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接手了一个虾塘,邀请我们全家去捕虾。刚好也长点见识,欣然前往。
傍晚时分,太阳西下,暑气渐消。到了沿浦镇岭尾村时,发现这里面貌焕然一新。新建的沿浦湾海岸公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利用防洪堤,修建而成塑胶健身步行道,红蓝相间,格外惹眼。
我们行驶在防洪堤内侧的水泥公路上,海风扑面而来,呼啸而过,甚是惬意。一方方虾塘,面积约在30亩左右,在海风的吹拂下,映着夕阳,波光粼粼,蔚为壮观。
下车穿过一条窄窄的塘堤,通过一条木板搭建的简易小桥,便到了小妹家的虾塘。这是一个占地25亩左右的海塘,饲养着对虾、黑虾。
用竹子和木板搭建的简易平台,上面架设一个虾罾,这个捕虾装置构造非常巧妙。由四根长五米多的竹子构成一个正方形框架,下面系着一张四米多的细网,构成一个捕捉装置。驱动设备由四根竹子两两一组,两根竹子一头系在捕捉设置的上端的连接处,另两根顶端交叉连接,往岸上延伸,作为动力臂。整个驱动装置成一个“V”字形,上端用手指粗细的尼龙绳相连,下端穿在栈道上的钢管上,作为一个支点。根据杠杆原理,只要用力按下动力臂,通过尼龙绳的传递作用,整个捕捉装置就被抬高,网兜就会脱离水面。
根据小妹的示范,妻子迫不及待地试了一下,果然没用多大的力气,就提起了这张看似笨重的大网。用一个铁勾挂住动力臂,整个虾罾就悬在空中,受到惊吓的对虾,在网里拼命地跳跃着。腾出手来的妻子,拿起抄网,把个头较大的对虾,尽囊其中,然后再倒入栈道另一侧的大网兜中。我不解:“这作何用?”妹妹告诉我:“我们是把个头大的对虾捕捉上来,临时放到这里,次日再把网提起,用抄网把对虾捞上来,就方便多了,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了。”
捕捉几次,大虾不多。妹妹告诉我们,虾苗饲养的时间太短,可能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为了让我们开开眼界,妹夫用竹篙撑着一叶“扁舟”,其实是用铝合金和泡沫塑料拼接而成的一个简易装置,据说是废旧雷达的外壳,带着两张地笼网。只见他轻轻一撑,“扁舟”就应声而行,选一个合适地方,把竹篙往泥里一插,扁舟便停止不动。轻轻放下一张地笼,旁边插上一根竹竿,把地笼口系在上面。驾舟另寻他处,操作同前。
然后就是耐心等待!反正闲着无聊,我们正好到滩涂玩一会儿。恰好退潮时刻。一片滩涂,如同一片荒漠,在尽头处才看到一线海水,与山紧紧相接。纵横交错的滩涂上,尽是海边人用泥马讨海时,留下的印记,如同一幅古朴的山水画卷。远处的竹竿,便是人们种植的紫菜行了。这里的紫菜品质上乘,是渔民们发家致富的摇钱树,也是人们的希望所在。
天色不早了,堤坝的台阶旁,摆满了清洗干净的泥马。突发冲动,跃跃欲试,“我为泥狂”一回,但理智让我冷静下来,怕弄脏了衣服,只好作罢!
地上、石头堆旁,尽是招潮蟹,肆无忌惮,横行霸道,目中无人。待我们伸手靠近时,却倏忽一下,从手边溜过。看着那招潮蟹挥动着的螯,有所顾忌,不敢撑开双手掌直接去捂。等我们既要保全自己,又要采取围攻之势,它们却早已穿过空隙,跑到布满雀嘴、牡蛎的礁石旁,闲庭信步。看着如同荆棘般的礁石,我们只能望而却步。
华灯初上,这条滨海健身步道,散步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三五成群,扶老携幼。面朝大海,悠闲地吹着凉爽的海风,一天劳作的疲劳,随风而逝。据了解,这里即将建成绿能小镇,届时,这里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也将更上一个台阶。风景这边独好,我们期待着。
时间过了差不多了,我们回到虾塘,小妹告诉我们捕虾技巧,把电筒灯光照射到虾罾上,可以吸引更多的对虾。可能是我们过于心急,对虾还没长大呢!试过几网,仍是小虾居多,我们不予理睬,让小虾继续去“撒欢”。
期待妹夫的战果,两个地笼,如出一辙,大虾仍然不多!
“由于种种原因,今天对虾数量减少,与往年相差很大。以前一网虾罾上来,就可以听到大虾跳跃的声音,铿锵有力,那感觉实在很好。因为我们用小杂鱼之类的‘货子’来喂养对虾,肉质更筋道更有嚼劲,销量很好。今年我父亲年龄大了,让我们接手,不知今年究竟会如何?”妹夫有点担忧道。
用抄网从旁边的网兜里捞上亲自捕捉来的大对虾,装上塑料袋子,我们满载而归。清洗干净,加盐加水,大火烧开,不需任何调料,起锅即可。
虾之鲜,海之韵。大快朵颐一番,余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