样被视为是天上星宿下凡。

这几位皇帝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比较重视民生,在位期间采取了不少恢复生产、与民休养的政策,让经历乱世、朝不保夕的老百姓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所以才被老百姓视为救星,看成天神下凡。

以李世民为例,他当上皇帝后,任用贤能,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采取了以农为本的政策,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同时创办教育,完善科举制度,同时大力平定外患,稳固边疆,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为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打下了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老百姓的心里有秆称。对于李世民这样的好皇帝,老百姓自然倾心拥护,并对其不断神话。所以在民间口口相传中,李世民也越来越被神话,成了传说中的“中天北极紫微太皇大帝”。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20)

欧阳修曾这样评价李世民:“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所以老百姓才希望这样的皇帝能活得久一点,希望他即使寿终,也能被阎王放回阳间。

所以李世民还阳的传说,包括他是紫薇大帝下凡的传说的背后,透露的都是老百姓对封建帝王朴素的评价。

十殿阎王参拜李世民(难怪阎王给李世民行跪拜礼)(21)

参考资料:

(明)吴承恩:《西游记》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

(民国)佚名:《六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