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即“俗话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提炼出来的简短语言,通俗易懂又道理深刻,所以广泛流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西游记故事中的共同套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故事中的共同套路(简单解读西游记里的俗语)

西游记故事中的共同套路

俗语,即“俗话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提炼出来的简短语言,通俗易懂又道理深刻,所以广泛流传。

《西游记》里有上百条俗语,今结合原文,简单解读,以飨读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原为佛教偈语。《西游记》引作:“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第六十四回)百尺竿头,喻修行已很高,但还须追求最高境界。现借指不能满足已有成绩,要继续进步。古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半路上出家】

出家,原指当和尚、尼姑。借指改行。成语省作:半路出家。《西游记》:“(八戒道)好儿子!有些灵性!你怎么就晓得老爷是半路上出家的?”(第三十二回)

【扁担无钉两头塌】

借指两头落空。一作:扁担没扎,两头打塌。《西游记》:“我理会得。但你去,讨得讨不得,趁早回来,不要弄做尖担担柴两头脱也。”(第五十七回)

【不敢说半个不字】

意为不敢反对。一作:不敢说半句话。《西游记》:“你孙外公在这里也!快早还我师父,两无毁伤,若道半个不字,我教你死无葬身之地!”(第五十回)

【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

讽刺自以为身分很高,有面子。《西游记》:“行者笑道:‘该与不该,烦为引奏引奏,看老孙的人情何如。’葛仙翁道:‘俗语云: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八十七回)

【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了】

意即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尽了最大的努力。《西游记》:“难!难!难!战不胜他!吃奶的气力也使尽了,只绷得个手平。”(第二十二回)

【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

有的人吃不了,有的人没的吃。又指贫富不均。厨中,一作“家中”。古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西游记》:“施主,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贫僧是东土来,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在路饥渴了,家中有锅巴冷饭,千万化些儿救口。”(第五十七回)

【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一家人相打不断,但关系也打不断;邻居相骂不断,但关系也骂不断。谓自己人经常争吵没有关系。《西游记》:“没事!没事!我们与他亲家礼道的,他便不好生怪。常言道: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大家耍子,怕他怎的?”(第九十四回)

【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汤、水均为液态,意即从哪里来,还到哪里去,怎自么来的,还怎么去。也有来得容易,去得快的意思。《西游记》:“(八戒道)这正是俗语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如今难得他扇子,如何保得师父过山?且回去,转路走他娘罢”(第六十一回)

【得胜的猫儿欢似虎】

喻陶醉于胜利。成语:得意忘形。《西游记》:,“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着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第六十一回)

【东说向东,西说向西】

指没有主见。《西游记》:“那国王着实昏乱,东说向东,西四向西,真个收了关文。”(第四十六回)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谓好事遇到不多,坏事遇到不少。着重指接连遇到不幸。《西游记》:“那孽龙在于深涧中,坐卧不宁,心中思想道: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带条死难,不上一年,在此随缘度日,又撞着这般个泼魔,他来害我!”(第十五回)

【干鱼不能给猫做枕头】谓不值得信任。《西游记》:“你好痴哑,常言道:干鱼可好与猫儿作枕头?”(第五十五回)

【告人死罪得死罪】

谓告状事关重大,应慎重。

《西游记》:“哥啊,常言道:告人死罪得死罪。须是理顺,方可为之。况御状又岂是可轻易告的?你且与我说,怎的告他。”(第八十三回)

【鬼也怕恶人】

意即谁都怕厉害的人。

《西游记》:“(三藏道)你这个呆子,好不晓尖礼!常言道:鬼也怕恶人哩。”(第三十六回)

【过耳之言,不可听信】

指说话没有什么根据,不必信以为真。

《西游记》:“大王且息怒。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听信。大王此去,必有云从,必有雨助,恐惊了长安黎庶,上天见责。大王隐显莫测,变化无方,但只变一秀士,到长安城内,访问一番。果有此辈,容加诛灭不迟;若无此辈,可不是妄害他人也?”(第十回)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一指天地广阔,人的活动不受限制。个节自种《西游记》:“吓得三藏跳下马来,打个问讯道:老菩萨,古人云: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怎么西进便没路了?’”(第八十四回)

