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曾深受失眠困扰。

脑子里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快快睡着,可就是毫无睡意,眼看着窗外从一片黑暗变得灰白朦胧,再到一切透亮,那是一种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的痛楚。

关于失眠,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说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段时间,她的丈夫晚上总是无法入睡。他试了些常见的偏方,比如喝洋甘菊或吃天然药草成份的安眠药,但一点效果也没有。

有一天,夫妻二人来到一家唱片行,丈夫随口说了一句晚上睡不着,唱片行的老板便推荐了一张CD,并信誓旦旦地说这是帮助入睡的好东西。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1)

结果真的很神奇,丈夫听了那张CD后,睡得很好。

看来,选择对的音乐,的确对人的睡眠具有疗愈的作用。这之后,蕾秋·乔伊斯和丈夫成了这家唱片行的常客。

再后来,夫妻俩人因忙于工作,很久没有光临那家店。等到他们再次登门的时候,才发现店去楼空。

因为那段暖心的经历,也是为了纪念那家消失了的唱片行,蕾秋·乔伊斯决定写一本书,讲述一个关于爱与疗伤愈的故事,书名就叫《奇迹唱片行》。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2)

一家只卖黑胶唱片的店,以及一个奇怪的店老板。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英国,故事的主人公,他是唱片行的老板,名叫弗兰克,这是一个奇怪的男人。

他的“奇怪”,一是表现在他对黑胶唱片的热爱与执着。

上世纪八十年代走向尾端,整个音乐市场正是CD大行其道的时候,不仅进价划算,有各种优惠奖励措施,而且销量又大,比卖传统的黑胶唱片挣钱多了。

弗兰克却坚持不卖CD,他把CD看作是小孩子的玩具。为此,他还特地在店门外的玻璃上贴了张手绘海报,上面写着:任何音乐应有尽有!欢迎入内!仅售黑胶唱片!!

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即使店里生意逐渐变得惨淡,他依然坚持初心。他甚至不惜高价购入黑胶唱片,甘心承担亏钱的风险。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3)

无怪乎,了解他的人,这么评价他对CD的态度:让他卖CD,不如让他死了算了。

除了对黑胶唱片的执着与热爱,他的“奇怪”,还表现在他的感情观。

他是个高大却又温柔的中年男子,有人爱慕他,有人向他未好,可他不为所动。女人对他越是表现得越亲密,他越是想逃。

他抱着一辈子单身的想法,只想与音乐共生。

弗兰克的“奇怪”,还因为他有一项常人所不及的“特异功能”——他会针对不同的人,推荐适合的音乐。什么样的顾客适合听什么样的音乐才可以改善坏心情,摆脱坏情绪,他一目了然。

他帮助顾客挨过病痛、悲伤、失业、失恋等各种人生低潮,这些人在听了他挑选的音乐后,都视他为奇迹。那种感觉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方,总是能药到病除。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4)

一个抱定单身主义的男人,却遇到了真爱。

抱定单身主义的弗兰克,猝不及防地陷入了暗恋。

冬日里的一天,一个长相秀丽、身穿绿色大衣的年轻女人,晕倒在了弗兰克的店门外。

当女子睁开眼,那双如黑胶般漆黑的大眼睛与弗兰克相望的一刹那,弗兰克顿觉自己如遭电击,他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对这个女人竟然一见钟情。

这是个谜一样的女人,她有个好听的名字——伊尔莎。

她不是本地人,来自于德国。

她不是单身,听说快结婚了。

也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长得像明星,却又精于维修。

她还一直带着一双白色手套,连写字的时候也不肯摘下。

隔一段时间,她会露一次面。

连旁人都看得出来,她爱上了弗兰克。

弗兰克却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他一边躲避,一边又热切期盼着伊尔莎的出现。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5)

直到伊尔莎恳请弗兰克为她上课,教她音乐。俩人来往增多,关系也日渐亲密。伊尔莎身上那些谜一样的问题一一得到答案。

她来自德国,她还是单身,她根本没有未婚夫。准确点说,原本是有这么一个人,可伊尔莎并不喜欢他,也许是为了逃离,她选择了只身一人来到英国。

她不是明星,她是小提琴家。

在她21岁的时候,便已录制了人生第一张唱片,并且风靡一时。

只是后来,她无法再继续拉小提琴,因为她的手出了问题,这也是她为什么每次出现都必戴手套的原因。

她的手指头中央的关节高高鼓起,一路肿胀到整个手指;中指无弯曲,直挺挺地矗立着,大拇指向右歪斜……

而手部的所有变化,起源于多年前的关节炎。随着时间流逝,手指变得越来越糟,她不得不被迫告别了小提琴。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6)

