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向来都是社稷民生的大事。

而在现代的中国,身边似乎安康喜乐,早已没有了缺粮食这样的问题,大家都能吃饱饭。

这样的太平盛世,主要归功于一位伟大的人物——袁隆平

袁隆平在古代能封神吗(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1)

这位广为人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人饥荒的问题,是备受尊敬的功德之人。

但其实,在清朝乾隆时期,也有像袁老一样,功德无量的大人物——陈振龙。

他也曾解决了清朝人口稀少、人们饥荒挨饿的大问题,并被写入历史,以供后人敬仰。

学识有加,却走上经商道路

众所周知,在古代,经商的人是没什么地位的。

所谓“士、农、工、商”,排名第一的是学士,最后才是商人。但凡有些抱负的人,都想考个进士,光宗耀祖,陈振龙也不例外。

袁隆平在古代能封神吗(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2)

父亲本身也是有学识之人,加上家族也是政府官员的亲戚,于是陈振龙从小就耳濡目染,爱好读书,并精通诗词。年少仅20岁的他就考取了秀才,为祖上增添了不少光彩。

但后来,经过多次深造考试,陈振龙却屡屡考不中心中所想,心灰意冷之下,他决定放弃深造进入官场的道路,另寻其他道路发展。

偶然的机会下,陈振龙意外发现,自己竟然还有经商的头脑。

住在靠海的福建,周围的人几乎都以捕鱼为生,没吃过什么好的食物。

袁隆平在古代能封神吗(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3)

在那时,只要没有天灾,人们的生活就是平静的;但如果遭遇旱灾,那就是要挨饿的。

本就有勇有谋的陈振龙,经商有道,很快就通过做买卖,积累了不少财富,渐渐地,他开始有了拓展海外业务的想法。

一番考虑之后,陈振龙迅速启程,去了远方的吕宋国

远方“寻宝”,带回祖国家乡

吕宋国,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菲律宾,那时还是西班牙人的地盘。

袁隆平在古代能封神吗(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4)

刚到吕宋国时,陈振龙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这里的很多东西,自己连见都没有见过,陈振龙心里很是兴奋,开始四处寻找“商机”。

那时的吕宋国,盛产朱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番薯。街边巷里,小贩们烤朱薯的味道很是香浓。陈振龙好奇,买了一个,细细品尝起来。

朱薯软绵香浓,一口下去都是满足,很快就让陈振龙填饱了肚子,味道很是独特。

经过打听,陈振龙了解到,朱薯的种植条件简单,就算是在干旱的沙漠也能种植,并能大规模生产,很适合作为粮食来填饱肚子。

袁隆平在古代能封神吗(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5)

陈振龙回想起,在自己的家乡,因为靠近海,天气变化莫测,倘若遭遇天灾时,人们常常一点食物都收获不了,挨饿的情况比比皆是。

要是能把这朱薯,带回家乡种植,岂不是能大大解决饥荒问题?

但那时的吕宋国,由西班牙人掌管,对朱薯这种食物管控十分严格。

来过这儿的人很多,但却没有人能够带着这个藤蔓生长的庄稼离开。大家都只能观望,无法“复制”。

这也给陈振龙下了一道难题,他也想把朱薯的藤蔓带回家乡。

袁隆平在古代能封神吗(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6)

于是,陈振龙开始想办法,直到一次在沙滩上,他看到了一根粗壮的麻绳。突然他灵机一动,反正只需要把藤蔓带回去种植,那缠绕在麻绳里,藏起来带走不就可以了?

经过几次测试,确认是可以操作的,于是陈振龙迅速买来朱薯的藤蔓,顺着方向缠绕在麻绳里,将其伪装起来,顺利地将藤蔓带回了中国福建。

深究种植,帮助度过旱灾

回到福建后,陈振龙并没有闲着,整整四个月的时间,他都在钻研,如何种植带回来的藤蔓。终于,陈振龙琢磨出了植物的秉性与种植方法,顺利地让朱薯生根发芽,布满整个田地。

袁隆平在古代能封神吗(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7)

那可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种植后,任凭风吹雨打,都坚强地生长在地里。就算是看几眼,也让陈振龙心生欢喜

好景不长,1953年的时候,福建地区突然爆发旱灾,人们种植在地里的庄稼颗粒未收,全部因为天灾而将死殆尽,家乡随时面临着,闹饥荒饿肚子的恶况。

陈振龙听闻此事,立马想到自己钻研的朱薯,能帮上大忙。

于是,他找到福建的巡抚金学曾,向他详细讲述了,种植朱薯这种根茎植物的好处,希望能得到推广,以帮助解决饥荒的问题。

袁隆平在古代能封神吗(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8)

而陈振龙也慷慨解囊,毫无保留地向大家讲诉,自己种植朱薯的心得,并写了一部介绍朱薯来源的书——《海外新传》。至此,朱薯这种植物得以推广,家家户户都种植起来。

清朝乾隆时期,朱薯的种植被大力推行,每年,它的产量甚至有3000万吨。

因旱灾等原因,造成各地的饥荒问题,也终于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清朝人口数量直升,最终达到3亿人口,实在是古时人口增长的一大壮举。

结语

清朝时,人民因福建巡抚金学曾,曾大力推广过该根茎植物,还一度称朱薯为“金薯”,用以赞扬金学曾,为官为民的明智决定。

袁隆平在古代能封神吗(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9)

但却没想到,陈振龙才是这背后的功臣。

光是想到,以前的人们,因为闹饥荒,肚子都没法填饱,就让人觉得很是难受。而陈振龙虽然不为官,但也时刻心系百姓。

陈振龙去到遥远的吕宋国,本是为了经商谋发展,但遇见了能改善民生的好事,首先就想到了,要带回家乡,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觉悟啊!

就如现代,我们尊敬袁隆平先生一般,我们也非常应该感谢,古时候的陈振龙。

袁隆平在古代能封神吗(古代版袁隆平冒死从国外)(10)

要不是有陈振龙的心心念念,能想到用朱薯这种植物,帮助解决温饱问题。大概还要多年以后,朱薯才能被传入中国。那对于老百姓老说,又该是怎样痛苦难熬的几年呀!

但我们相信,历史会铭记陈振龙的付出,也会教会后人,继续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而他始终心系百姓,时刻想着,报答家乡恩情的伟大品质,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