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灵魂伴侣”,是需要寻找和自己在“内向或外向、直觉或感觉、情绪稳定性、是否有规划性”这几项因素上适配的人。

举个例子,内倾的小伙伴们,性格偏内向,倾向于聊内在世界,聊内心的感受。如果能够和伴侣思想水平相近,便很容易有对方懂我想的是什么的感受,也就是“灵魂伴侣”的错觉。

外倾的小伙伴们,倾向于聊外在能够感知到的世界,比如曾经的冒险刺激事件、未来的旅游计划等等。如果有一个人,同样喜欢和你探索外界世界,或者同样喜欢和你聊一些外在世界的话题,那你们也很容易产生对方是我“灵魂伴侣”的判断。

有个前提条件是,两个人的思想水平要差不多,若是一高一低,则高的只能去适配低的,导致低的小伙伴很享受,但另外一方却没什么感觉。

这个话题延申下去就有点长了,选择了正确的人,确实对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选择的标准因人而异,硬说的话篇幅也太长,就不继续做细节讨论了,后面有机会再更新。

接下来聊聊,伴侣关系中,我们可以主观改变/成长的,最为重要且本质的一个点,这个点决定了关系的建立、优质程度、长久度,乃至幸福度。

真正的灵魂伴侣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什么样的伴侣才能被称为灵魂伴侣)(1)

当然接下来要说的这个点,可能从没人和你说过,毕竟世界上大部分人,其实就活在这个问题中,无法自拔。

介绍问题之前,先讲一个我和女朋友的故事

有一天,父母来我们这儿玩,作为第一次见面礼,给了女朋友几千元的红包。

但是她又把钱送回给了我,说这笔钱不是送给她的,而是我的父母,送给我的女朋友的。

又什么区别?我的女朋友只是一个角色,女朋友可以是很多人。父母送的钱,也只是送给这个“角色”而已,在他们有更多的交流,产生更多的链接之前,实际跟她没有太大的关联。

所以在这里问一个问题:你和伴侣之间的关系,是真实的心与心链接的关系吗?又或者你们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彼此为对方创造出的形象间的关系吗?

两个角色之间是不存在着爱得。不仅仅是角色,还有“形象”也是如此,你对我怀有某种形象,对我有某些看法,我怎么会爱你而你又怎么可能爱我呢?

我们一直生活在头脑

我们一直生活在头脑创造出来的形象之中。这些形象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进进出出。你脑中有自己创造的形象。我们自幼就被告知必须要做到像某人一样好,要这样,不能那样,于是通过这些对比和建议,我们逐渐积累,完成创造形象的过程。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不论是私人关系或其他关系,都有形象的存在。

而只要形象存在,你就会永远依赖于那些曾经被伤害过或挫败过的记忆。这种形象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的关系。而这份依赖,就是人们分手的大概率因素。之前说过了,这里不赘述,细节可见这篇文章。

所以,只有“摆脱形象”才有成为灵魂伴侣的可能性。

两个形象之间并不存在爱。如果我曾经伤害过你,强迫过你,如果我曾经雄心勃勃,又足够聪明,于是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你,你怎么会爱我?如果你对我的地位、工作构成威胁,我怎么可能爱你?如果你我属于不同的国家,归属不同的派别,比如最近的疫情造成的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冲突,我们之间怎么会有爱?因为,除非我们彻底改变”关系“观,否则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平静安宁。

所以,想要建立真正的关系,必须要消除形象的存在。

你明白颠覆形象是什么意思吗?颠覆形象就意味着打破自己对自己所产生的形象——比如说你是中国人,而我是美国人,或英国人,在中国有疫情的时候,嘲笑过。而现在”我们“又陷入了疫情中。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怎么会有爱?

你必须打破创造这种形象的机制,否则你,你可能刚刚消除了一个形象,这种机制又创造出另一个形象。所以,一个人不但要意识到形象的存在,还要明白创造这些形象的机制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