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昨晚和爱人一起在小区散步消食,抬头就看见了一轮大大的月亮,随口说出一句“月是故乡明”的诗句这种类似情况经常也会出现,多年前笔者和一些朋友去新疆自驾游,有一天傍晚时分经过一个小村庄,看见大漠中一条笔直的炊烟立在半空中,当时也随口说出了“大漠孤烟直”的诗句,现实中会偶然中发现诗句中的情景,很有意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月是故乡明出自哪里?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里(为什么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里

今天是中秋节,昨晚和爱人一起在小区散步消食,抬头就看见了一轮大大的月亮,随口说出一句“月是故乡明”的诗句。这种类似情况经常也会出现,多年前笔者和一些朋友去新疆自驾游,有一天傍晚时分经过一个小村庄,看见大漠中一条笔直的炊烟立在半空中,当时也随口说出了“大漠孤烟直”的诗句,现实中会偶然中发现诗句中的情景,很有意思。

相对于“大漠孤烟直”中的直观,“月是故乡明”却加入了很多其他非现实的因素。那么,明明是同一轮月亮,为什么还是故乡的更加明亮皎洁?

解释这个现象,可以分别从文化、经历、气候和节日氛围等方面进行说明。

1. 文化传承

“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在《月夜忆舍弟》诗歌中的名句,前一句是“露从今夜白”,讲的是安史之乱后对于不知下落的弟弟们的思念之情。中国有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这些著名诗词我们可能没法记清楚诗歌的全部内容,但是某些名句却是耳熟能详的,已经深深地进入心中,融入血液。正如网络中有流行语所说“你吃过的饭,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终有一天会以某种形式再次出现的。”

2. 个人经历

小时候,我们大多数都会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陪伴养育我们长大,也感受到家人的浓浓的亲情和家庭的温暖。长大后,我们无论为了知识外出求学,还是为了生存和事业发展远走他乡。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感悟,远走他乡后的自己偶尔会感到很孤独寂寞,强烈的对比之下,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3. 气候时节

按照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时令节气规矩,立秋后气温就会逐步下降,夏天炎热的气候会逐步消失,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秋分是农历八月上旬,寒露也是八月的下旬,中秋节处于秋分和寒露之间,这个季节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晚上气温较低,秋高气爽,这个时候的人少了夏天的烦躁,多了一份内心的宁静,心静下来才会去观察月亮,也才会思考。

4. 节日氛围

中秋节是相当于春节的第二个节日,相同之处是都会讲团圆,春节的团圆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外出求学和工作的人们大多数都会回家团聚,而中秋节和家人的团聚却比较困难,虽然现在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都更加高效便捷,但现实是出于诸多原因比如工作加班、疫情管控等,就没法回家团聚,身边充满了节日信息的饱和轰炸,此时此刻的游子就会更加思念家乡。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总有不同的心情,中秋的明月象征团圆,远在他乡的游子,只能通过同一个月亮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这一份对家人和家国的情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载体,也是华夏儿女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