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君荣华山位于福建浦城县仙阳镇东南,属于武夷山余脉北端,南浦溪绕山而过那里山峰连绵,草木蓊郁,泉水清冽,俨然世外桃源散文家傅菲常年客居此地,植树种茶,烧饭读书他观察风霜雪雨,细看鸟巢蚁穴,听布谷蝉鸣,闻溪水潺潺,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他以荣华山为主体叙述对象,创作自然文学36篇,后集结成散文集《深山已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深山老林半山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深山老林半山腰(深山已晚回归自然)

深山老林半山腰

作者:张君

荣华山位于福建浦城县仙阳镇东南,属于武夷山余脉北端,南浦溪绕山而过。那里山峰连绵,草木蓊郁,泉水清冽,俨然世外桃源。散文家傅菲常年客居此地,植树种茶,烧饭读书。他观察风霜雪雨,细看鸟巢蚁穴,听布谷蝉鸣,闻溪水潺潺,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他以荣华山为主体叙述对象,创作自然文学36篇,后集结成散文集《深山已晚》。

自然文学,从内容上主要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主要指生态文学和环境文学。而今,影视方兴未艾,短视频空前发达,移动网络如火如荼,文学的空间不断被挤压;时代变迁,题材限制,环境恶化,都成为创作生态文学的瓶颈,要创作出文字优美而又兼具思想深度的生态散文,可谓难上加难。散文集《深山已晚》为自然文学的创作探索了一条路径。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浩曾评价该作品,“从日常和平常入手,从生活的具体和层叠的烟火入手,《深山已晚》建立起可贵的诗性和让人惊艳的陌生。在这些文字中,熟悉和司空见惯都改变了样貌,成了流淌的、氤氲的诗,它回荡,它旷远,它包含着滋味,同时,又折射出日常生活中易被忽略的折光”。

作者以简单朴素而饶有诗意的笔调,讲述了丰富生动、情趣盎然的生活,字里行间流淌着自然的恬淡与宁静。他视山野为朋友,如“认识一片山野,和结交友人差不多,慢慢来,逐一去认识。每一片山野,都有自己的气质、脾性、气味”(《荒滩》);他用心观察,细致描绘出此山此水特有的情态,如“四肢山梁像四只粗壮的脚,像一头卧在溪边的老虎,半是假寐半是觊觎,有一股雄视的气概”,“南浦溪像一条鳞光闪闪的巨蟒,蜷曲着安睡”(《大地的浪漫主义者》);花草丰饶多姿,如“幽凉的晚风吹来,一直低着头的狗尾草,像一群溜街的少女,把裙摆摇动得特别夸张”(《两条蛇形山垄》);他更以悲悯情怀写下“每一滴雨都像张破碎的脸孔,无法复原。”(《雨滴在大地上重逢》)。

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投入自然的怀抱,享受星辰、山河、森林的美好,生命获得滋养,心灵获得宁静。“二十二年了,我从没如此安静地生活过,一座山一条河,是我独自放逐的去处。人间在近处,我在更远处。是的,我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在南浦溪边钓鱼,砍柴,烧炭,开荒种树,摘藤梨吃红薯,坐在屋顶上晒月亮,听百虫鸣叫,看夜鹰游寻。竹林沙沙沙响,我亮开嗓子,唱:月光光,照四方……”对作者而言,荣华山不仅适合观察自然,更是与心灵对话的客体,在这里他获得了不寻常的生命体验、人生感悟、心灵驿动以及闪烁着尊重平等的人性光芒。

自然文学不以“人”为主要描述对象,也不以爱情、死亡等话题为主旨,但是使命却不仅仅是发现自然之美并诉诸优美的文字,而是注重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书写自然的生命属性、自然对生命的启示以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写作主旨也一直贯穿于《深山已晚》中。

“鱼是自由的生灵,给鱼留有道路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懂得江河的伦理,是在给生命布道”,“给动植物以尊严,无论它们的生还是它们的死。给它们尊严,就是给我们自己尊严。它们的路,就是我们的路”。(《鱼路》)“自然界就是这样,任何时候,都有生长也有死亡,任何时候,都有开花也有凋谢。枯荣是不分季节的,自然界有自己的伦理和秩序,我们是它忽略的部分,这种伦理和秩序,是神从不赐予我们的。”(《荒滩》)

这样的语句文中俯拾皆是,体现了作者追求天人合一,考查生命的轮回,遵守自然的法则,并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山地美学。它不仅给予读者以审美的愉悦,更带来心灵的冲击和精神的震撼。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山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置身于大自然中,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份超脱,更好地体验生的快乐,进而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因此,傅菲在“后记”中倾情写下了“深山,或许是我最好的归处”。

(作者系内蒙古乌兰浩特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