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作品荷塘月色是散文吗(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1)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荷塘月色》脍炙人口,被收录于中学语文教材中,受到人们的喜欢。

1927年1月,朱自清来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此时的他单独而来,住在清华园的古月堂,家眷仍然留居白马湖,7月他创作了散文《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能通过细密观察或深入体味,委婉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他的散文和随笔抒发真挚感情,可以说,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感,《荷塘月色》散文之美便在其中。

就是这样一篇优美的好文,莫言竟然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病态的唯美”休闲文章。莫言的小说我读过,莫言的散文我也读过,可以说,莫言的散文与朱自清的散文差别不是相差一个档次上,读朱自清的散文给人点以激情和美的享受,读了莫言的文章呢?使人看不到阳光,这就是差别。

朱自清作品荷塘月色是散文吗(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2)

莫言《卖白菜》的散文也是被某省编入学生材材读物的,我读过好几遍,觉得此文华而不实,找不到亮点,他将人物刻画得有点太过,读罢感到不是很爽。

莫言的《卖白菜》文中有三个人物,莫言的母亲;莫言自己;买白菜的那个老太太。1967年,莫言有12岁,他母亲有40来岁,在去卖白菜的路上,全是莫言拿着装有3棵白菜的篓子。不过,3棵白菜也不是很重的,一棵白菜5斤重,3棵白菜大约也就15斤左右。

莫言和他母亲到了集市后,遇到买白菜的老太太也是熟人,但莫言母亲菜价要的还是很高。一是熟人;二是白菜又是自家种的,莫言母亲就不能叫个实在价,这点令人不解。这老太太想:你买的白菜太贵,我就多折一点白菜叶,以此来求个心理平衡。

朱自清作品荷塘月色是散文吗(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3)

莫言的母亲自己不算账,偏要莫言这个小孩子来算。她家104棵白菜,已经卖了101棵,可见,莫言母亲已经是卖白菜的老手,对这等小卖买算账已是熟记于心。莫言的母亲也没有对孩子算出来的账进行复核下,让莫言多算了老太太的一角钱。

可见,莫言的自私心理一目了然,他见那个老太太买白菜摘掉白菜帮子时,对老人便也没有了好感,莫言在文中说:“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莫言计上心来,在算白菜价时便多算了老太太一角钱,可见,莫言的心肠很“窄”。

朱自清作品荷塘月色是散文吗(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4)

莫言的散文就是如此境界,没有美,更不能给人阳光心态,他竟然把朱自清优美散文说是“病态的唯美”休闲文章,可不看看自己写的是些什么文章。

不过答案也很明确,莫言自己这样说过:据说写散文、随笔要有思想,我没有思想,有的只是一些粗俗的胡思乱想;据说写散文、随笔要有学问,我没有学问,有的只是一些道听中途说野语村言。莫说这些话看起来是他自我谦虚,实则是他和一种自大和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