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众所周知,这个《射雕》又双叒叕翻拍了,最新版包上恩版《射雕》正在翻拍,之前也分析过这部剧未来的发展情况,同时之前也比较过翁美玲版和周迅版,今天这里就分析另一个版本吧。
那就是2017年杨旭文,李一桐版《射雕》。这一版在《射雕》电视剧版本里可以说非常特殊。因为《射雕》电视剧版经典太多,香港的翁美玲版,朱茵版都是经典,内地的周迅版主要争议在主角上,但其它方面可以说达到巅峰,后来的胡歌,林依晨版虽然知名度不够,但质量和口碑也不错。
结果这个版本评分有8.0,而且播出时热度和成绩不错。而且从不少观众的评价来看。这版可以说和经典版比逼平了翁美玲版和周迅版,论还原原著不输朱茵版,其热度和人气直到现在完全超越林依晨版。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这几年翻拍金庸剧评价都很差,甚至可以说每一次翻拍金庸剧播出,结果反而会让经典版翻红一次,比如于荣光版《天龙》播出,反倒把胡军版《天龙》给推火了一把,17版《射雕》为什么会火呢?
经典版本那么多,杨旭文,李一桐版《射雕》为何能脱颖而出
这个之前也提过其它《射雕》电视剧版本诞生的背景,这个因为每十年社会环境和影视技术的变化,诞生的每部金庸剧都带着当时的时代烙印。《射雕》小说在59年完结,但当时电视剧技术不行。在70年代末就有一个电视剧版本,但并不知名。
然后是技术不行但拍得认真,剧情胡编乱造但还算顺畅,同时演员选择适合的83翁美玲版。接下来是香港电视技术达到巅峰,各方面都较为尊重原著,演员选择也不错的94朱茵版,这还是很多粤语区观众眼中最经典版本。
但是因为当时没有大范围引进内地市场,所以在内地观众那里存在感就较低。
接下来就是内地刚刚开放,央视要拍金庸武侠剧,张纪中运用正剧团队的《射雕》。各方面都还原原著,气质,场景和正剧戏份更是历代巅峰,唯一遗憾是男女主角选择不太合适,争议最大的在这里。
胡歌,林依晨版本则是当时港台文化精英北上,和内地团队合作的版本。本质上和当时的《风云》《仙剑》《少年张三丰》等电视剧是一样的。但可能《射雕》翻拍太多,导致这个版本不温不火。
17版诞生的时候,国产剧还是“流量经济”巅峰的时代。同时两岸三地合作的电视剧模式达到走火入魔的状态,就是那种阿宝色,磨皮抠图,五冒特效武侠剧,古装剧和玄幻剧泛滥的时代。其实当时就有一个金庸翻拍版本,那就是于正翻拍金庸剧。
《笑傲》《神雕》于正都翻拍过,只是他没有翻拍《射雕》和另外几部而已。
于正翻拍金庸剧是不是集阿宝色,磨皮抠图,五毛特效的巅峰。其实我们现在回头去看17版,都还有当时的阿宝色,磨皮抠图和五毛特效的遗留,那么问题来了17版为何还能受到观众好评呢?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也是观众忽略的原因这部剧的主创是内地团队,制作模式虽然向当时市场热门元素靠近,还用了香港导演蒋家骏和演员。但是制作上面要认真得多,并且主创能力要强得多。
主创是就是今年交出《唐朝诡事录》的郭靖宇团队,郭靖宇可是拍过《铁梨花》《红娘子》《火蓝刀锋》《我的娜塔莎》《打狗棍》《勇敢的心》等等剧集。
后面的《新倚天》《新天龙》《新笑傲》《新鹿鼎记》,像《新倚天》导演都还是蒋家骏,结果把17版的缺点发扬光大,问题还集中了。这种问题在17版就存在了,但是这部剧的优点确实还是挺多的。
有翁美玲,朱茵和周迅版珠玉在前?17版《射雕》为何能杀出重围
这个阿宝色,磨皮抠图这些东西就不讲了,其实在金庸剧翻拍太多版本的情况下,我认为现在的翻拍金庸剧能够得到观众认可大概在于三点上面吧。
一是合适的演员已经成金庸剧的灵魂,而黄蓉的选择又是《射雕》中的灵魂。
这个版本杨旭文的郭靖其实就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第一眼平平无奇,但是越看越顺眼,演得算是很用心,目前看来基本上撑得起。
17版《射雕》口碑好李一桐的黄蓉可以说是最大功劳,李一桐眉目间有点周迅的意思,演得还行,但是感觉女装不如乞丐装的可爱,颜值略略有些不够。但是在服化道和剧情还原原著的加持下。
比如黄蓉首次女装一袭白衣的出场很还原原著,当时就是这场戏引出了热度。
我个人还是挺喜欢李一桐版的黄蓉,灵秀的江南少女的感觉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智商比原著低配但整体上瑕不掩瑜,关键场次都表现得不错,我觉得已经够了。
杨康的演员陈星旭当时看上去年龄好小,有些角度帅有些角度有点崩坏,不过感觉演技还有有发展空间。这个孟子义的穆念慈是最大的槽点,总觉得脸上动功的痕迹明显,高配版网红脸,一做表情就崩,演技非常不走心。
最可怕的是出场时的红衣扮相,风尘味简直扑鼻而来,没有穆念慈那种性格思多虑重,外貌朴素清丽的感觉。蒙古戏那边男演员就铁木真一个不像蒙古人,哲别和拖雷帅,华筝演技捉急,鼻孔太抓眼球,其它配角和角色同样有好有坏。黄药师,王重阳和欧阳克都还不错,但是让曾黎这个大美女去演李萍怎么想的?
