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个世代的处境最悲惨,最常出现的答案是中国社会俗称的80、90年代,即1980年和1990出生的这个族群,又被称为千禧世代。

巧合的是,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出现类似的情况。有研究报告把这个世代称为“不幸运的一代”,到底千禧世代遭遇什么困境呢?

这份研究是瑞士信贷在2017年的全球财富报告,报告中把千禧世代称之为不幸运的一代。报告说,他们遭逢国际金融危机,房价飙涨与收入不平等这些问题,因此很难累积财富。

假如千禧世代不幸运,那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世代正好相反,他们恰好恭逢房市与股市起涨的年代,比千禧世代更容易积累财富。其中富裕的婴儿潮长辈,会把财富留给晚辈,这就是当前财富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我身边同龄人当中,有些人的爸妈可以帮忙出房屋头期款,但那些父母无法出钱赞助的人,就只能苦存5到10年的薪资,才有办法买房。中国千禧世代面临的处境,跟这份报告的描述很类似,不少人出社会时就遇到金融海啸,因此求职不顺。此外,薪酬滞涨加上房价飙涨以及少子化带来的抚养压力,让千禧世代生存难度倍增。不少人在出社会之后,很快就体悟到,自己离梦想中的生活愈来愈远。

80年代90年代各时代出生人(千禧世代8090年代出生)(1)

我们的邻国,日韩年轻世代也面临类似的状况。日本方面称之为贫困化,意思是他们工时高但时薪低,而且买不起房子。近年一份调查报告发现,日本虽然被称为存钱大国,但该国30岁到49岁男女中,有将近3成的民众没有存款。另外存款低于100万日元约5万人民币)的竟然有6成,这些人之所以没能存钱,有的跟花钱习惯有关,但有一大部分人是因为根本没有闲钱能存。

这种现象不止存在于亚洲,连西方国家的千禧世代,都被认为是不幸的一代。其中美国这个问题特别明显,美国学界与媒体在近5到10年内,不约而同关注起千禧世代的困境,甚至认为他们是美国史上最穷的一代。

美国主流媒体CNN,在2020年就做过一篇报导,标题是“美国史上首次出现,许多千禧世代比他们的父母过得更糟糕”。报道中讲述一个真实案例,29岁的史考特住在美国犹他州,他就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拥有大学学位,毕业后认真找工作,现在在犹他州一家经营健康与美容事业的公司担任行销经理,每年收入达到6万美元,比美国平均年薪还要高出一万美元。史考特的父亲叫做克雷格,几年已经64岁,当年他没有完成大学学位,年纪轻轻就进社会历练,他从事机械工程工作。在29岁时年收入大约2万美元,换算现在币值是5万美元,虽然薪水看起来不多,但足以让克雷格结婚买房。

而故事的主角史考特现在仍然跟父母住在一起,因为他计算过,当地房价超过他的年薪五倍。而他的老爸当年买房时,房价只有两倍年薪,因此史考特即使学历比较高,薪水也比较多,但对他来说,照顾家人以及购买一间普通的房子,似乎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史考特的故事凸显出,千禧世代困境中,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就是这个世代的收入账面数字不见得比爸妈低,但薪资却不足以维系生活。

有财经专家比较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世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出生的X世代以及千禧世代的收入,结果发现千禧世代的收入并没有比较低,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幸运呢?问题出现在生活成本飙涨,美国在过去21年内,大学学位,医疗保健和儿童托育等服务费用的涨幅,远远超过薪资调升的幅度。

如果从2006年至今的数据来看,美国工资账面成长19%,但算进通货膨胀,实质薪资其实是在下滑。另外房价上升也是一大问题,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1980年一间主流规格的房产价格,经通膨调整后为19.7万美元,但现在同样规格的房产,已经超过32.5万美元,如果是在大城市里房价会更高。这背后的意思就是,当代劳工的购买力比以前要低落,就连收入高达6位数的千禧一代都觉得生活很辛苦。

80年代90年代各时代出生人(千禧世代8090年代出生)(2)

还有一个常被讨论的议题,就是千禧世代的教育水准明明都比较高,为何文凭没有转化成未来的财富,反而变成“双重困境”。我们同样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26岁的嘉西亚住在美国德州,她是家里第一个拥有大学文凭的人。嘉西亚大学时读的是教育学,梦想是成为一名小学老师。但在她毕业时,当地因为少子化,教职职缺锐减,嘉西亚为了维系生活,于是扩大求职类别的范围,但她过往的时间都花在求学上面,因此没有其它工作经验,应征工作的过程屡屡受挫。最后她在一家诊所工作,时薪只有11美元,而嘉西亚的父母学历没有她高,但跟前一个故事一样,他们在30岁时就已经买房生子,至于嘉西亚面临的问题,除了低薪之外,还有27000美元的学生贷款。被问起她是否可能过得比父母更好,嘉西亚说她只希望能求得一份稳定的工作。

嘉西亚明明有较高的学历,为何文凭无法为她换得更好的生活呢?经济学家尼利,在她的著作《大逆转》中分析,千禧世代背负的教育债务是美国史上所有世代中最重的。虽然所有的贷款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都跟年轻人说,投资教育可以提高未来的收入,但教育成本上升得过快,相较之下前人背负得学生贷款中位数,只有3000美元。但千禧世代欠下的学贷普遍超过1万美元,年轻人一出社会就为了还债而苦恼。

除了债务问题外,千禧一代还面临文凭通膨的状况。指的是一般工作要求的最低学历不断上调。有研究显示,美国拥有学士学位的劳工中,有将近一半的人,从事其实不需要大学学位的工作。换句话说,大学文凭已经是底薪工作的先决条件。那如果换个角度想,既然文凭愈来愈不值钱,加上学贷不便宜,那是否代表干脆不要上大学呢?答案是错的。在美国,只有高中文凭的就业者,失业率是大学生的三倍,也就是说文凭通胀造成千禧世代的两难困境。你不得不花大钱念书,但却有高几率只会换到底薪。

总结来说,美国千禧世代的困境可以归纳成三点,首先是时代因素,千禧世代不像婴儿潮世代那样,正好遇到工作职缺大增,股市房市起涨的大时代。第二是生活成本,千禧世代虽然薪资不一定输给上一代,但却因为房价物价上涨而受到压力。最后是教育内卷,本来教育是脱贫的机会,但文凭因为通膨换不到高薪,社会的财富分配愈来愈不均。富者恒富,穷者恒穷。

从美国的案例可以替我们回答最初的问题,千禧世代是最不幸运的一代吗?答案恐怕是肯定的,以上三个酿成世代困境的原因,在其它国家也或多或少相似。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未来的世代说不定会更加辛苦。不少老一辈人认为,千禧世代明明享有比较好的物质生活,为何不懂得努力打拼。但从其它国家的案例可以看到,事实上每一个时代,都给了当下世代生存的课题。但我们也能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千禧世代其实也有这个时代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资讯。现在你想学习投资理财或寻找职业生涯建议,敲敲键盘就能得到无数相关知识,不少千禧世代便是利用资讯优势突破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