【好汉子不赶乏兔儿】

赶乏兔儿,显不出是好汉。谓比赛应该公平。

《西游记》:“行者情知是要取铃铛,收了铁棒道:‘好汉子不赶乏兔儿,你去,你去,吃饱些,好来领死!”(第七十一回)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谓借东西要守信用。

《西游记》:“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第十六回)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不易被人知道,坏事易被人知道。意在要人谨慎。《西游记》:“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象我如今正佛门,你就不晓的了!”(第七十三回)

【好事多磨难】

谓做成一件事不容易,往往要经过很多曲折,很多努力。成语省作:好事多磨。

《西游记》:“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象唐僧西向时?”(第二十回)

【好死不如赖活】

原义为:活着比死了强。这是一种怕死的思想。成语:贪生怕死。

《西游记》:“老婆道:‘好死不如恶活。但留我命,凭你教做什么。’”(第六十三回)

【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拖木头造寺。寺、事同音借用,谓出了事,出了问题。

《西游记》:“(太子道)这是玉旨来拿你,不当小可。我父子只为受了一炷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尚出了寺!”(第八十三回)

【恨不得天也许下边】

谓发誓保证。

《西游记》:“那呆子听见饶了,恨不得天也许下半边,道:哥啊,这个都在老猪身上。”(第八十一回)

【虎老雄心在】

喻人年老,意志未衰。成语:老当益壮。古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西游记》:“好行者,他虎瘦雄心还在,人自然的气象昂昂,声音朗朗道:见我怎的?”(第三十三回)

【虎毒不吃儿】

借指人狠毒也不能伤害亲近的人。一作:虎毒不食子。

《西游记》:“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第二十七回)

【画虎不成反类犬】

谓目标太高达不到,事情反而做糟了。成语:弄巧成拙。

《西游记》:“行者笑道: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无力量,使不得我们的兵器,恐学之不精,画虎不成反类狗也…”(第八十八回)

【黄昏不得睡,五更不得眠】

谓起早睡晚,忙碌。

《西游记》:“(行者又笑道)越不停当!但说要了田,就要养马当差,纳粮办草,黄昏不得睡,五更不得眠。好倒弄杀人也!”(第六十七回)

【黄梅不落青梅落】

比喻年轻人夭折。类似的:黄泉路上无老少,黄叶不掉。

《西游记》:“三藏闻言,止不住腮边泪下,道:这正是古人云:黄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没儿人。”(第四十七回)

【皇帝轮流的,明年到我家】

封建社会中多次发生改朝换代的事,这句话反映了这种历史变化。意即人人有份,轮着来。

《西游记》:“(大圣道)他虽年幼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第七回)

【皇帝身上也有三个御虱】

意即一般人身上有虱子不稀奇,没关系。引伸为:有点几缺点、不足,没有什么可笑的。《西游记》:“(笑道)大王何为出丑?常言道:皇帝身上也有三个御虱哩。且脱下衣服来,等我替你捉。”(第七十一回)

【会的不忙,忙的不会】。

前后两句互相反衬。意即会的镇静,不会的就忙乱。《西游记》:“行者正是会家不忙,掣铁棒,劈面相迎。”(第七十六回)

【鸡儿不吃无工之食】

谓不能白得好处。

《西游记》:“(行者道)贤弟,常言道:鸡儿不吃无工之食。你我进门,感承盛斋,你还嚷吃不饱哩怎么就不与人家救些患难?”(第四十七回)

【口里摆菜碟儿】

谓假意招待,只是嘴上说说。

《西游记》:“太师切莫要口里摆菜碟儿。既然我们许诺,且教你主先安排一席,与我们吃酒如何?”(第五十四回)

【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谓跟人说什么,与他自己有关。

《西游记》:“这和尚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必有降妖之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邪,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第二十九回)

【留得在,落得怪】

谓好意挽留,反落埋怨。

《西游记》:“(八戒道)师父,不要拿过了班儿。常言道:留得在,落得怪。我们且住一个月人,了了他母子的愿心也罢了,只管忙怎的?”(第九十六回)