伊尔莎的神秘面目被彻底揭开后,她还坦诚了心底一个最大的秘密——她爱弗兰克,从第一次见到弗兰克那天起,她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像熊一样高大,又像猫一样温柔的男人。

本是你有情我有意的圆满结局,却因为弗兰克的退缩,悲剧收场。

弗兰克拒绝了伊尔莎,伊尔莎伤心欲绝,离开英国,回到了德国。

违背心意的弗兰克很快明白,自己的拒绝是多么的言不由衷,他想找到伊尔莎,向她坦白自己的感情。

谁料天意弄人,当晚,弗兰克的唱片行起了大火,他顾此失彼,彻底失去了伊尔莎的讯息。

无法面对真爱的背后,有一段缺爱的童年经历。

弗兰克先后有过多次恋情,可每次,都不了了之。不是女方的问题,原因在于弗兰克。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7)

只要女友提出那么一点点想要承诺的暗示,弗兰克就会变得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对他来说,直接舍弃爱情、斩断彼此的恋爱关系,远比给予对方承诺要容易许多。

所以,弗兰克是感情上彻头彻尾的逃兵。

再后来,连他自己也开始厌弃这样的自己,他把感情严密地包裹了起来,抱定一人生活的执念,直至终老。

遇见伊尔莎后,他的信念开始动摇。尽管他一直在回避,却还是阻止不了自己的感情,越陷越深。

弗兰克为什么不敢正视并承认自己对伊尔莎的爱呢?为什么此前他在一次又一次的爱情旅程中,都做了一个不光彩的逃跑者?

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从小,弗兰克就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连他的母亲也不知道。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8)

母亲在30岁的时候遇见弗兰克的生父,准确点说,是生父们,因为她同时跟多个异性交往后,生下了弗兰克,所以她自己也不清楚哪个男友才是弗兰克真正的父亲。

弗兰克在母亲的陪伴下长大。

母亲不是一个尽职的女人。她除了热爱音乐,其它方面一无是处。

她不会为弗兰克做精致的餐点,也不会为弗兰克讲睡前故事,甚至,她不允许弗兰克叫她“母亲”,而是要他直呼自己的名字——佩格。

佩格的童年同样不幸福,她是被保姆以及有性格缺陷的家庭教师带大的。她不懂得如何爱别人,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她不知道如何做好一个母亲。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9)

对弗兰克来说,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在母亲佩格的影响下,自己也疯狂爱上了音乐。

缺爱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

著名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心理咨询师于东辉在他的文章《爸爸在月亮上砍树》一书中曾举过这么一个例子:

一个小男孩问妈妈:“爸爸在哪里呢?为什么还不回家呢?”

妈妈安慰说:“爸爸爬到了月亮上面,在砍树呢!“

事实上,孩子的爸爸早几年就去世了。

妈妈不忍心告诉儿子真相,于是,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这个谎言让儿子的心定了下来,尽管天天住在一个漏水的破旧房子里,尽管生活艰辛,可是只要到了夜晚,他就会微笑地看着月亮,他相信爸爸正在月亮上看着他。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10)

几年后,妈妈也去世了,男孩伤心不已,可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

随着年龄增长,他明白了“爸爸在月亮上砍树”只是妈妈善意编织的谎言。

可神奇的是,每当他遇到挫折和困难,只要抬头仰望月亮,心里便会有暖意涌起,仿佛父母真的站在月亮上,目光慈祥地遥望着他。

几十年后,男孩成了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老板,他的人生之路没有因为缺失的爱而影响,他走得坚定,走得从容。

心中有爱、有向往的孩子,会充满力量。

孩子小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爱他,就够了,他就满足了。

可是三岁以后的孩子,会渴望同时拥有爸爸妈妈的爱,对孩子来说,这样的爱才堪称完整。

对弗兰克来说,他缺失父爱,同样,他也缺失母爱。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11)

母亲佩格并不知道如何做才算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她只是随心而为,她喜欢音乐,所以只会跟儿子讲音乐。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

对于每个人而言,妈妈都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重要客体,而承载母爱的其他客体则是过渡客体。

客体是什么?它相对“自我”而言,是与“自己”建立关系的其他人乃至万事万物。

女儿小时候,特别钟爱一件穿旧了的灰色T恤。尽管旧了、小了,可她就是不舍得扔掉,每天拖着这件衣服走来走去,还总把衣服凑到鼻子下闻着,一脸享受的样子,说是有妈妈的味道。

