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一下,我们发现百度百科中,对于黄体的解释如下:

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伸入到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演变成体积较大,富含毛细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显黄色,称黄体。

怎么样,是不是完全看不懂呢?好吧,我来做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吧。

女人每个月经周期内会有一次排卵。新的月经周期开始时,卵巢会选择数十个原始卵泡进行培育。最终会有一个原始卵泡发育成成熟的卵泡,准备进行排卵。成熟卵泡的直径在2厘米左右,像鸡蛋一样分为3层:外层是卵泡壁,就像鸡蛋壳一样保护着卵泡内的卵子;中层是卵泡液,就像鸡蛋清一样,包裹着卵子;内核是卵子(实际直径只有0.1毫米),就像鸡蛋黄一样,是生命的起源。

什么情况下需要补充黄体(需要避孕的你必须要知道)(1)

(由于黄体的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配图为黄豆)

历经万难形成的黄体,有什么作用呢?

黄体的作用非常简单——分泌黄体酮(孕激素)。

但是,黄体分泌出来的黄体酮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黄体酮是孕激素的一种,顾名思义,是和怀孕有关的激素。它的作用主要有有以下四点:

一、使子宫内膜继续增生,变得蓬松、柔软,以利于受精卵着床;

二、抑制排卵,以确保已经排出的卵子可以得到所有资源的独家使用权;

三、提升女性基础体温,让受精卵可以在温暖的环境下发育,提供生命存活几率;

四、改善宫颈粘液、输卵管纤毛的摆动速度、促使乳腺发育等利于怀孕的小细节。

黄体的寿命是14天左右。如果本次排卵后,卵子没有等到精子受精的话,黄体在14天左右就会枯萎死亡,变成白体。这种每个月牺牲一次的黄体,被称为”月经黄体“;如果本次排卵后,卵子成功受精并且进入子宫着床的话,黄体在接到受精卵着床的信号后,会变大变强,变成”妊娠黄体“,寿命为半年以上。

什么情况下需要补充黄体(需要避孕的你必须要知道)(2)

如果女人没有怀孕的话,月经黄体会在14天左右死亡。黄体死亡后,孕激素的含量就会急速下降。而孕激素的第一个作用,就是维持子宫内膜的发育。所以如果孕激素含量下降,子宫内膜就会失去支持,而脱落出血,形成月经。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提到安全期的时候,医生都会说月经前的第14天是排卵日。实际上呢,从因果关系上说,是排卵日之后的14天左右就会来月经了呢~

需要注意的是,排卵后至月经前的时间被称为黄体期,黄体期属于排卵后的安全期,比较安全。但是,我们必须要确定月经会在你估算的那一天准时来,而且你还要知道本次月经周期中,黄体期的时间为准确的14天,才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安全期。所以,并不能简单地把月经前的14天都作为安全期来看待的。通过简单的计算日期来计算安全期,是非常不可靠的。

孕激素可以抑制卵巢排卵,以避孕药为主的激素类避孕法的原理就是这个啦。在服用或者植入人工合成的孕激素之后,女性进入了”黄体期“状态。这个时候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大脑不会释放LH激素,卵巢就不会排卵。而没有排卵,就没有受精卵;没有受精卵,就不会怀孕。所以激素类的避孕法,可靠性都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激素类的避孕法是通过激素来控制女性的生理周期的,所以需要谨慎选择,最好是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自己使用的激素避孕法。

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避孕干货知识,请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公众号——避孕知识科普

你学到避孕知识了吗?

谢谢大家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