【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听】

谓说话时走漏消息。一作:只知路上说话,不知草里有人。类似的:灯光里说话,暗里有人听。成语:隔墙有耳。

《西游记》:“这正是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听。原来这泾河水府有一个巡水的夜叉,听见了百下百着之言,急转水晶宫,慌忙报于龙王…”(第十回)

【鹭鸶不吃鹭鸶肉】

谓同类不相伤。

《西游记》:“三藏见他发怒,恐怕那童子回言,斗起祸来。便道:悟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乱他做什…”(第二十四回)

【买一个饶一个】

指额外的收获。反义作,卖一个搭一个。《西游记》:“(虎怪道)你师父是我拿了,要与我大王做顿下饭。你识晓倒,回去罢!不然,拿住你,一齐凑吃,却不是买一个又饶一个?”(第二十回)

【猫咬尿泡空欢喜】

借指希望落空。

《西游记》:“你看那娘娘一片云情雨意,哄得那妖王骨软筋麻。只是没福,不得沾身。可怜!真‘猫咬尿泡空欢喜’!”(第七十一回)

【明人不做暗事】

谓既然正确,就不用鬼鬼祟祟。

《西游记》:“我不是夜耗子成精。明人不做暗事。吾乃齐天大圣临凡,保唐僧往西天取经。”(第八十四回)

【莫替古人担忧】

古人,借指与己无关的人。谓不用为不相干的人担忧。

《西游记》:“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担忧。”(第七十八回)

【皮笊篱,一捞个罄尽】

谓全部拿走。《西游记》:“老官儿,既然晓得老孙的手段,快把金丹拿出来,与我四六分分,还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个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三十九回)

【千口唾沫淹死人】

指经不住多数人的反对。

《坟》:“中国很少这一类人,即使有之,也会被年量大众的唾沫淹死。”(《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西游记》:“洞里这几万妖精,吐唾沫也可淹杀他。”(第七十六回)

【强龙不压地头蛇】

强龙喻势力范围较大的人;地头蛇喻独霸一方的人。谓地头蛇不好对付。”

《西游记》:“(行者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第四十五回)

【强中更有强中手】

赞扬人本领高强出众。

《西游记》:“刘太保前日打的班虎,还与他斗了半日;今日孙悟空不用争持,把这虎一打得稀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第十四回)

【巧者多劳拙者闲】

谓能干的闲不住,不能干的人倒没事做闲着。意即能干的人辛苦。成语:能者多劳。《西游记》:“那呆子笑我哩!正是巧者多劳拙者闲,老孙这般舞弄,他倒自在。”(第四十六回)

【请将不如激将】

请将,将是被动的;激将,能激起他的主动要求。原指下达作战任务,也适用于分配工作。请,一作“点”。

《西游记》:“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第三十一回)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谓不要以貌取人,多指不要因为其貌不扬,就否定一个人。

《西游记》:“孙大圣听见了,厉声高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人得妖贼也?”(第六十二回)

【日食三餐,夜眠一榻】

谓吃饱了睡觉,不干事。

《西游记》:“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第五回)

【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谓容易获得,便不被重视。

《西游记》:“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第二十二回)

【若要好,大作小】

谓要处理好事情,应降低身分、表示谦让,或大事化为小事。

《西游记》:“三藏……哀告道:贤徒啊!此事如何是好?行者道:若要好,大作小。”(第七十八回)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谓亲戚朋友之间应常来常往,否则关系就冷淡了。

《西游记》:“沙和尚笑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什么亲耶?”(第四十回)

【三钱银子买个老驴,自夸骑得】

讽刺夸耀自己的人。

《西游记》:“沙僧上前,把他脸上一抹道:不羞!不羞!好个嘴巴骨子!三钱银子买个老驴,自夸骑得!要是一绣球打着你,就连夜烧“退送纸”也还三道迟了,敢惹你这晦气进门!”(第九十三回)

【扫地恐伤蝼蚁命】

谓不伤害生命。

《西游记》:“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第十四回)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谓人无处不到,困难能够克服。类似的:山高有人走,水深有船行。山再高,总有路;河再宽,总有渡。

《西游记》:“师父说那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第七十四回)

