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

法,深刻理解转化的思想。

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算法的多样.与算法 的优化的结合,通过数形结合,用形直观的去揭示竖式背后的意义,以形助数解决

问题,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

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深刻理解转化的思想,理解“用十位去乘”时得

数的写法及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计算:234×2=468

师:谁来说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时, 应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

2、 从个位乘起

3、 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口算下面各题。

13×3 =39 14×2

=28

13×10 =130 14×10

=140(猜一猜下一个算式是什么?

39 130 =169 28 140 = 168

1

二、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 出示例1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例题1: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3套。 一共买了多少本?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1)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 一共买了多少本?

2、 列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列式?

生:(板书: 14X12; 和12X14)

师: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生1:知道每份数和份数用乘法计算,关系式:每份数X份 数=总数

生1:因为要求12个1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观察:这个算式与234X2;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i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

位数乘两位数)

3、 估算:

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谁能估计一下14X12 大约等于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

的?

生1:把14和]12;都估算成10,10X10≈100

师:有没有不同的估算结果?那你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2:121估算成10, 14X10≈140

2

那大家想一.想实际一共买了多少本应该比 140多还是少呢?为什么?

生:多

生:因为把12小估成10,所以结果肯定估小了

探究笔算沟通算理

1、先口算14X12=? 再利用点子图把口算的方法圈出来。

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确实不容易,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用一个小圆点代替

1本书,用一行14个小圆点来表示每套14本。12套应该画这样的几行?(12行)如

果求出了12行点子的总数,也就求出丁了12套一共有多少本书。

合作要求:

1、认真观察点子图,先小组讨论:怎样把14X12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2、 再在点子图上试着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根据你分的情况列出算式。

2、 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来把你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学生汇报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师:我把同学们的分法汇总在一起。

(1)先算:14X2=28 再算:14X10=140 最后算140 28=168.

(2)先算: 14X3=42 再算: 42X4=168

(3)先算: 14X6=84 再算: 84X2=168

(4)先算: 14X4=56 再 算 :56X 3=168

请观察这些同学分的方法虽然不同,但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 他们都是先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拆分成两个一位数或!整十数和--位数。

师: 师:观察对比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口算最简便?为什么?

生: 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更好计算。 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再算两位数乘整

十数,最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板书:先分再合)

师;总结::都是利用了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转化"的思想,把复杂的两

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化繁为简,这种转化的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

你们真聪明,懂得把新知识转化为 已经学过的知识,太了不起了。

3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2)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3)

2、 笔算

师:如果不用点子图,你能不能列出竖式算一算呢?

师:请打开学习单完成,

填一填

笔算14X121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14,乘得的积末尾

要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乘得的积末尾要和(

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1 4

X 2

14×2=28

14×10=140

28 140=168

2 8

1 4

1 6 8

写完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谁想把你的竖式展示到黑板上来

展示一个正确的结果让学生直接把竖式工整的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你你是

怎样进行计算的?

师:学生的叙述计算步骤,老师标出竖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40 28=168

师:28在图中哪里?28表示的是几套书的本数?

这里的140在图中哪里?140表示的是几套书的本数?

师:把2套书的本数和10套书的本数合起来就得到了?(12套书的本数)

师:同学们利用点子图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而且通过

点子图我们还找到了笔算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

师:只能拆分12吗?

生:还可以把14分成10和4

4

3、 对比:

观察点子图、口算、笔算的过程,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点子图、口算、笔算的算理是相同的,都是用这种先分再合的方法把 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的

方法,化繁为简,会把这个数字变得怎样?(小)-一点,方便我们进行计算。

质疑: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 竖式计算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为什么10套书的本数在竖式中是14, 为什么不加后面那个0?

师:为什么不加0呼呢?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乘数1在十位,表示一个十,相当于用 10X4=40, 4写在十位就表示40,

个位加0表示40,个位不加0还表示40,所以在计算时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

略不写。

师:还有不明白的吗?

课件动画演示梳理步骤、从图中抽象出算式

师:通过刚才 XX 同学讲的计算过程,我好像听到几个乘法算式,你来说一说第一步

是先用谁乘谁的? 2X4=8, 接下来他又说了哪几个算式? 10X2=20,10X4=40, 10X10=100. 课件演示:在图中的哪一部分表示 2X4、 在图中的哪一部分表示

10X2、

图中的哪一部分表示 10X4=40、 在图中的哪一部分表示 10X10=100, 从图中抽

象出算式,弄通算式的算理。

师:我们在计算笔算乘法时,你需要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什么?

总结: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从个位算起

生3:第二步的0 可以不写。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5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 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积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 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

两次乘得的积(想加)。

【设计意图:点子图是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算理,从而将笔算格式规范抽象出来 的载体。借助点子图引导学生经历将口算的横式写成竖式的形式,将几个竖式合并, 再将竖式进一步简化的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

去脉,更容易的理解算理。清晰再现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算法。】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

23X13= 14X21=

2.下面的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投示课件)

(先估一估,看看得数是否合理?为什么?)

师:在做笔算时要把口算、估算、笔算三算有机整合,才能提高计算准确率。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进行

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点子图研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希望同学 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像今天这样,我们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还要注 重学习的过程,今天的点子图不仅帮我们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还利

用点子图知道了乘法竖式中的每一步的道理,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谢谢同学们,下课!

6

点赞____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