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考古界,有三位女人可谓是专家们最想破译的谜题。大家最熟悉的当然是马王堆辛追夫人;然后是长沙王后“渔阳”墓主;还有一位,就是长沙王后“曹女巽(注:女 巽是一个字,读音是zhuàn,输入法打不出来此字,故以下暂用“撰”字替代。)”了。辛追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她的马王堆是1972年发掘的,而曹撰(女 巽)墓穴是3年后在湖南长沙咸嘉湖陡壁山发现的。
湖南长沙市岳麓山区咸家湖附近,位于湘江西岸有三座略呈品字形的小山丘,分别是陡壁山、扇形山和象鼻山。1974年,在陡壁山发现了一座西汉墓。当年12月至次年1月,相关考古人员对该墓进行了发掘。因出土“曹撰(女 巽)”印两方、“妾撰(女 巽)”印一方,便将该墓定名为长沙咸家湖西汉曹撰(女 巽)墓。
随葬器物位置图
曹撰(女 巽)墓建在陡壁山顶,以山为陵,未见高大封土堆。是一座带墓道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墓坑内发现“黄肠題凑”。墓道方向280度,头向100度。该墓早年曾经被盗,在墓顶偏北处有两个盗洞。在其中一个盗洞的扰土中,发现了唐代瓷碗残片。
此墓的墓道是斜坡式,在墓坑西壁偏北。墓道下口高出墓坑底,距离0.6米。在墓道内,距下口约1.6米的填土中,发现南北相对的空洞,可能原来放着两个“偶人”,现巳朽腐。
偶人洞在之前的马王堆汉墓墓口也曾发现过。偶人洞就是放置守墓“方相”的位置,也就是镇墓兽的放置位置。古人活着的时候,生怕自己死后的遗体被地底幽灵“方良、魍象”等祸害,故此,就制作出“方相”来驱散厉鬼,保护死者的陵墓。方相和土伯的制作方法常见的有三种: 1、是用草绑扎制作;2、是用木头雕刻而成;3、是用草绳子扎土,绑扎成人形。
这种“偶人”作用就是驱鬼,它们呆的地方就是墓门的两侧,而用草、木制成的驱鬼兽,因为埋在地下,草木腐烂后,墓道旁边的土壁上,就会留下两个黑乎乎的窟窿。
曹撰(女 巽)墓的墓坑是一个岩坑,从山顶向下凿成。口大底小,坑壁不甚规则。上部巳被破坏。在外椁壁板四周是“黄肠題凑”——用一百七十九根粗大的黄心柏木枋垒砌,整体平面呈目“十”字形。其中,东边垒三层,每层东西方向铺十五根,共四十五根;南北两边各垒三层,每层南北方向铺十八根,各五十四根;西边通墓道只垒二层,每层东西方向铺十三根,共二十六根。虽巳年久腐蚀,仍能保持原状。现存最长的黄肠木为1.17米,最短的(有被盗掘者砍断的痕迹)为0.27米。多数残长0.7-0.9米。
墓葬剖面图
据文献记载,“梓宫,便房,黄肠題凑”为“天子之制也”,由“东园”掌管,除埋葬皇帝和后妃之用外,还可以由皇帝“赐予”皇族和大臣。如霍光死后曾被“赐……梓宫,便房,黄肠題凑”。曹撰(女 巽)墓有“便房,黄肠題凑”,并出土了钤有“长沙口(尉)丞”的封泥,这说明墓主人与汉诸侯长沙国王府关系密切。
“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这种葬制,见于史籍记载的不多,往往又十分简略,而发掘实例又少,解放后见于报道的仅有北京大葆台燕王墓一例。曹撰(女 巽)墓的发掘,为研究这种葬制,又提供了一例。
汉初叔孙通受命定礼制,只完成了官制和朝仪就死了。后来文帝、武帝均提出制定礼制,但实际上都未能完成。所以,“黄肠題凑”这种葬制,汉代虽然建立,似不一定有固定的模式。由于爵级不同和地域不同,形式上有些变动,这也是可能的。北京大葆台燕王墓是一种形式,长沙陡壁山曹撰(女 巽)墓是另一种形式。但是,都可以称为“黄肠題凑”。
黄肠题凑规制
曹撰(女 巽)墓内棺底板上置雕花苓床,与战国长沙墓葬制相似。曹墓黄肠題凑的上下四周填白膏泥,长沙楚墓的木椁上下四周也填白膏泥。说明曹墓具有楚墓遗风。至于在黄肠題凑与白膏泥之间增加一道防潮木炭,则是长沙地区大型西汉墓常见的。据此推断曹撰(女 巽)墓应属于西汉时期墓葬。
在长沙地区已发掘的西汉墓中,出土器物中常见鼎、盒、壶、鈁,而在曹撰(女 巽)墓中,只见漆盒。不过,漆器的造型,纹饰和风格大都与马王堆汉墓和江陵凤凰山汉墓所出土的漆器相同或相近。只是在胎质上有所改进,即夹紵胎占绝大多数;并在漆器上出现金银箔贴花。这种金银平脱技术为西汉中期所盛行。据此推断,曹撰(女 巽)墓的年代当在马王堆汉墓及江陵凤凰山汉墓之后,但又早于西汉后期。
“曹女巽”白玛瑙印印面
“曹女巽”白玛瑙印印文
“曹女巽”金绶玉印印纽及金丝
“曹女巽”金绶玉印印文
当时的考古人员在墓里发现了包括3枚印章,无论从质地还是规格来说,都比辛追夫人的印章要高级。砍中有两枚是玛瑙质地,一枚是玉质。大小都比大拇指指甲盖大上那么一点点,是标准的方寸汉印,分别刻有漂亮的鸟虫篆体——上书“曹(女巽)”和“妾(女巽)”的字样,(女巽)应该就是墓主人的名讳。
从曹印钮穿上系的金丝环,这从汉代以印钮分别官职、等级来看,墓主人曹撰(女 巽)生前所处的地位是不会低的。曹撰(女 巽)其人很可能是诸侯王的近亲或妻妾。说不定就是定王(发)妃。
更多的文物考古知识请看我的专栏:《古玩文物,从别外的角度了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