【山不碍路,路自通山】

谓不会没有路走。

《西游记》:“行者笑道:师父这话,也不象走长路的,却似个公子王孙,坐井观天之类。自古道:山不碍路,路自通山。何以言有路无路?”(第八十回)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原为佛教徒的用语。借指好坏都会得到应有的结果。只是时间问题。

《西游记》:“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第十一回)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无处可去,形容绝望。成语:走投无路。

《西游记》:“不须罗噪,但依我分摆:孙大圣和太子同领着兵将下去,我们三人在口上把守,做个里应外合,教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才显些些手段。”(第八十三回)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

借指白送来的东西。

《西游记》:“那妖闻言,呵声笑道:‘这叫做个就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你众小的们,疾忙赶上去,与我拿将来!我这里重重有赏。’”(第二十八回)

【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义同〔人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

《西游记》:“那城里一个小妖儿也没有了。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他见佛祖收了妖王,各自逃生而去。”(第七十七回)

【事不过三】

谓做事再三重复错误,便不能容忍。

《西游记》,“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了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第二十七回)

【事无三不成】

谓再三努力,事情才能办成。《西游记》:“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请救出师父来也。”(第八十三回)

【手插鱼篮避不得腥】

谓做事不能怕担干系。《西游记》:“先锋道:古人说得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第八十六回)

【双拳难敌四手】

两手打不过四只手。成语:寡不敌众。

《西游记》:“行者见两个兄弟遭擒,他自家独立难撑,正是好手不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第七十七回)

【说谎不瞒当乡人】

谓说谎有人知道底细。

《西游记》:“八戒听见,笑道:哥啊,常言道:说谎不瞒当乡人。就来弄虚头,鬼!怎么说降了妖精,就抬轿来送师父,却又来叫战,何也?”(第七十六回)

【说金子眼,说银子傻白,说铜钱腥气】意即不必提钱,提到钱不好。

《西游记》:“何必说要什么谢礼,俗语云:‘说金子幌眼,说银子傻白,说铜钱腥气!’我等乃积德的和尚,决不要钱。”(第六十七回)

【送上门的买卖好做】

谓主动找来,机会难得,方便。成语作:送货上门。

《西游记》:“他两个化斋来,一定寻师父吃;寻不着,一定寻着我们门上。常言道: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地捉他。”(第二十八回)

【天天打雁,倒叫雁啄了眼】

指有经验的人,一时疏忽,发生意外不幸。《西游记》:“行者见了,心中自悔道:是我不是了!恨了一声,跌足高呼道:‘咦!逐年家打雁被小雁啄儿了眼睛。’”(第六十一回)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谓天下同一个道理。

《西游记》:“(驿丞道)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待时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渐成体相。岂有不知之理!”(第七十八回)

【先下手为强】

原义为:先下手能争取主动,使对方措手不及。一作: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成语:先发制人。《西游记》:“行者暗算道:不趁此时下手他,还到几时!正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第八十一回)

【先小人,后君子】

谓先按规矩办事,办了事才能讲友好,讲礼貌。《西游记》:“我店里三样儿待客。如今先小人,后君子,先把房钱讲定后,好算账。”(第八十四回)

【要知山下路,且问过来人】

谓要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类似的: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西游记》:“师兄,常言道: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你上前问他一声,何如?”(第二十一回)

【一日官司十日打】

原指打官司费时间。借指耗费时间。

《西游记》:“金星道:一日官司十日打。你告了御状,说妖精是天王的女儿,天王说不是,你两个只管在御前折辩,反复不已,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良一是一年。…”(第八十三回)

【一窝猴子都姓孙】

孙悟空是猴子,故以孙为猴姓。孙,双关,又指孙子,含贬义。意即都是一路货色,没有一个好东西。

语本《西游记》:“悟空道:‘我今姓孙,法名悟空。众猴闻说:‘大王是老孙,我们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家孙、国孙、一窝孙矣!”(第二回)

【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谓不了解情况,不知安全与否。

《西游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深浅。倘或被妖魔捞去,却不又要老孙费心?”(第三十二人回)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谓了解情况不全面。

《西游记》:“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险峻,我挑着重担,着实难走…”(第四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