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们读书,功利性都比较强,因为只要能够 考取上功名,就可以入朝为官,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也能够保证后半辈子的生活有了着落,所以有些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目标。古时候有一些文人为了勤奋学习,还创造出了许多方法。

悬梁刺股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两位主角最后到底怎么样了。首先要讲的是东汉时期的大学问家孙敬,这个人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为了读书甚至可以好几天不出门,于是他的家人就专门腾出来一间房屋供他读书。

孙敬悬梁是一个什么故事(孙敬我头悬梁苏秦)(1)

后来他为了学习知识,更是没日没夜的在读书,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总是读着读着就睡着了,在他看来睡觉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的头发绑在房梁之上,只要一打盹儿,绳子就会扯一下他的头发,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半夜睡着了。

这招儿也非常有用,孙敬之后再也没在半夜里睡着过。靠着他这种偏执的努力,孙敬最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许多学子都特地赶过来向他讨教。

孙敬悬梁是一个什么故事(孙敬我头悬梁苏秦)(2)

但是孙敬学习地太死板,虽然他博古通今,但是那些仅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所以虽然他是大学问家,但是并没有留下来什么作品,后世对于他的记载也只有这一件故事。只能说他对学习的热情值得我们敬佩,但是方法却差了一点儿。

另一个就是战国时期的苏秦了,他的名气要比孙敬大一点儿,了解战国史的读者都知道,他是战国时期的谋略家和外交家,当时秦国的实力十分强大,各国忌惮秦国。就在这时候苏秦提出了合纵抗秦的方法,靠着他的这个办法,秦国有十几年都没敢再发病攻打其他诸侯国。

孙敬悬梁是一个什么故事(孙敬我头悬梁苏秦)(3)

他少年的时候学问不多,不论到了哪里都没人重视,后来他下定决心读书,在他的书桌旁边总是放着一个锥子,一旦自己疲倦的时候,就用锥子戳一下大腿,疼痛感就会使他清醒过来,继续奋发读书。

苏秦的合纵之策,只是暂时遏制了秦国扩张的脚步,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削弱秦国,苏秦后来也是被六国抛弃,最终被杀。虽然他们两个人学习都十分地刻苦,可是最后的结局并不圆满,我想这也许是他们学习的方法不合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