二是故事剧情尽量还原原著了,而且加了个83版情怀这个bug。
实际上,金庸剧翻拍太多了,观众对于故事早就烂熟于心,兴趣已经不高了。能否讨好原著粉,通过原著粉出圈是最重要的事情。问题是不改你没惊喜,改编有惊吓,毕竟没有多少编剧写剧情上写得过金庸。
所以这种合适的还原原著和改编如同走钢丝,这个平衡点很重要。
从结果来看这一版尽量还原了原著,改编上面有好有坏,但至少已经是这些年翻拍金庸剧改编最好的了,而且加上制作上面有致敬83版这个情怀bug,又加了一分。
同一个导演,把《新射雕》和《新倚天》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最后一点就是在制作层面了,如同上面说的虽然有阿宝色,磨皮抠图等问题。但是17版《射雕》制作上面比后面几个版本好不少,比如武打感觉17版被低估了,单看招式设计也有后来诟病的慢镜头,但还是很有美感的。
真的可以感觉到武功招式的流派,两个慢镜头之间至少隔个几招几式吧,一个接一个看得是真急人。有黄老邪的武戏都很棒,武指亲爹无误,牛家村,烟雨楼,华山论剑都十分过瘾。
当然动作指导的缺点也有,比如那个一箭双雕的动作。
比如《亢龙有悔》之前都是不错的,但是降龙十八掌这样刚猛的外家功夫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慢动作表现出来,且次次都带劈空掌的效果,总觉得这样的降龙十八掌表现得像太极。
也许导演从一开始就想走出传统武戏的路子,我们从小看的武打片都是港版套路,拳拳到肉,招式虎虎生风,配上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和噼啪叮当的音效,看的人热血沸腾。但事实上原著中也不一定就是要表现成那样,随手一招就犹如手榴弹爆炸机枪扫射,这种威力打到人身上还死不了也的确夸张了些。
这部剧更追求写实一点的武侠风,所谓赢了一招半就是泼了对面一身水,或者摔了对方一跤这样的程度。当然武侠片本身就是虚构的,追求这种程度的写实是好是坏,各人理解不同,只能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导演很用心。
后面19版《倚天》就只剩下慢镜头了,连17版《射雕》的优点都没有了。
这个剧情改编也是优缺点并存,编剧的功力还是有些不够,有的情节展现的不够到位。
比如树林遇蛇那一段,原著里洪七公几句话就让欧阳克服服帖帖,不敢再生歹念,展现的是洪帮主一代宗师的气场和一帮之主的威势,而在这里欧阳克第二次见面时居然还敢说“我劝老前辈最好不要管这件事”。
欧阳克根本就只是稍有忌惮却不放在心里,在原著里欧阳克强抢民女之后遇见洪七公各种耍心眼,摆足了晚辈的姿态就是避免和洪七公动手,更别说他要是敢当着洪七公的面抢蓉儿,七公找个理由打断他一条腿他都不敢抱怨,毕竟你强抢黄蓉一次就把东邪和北丐都得罪了,可是这里表现的真是奇怪。
总的来说,剧情改编一开始相当不错,但是后面剧情改编也有多数下滑的地方,特别是杨康和穆念慈的戏份,让我个人观影体验反差一直太大,有好到让我中毒看个十遍八遍的片段,也有让我化身桌面清理大师的片段。靖蓉的改编实在太好了,但是康慈实在太烂。上一集还是辣眼睛的穆念慈跳崖,下一集就是还原经典的靖蓉求药:“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
《射雕》又翻拍了,别提其它经典版本,它能否超越17版
其实从17版的结果来看,观众倒也不是排斥翻拍,还是要看是否走心,根据上面的分析,演员选择是否合适,剧情改编在尊重原著和改编合适层面,再到制作上面是否有诚意是最大的点。
最新版本之前也分析过,可能突破这些年翻拍金庸剧的窠臼走向一条新路。
它分成了五个单元,目前这个演员选择有好有坏,但剧情改编上就可能会着重去表现东邪西毒,王重阳那些重要的配角,这避免了还原原著没有惊喜,改编原著太辣眼睛这个问题,当然前提是要改编得好。至于制作层面五个导演在国产剧里都是顶级的,目前来看制作还算精良,但最终结果如何还得等正片出来了。
最后,你最喜欢哪个版本的《射雕》,又是否看好《新射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