当时不理解,后来懂了,那是因为女儿借T恤感受到了母爱的传递。

就好比弗兰克,母爱在用音乐的形式传递,音乐成了母爱载体,而他也很自然地把音乐当成了可以替代的母爱。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12)

假使真正的母爱力量不够,就会导致一个结果——他对音乐过于执着,而对其他事物则变得茫然不知所措。

简而言之,获得的母爱越少,就越会痴迷于母爱载体。

弗兰克面对真爱,只会落荒而逃,就因他自小缺爱。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要形成稳定的安全感,需要一个前提,三岁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没有严重的分离,并且与妈妈的关系具有很高的质量。

弗兰克自小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看似没有严重的分离,可母亲精神和情感上的疏离,给他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有一位妈妈,她找到武志红,自称从未跟女儿有长时间的分离,也读了很多育儿书,也尽可能用书上的办法与女儿相处,跟女儿的关系却一点不好。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13)

通过叙述,武志红发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位妈妈很少和女儿拥抱。

说起来,原因源自这位妈妈自己的童年。她十岁前不跟父母一起生活,得不到拥抱,最后变成惧怕并抵制拥抱。

弗兰克何尝不是如此?有佩格这样的母亲,他永远无法当个正常人,永远无法像常人一样去爱、去生活,这大概已经刻在了弗兰克的基因里。

这正应了那句著名的话:如果童年幸福,我们就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越害怕什么,越要勇于面对。

《奇迹唱片行》的结尾是温暖的。

在伊尔莎的努力下,弗兰克重获幸福,他们走到了一起,并且重新开了一家唱片行。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14)

店里不只售卖黑胶唱片,还有CD,这也意味着在伊尔莎的影响下,弗兰克从童年缺爱的黑洞里走了出来,他的人生迈向了正轨。

伊尔莎是如何打开弗兰克的心门呢?

原来,在弗兰克的母亲去世后,他曾独自走过一段漫长又灰暗的人生之路。

他不敢听母亲生前最钟爱的那支曲子。即使在母亲离开几十年后,他也依旧无法改变,对他来说,那是一种巨大的痛苦,是他不能承受的痛。

然而,最终打开弗兰克心结的,正是这支曲子。

当伊尔莎率领众人在弗兰克面前唱起这支曲子时,弗兰克由恐惧变得震惊,再到接受,直至惊喜。

你缺爱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数成年人“缺爱”,寻其本源,缺的并非是同龄人的爱,而是“父母的爱”。

如何改善?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操作:

1、 脱敏疗法。

我们必须明白,正因为对爱一味采取逃避的态度,才无法跟过去告别,所以,需要正视伤害。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脱敏疗法。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15)

打个比方,假如你习惯一个人独处,可你并不喜欢这样的状态,想要寻求改变,不如选择多出去走走,多与人交谈,从心理上接受并习惯这种变化。

2、不要沉迷于过去,选择换位思考。

对于童年缺失父爱母爱的人来说,选择释怀,不怪罪、不埋怨父母,是必须经历的一步。

易地而处,尝试着理解父母的立场与处境,选择与父母和解,其实也是与自己和解。

3、 无条件爱自己。

从小缺爱的人,敏感又脆弱,他们往往渴望爱又害怕爱,面对亲密关系时,他们要么选择逃避,要么容易患得患失。

他们缺乏安全感,他们也比较悲观,他们更不懂得如何爱自己。

别把缺爱当成缺陷,不要自我贬低,不要认为自己不值得。放下焦虑,让自己变得平和,多照顾自己的感受,把爱和关注落实到自己的生活里。

遇到真爱你会放手吗(他为什么选择逃离)(16)

4、 拒绝自我封闭,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联接。

缺爱的人,总是选择一种低到尘埃、丧失尊严的姿态,他们遇到挫折,往往选择忍受,成了不会哭的孩子。

长此以往,他们愧疚、不安,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把自己安置在一个密闭的精神空间里。

要相信,这个世上总有人爱你,因为这份爱,你一定会变得更好,更幸福。

美国作家道格拉斯·布洛赫说:“让周围的人真正听到我们的声音,真正看到我们,真正把我们记挂在心里。要获得生理的平静,我们需要安全感。而友谊和爱就可以给我们安全感。”

也许是老师、长辈,也许是同学、同事、朋友,他们当中一定有人对你充满关爱,尝试与他们多沟通、交流,建立基本的信任与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