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师当中,除了师长外,还有副师长的职务,也可以经常看到副师长接替了师长的情况发生,因此也有一些人认为副师长的出现就是为了在某些危急关头接替师长。
可是,这并不是设置“副师长”这一职务的本意,在战争年代,副师长其实也需要具备一定“影子部队”的功能,这也是战时储存干部的一种形式。
那么,一个师应该有几个副师长,快速扩编的影子师到底是何来历?
“副师长”在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过去,师级的单位往往是一支军队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编制在近现代战争中最先出现于德国,当时德国军队最先开辟了以“师”作为编制的部队。
它在战场上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也就不用赘述了,在德国装甲部队四处耀武扬威之时,其他很多国家纷纷借鉴起了德国的框架,开始建立自己的作战师。
因为有个大概的模板摆在这里,因此不同国家构建出来的师在规模上都差不多,总人数均为八千左右。
而在二战结束以后,为了应对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各国的师级单位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扩编,从最初的八千人逐渐扩展至两到三万人。
以中国为例,在“师改旅”之前,一个师的具体人数从建国以来基本就没有变过,大约是一万余人,不过随着军队的发展,从最初的“骡马化部队”到后来的“机械化部队”,也对师这个单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不管是什么样的要求,在一场真切的战争摆在眼前的时候,最重要的人一定是师级单位中的领导人物。
部队通常都采用“三三制”的模式,也就是一个军下辖有三个师,一个师下辖三个团,因此,除了师长之外,一个师通常还会设置两位副师长。
也许会有人弄不明白,在我国过去的师级单位中,师长负责军事指挥和行政管理、政委负责思想政治方面以及党的工作。
此外,师长和政委以外,还有一个“参谋”的职务,参谋长会在师长和政委两人的领导下,协助制定指挥方案,很多时候还会直接去管理部队中的各种行政事务。
那么,要副师长有什么作用?
从具体分工上来看,副师长就是师长的助手,负责部队的分管工作,整个师级单位中有一万多人,一个师长根本忙不过来,这个职务手上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具体工作内容方面和师长也是差不多的。
并且,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师参谋长的职务通常也是由一位副师长去兼任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副师长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他们以后成为正师长,不过,如果是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副师长的意义绝不止于此。
这就牵扯到一个名词,叫做“影子部队”。
中国革命军队最初也是根据苏联军队模式设置的,从班长到军长,甚至到司令员中都是包含副职的,通常也不仅仅只有一位。
这样做主要有两层目的:一是为了培养干部;二则是为了诞生影子部队。
影子部队是一种快速扩编的方式,通常适用于大规模的战争,在关键时刻,这些副师长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因为副师长平时在工作中本身就是在分担师长的一些工作,他们对具体的师部作战内容也非常熟悉,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战争时,军队就会快速扩编,这些副职也可以马上拉出来构建一套完整的军事人员架构,只需要补充一些兵力,一个全新的师,框架便诞生了。
比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样的大规模战争当中,影子部队就显得非常关键,一个大部队的机动性比较差,扩张成两个以后,部队的能动性也就更强。
不过,这种模式也只适合“冷兵器时代”和“人海战术时代”,只要士兵能够分上一把枪,他们便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士兵。
就算如今“影子部队”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适用于我国,不过其中很多思想上的精髓还是能为部队的发展提供思路。
“影子部队”依旧在发挥作用
影子师的模式,我国在最早的时候也是借鉴苏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出现,正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各种大规模战争。
这种模式渐渐在中国的体制内消失,并不是说它完全没了踪影,而是对于中国来说,国内再次发生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
如果真的再次爆发世界级的大战,中国陆军要全员去战斗,那么影子部队则还是有机会出现的,按照现在的框架,无论军队内部如何去改革,副职还是一直都存在,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身上还是有被抽出后重新组建起一支军队的能力。
拿现在合成旅来说,旅部单位中一样有“副旅长”,可现在根本不可能遇到“部队会打光”这样的情况了,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场战争,除了抗美援朝外,其他战争无外乎都是“杀鸡用牛刀”。
中国最后一次陆军战争便是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人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还成功把美国人击退,他们在中国军队面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彻底支撑不住了,所以,影子部队没有在后来的实战中出现也是情有可原的。
假设一下,现在在合成旅中若诞生“影子部队”,那么对于部队官兵的单兵素质要求就非常高。
过去的战争通常就是指哪打哪,士兵从最初的“小米加步枪”到后来渐渐有了重型武器,不过这并不要求每一位士兵都具有极高的作战素养,所以抽调出来的影子部队只要会握枪,能听指挥,这些都已经足够了。
而现在的合成旅单兵训练的内容非常多,每位士兵都需要学会很多战场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如果要诞生出“影子部队”,那么也需要这些士兵能够快速融入新的整体,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在战争年代,副职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战时扩编,所以在过去的编制中,军事主官的副职设立一般都是偶数。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爆发战争,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更是有了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逐渐从“机械化部队”转型为“信息化部队”。
因此,影子部队这种模式在现代真实作战中,只适合一些军队很少的国家,他们在面对战争的过程中,才可以迅速扩编,抵御敌人。
不过,中国已经放弃了师级部队,走上了“师改旅”的道路。
不过,在现代化军队建设中,“影子部队”的作用依旧在一些领域当中继续发挥着。
战场环境通常决定着后勤的保障,如今的军队对于后勤保障的需求也更加依赖,在九十年代的军演中,便出现了一种新型快速保障体系,它不仅没有改变当时的体制,也没有增加编制单位和人员,不会影响到正常的任务,这就依赖于“影子部队”的模式。
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这支后勤影子部队能够在战时集中统一、减少协同程序环节,增强应急机动能力,提高了保障的时效性。
保障物资门类很多,特别是现代化战争时代,人需要保障,装备同样需要保障,过去都是靠搬运、点货、包装、分拣等一系列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很多,通常不能够及时支援前线。
在借鉴“影子部队”的经验后,后来部队中通常采用了信息流、人员流和物资流的有效运作和融合。
在平时,编制、人员、经费、装备等方面都寓于“母体”之中,在遇到具体任务时,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抽组,充分提高时效性。
和一些世界军事强国相比,我国在后勤保障上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依然有不足,一次演习中,需要用到的物资可能会超过两千五百种,重量超过百吨。
不过,在“影子部队”的模式下,部队可以利用网络和软件,在数据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快速运输的问题。
它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过程也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运用好前人的经验,才能在未来的作战中取得优势。
特别是如今的信息化部队中,要建设好军队,还会有无数难题和困境,过去的经验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能学习的就要“取其精华”,部队在建设的过程中,更要着眼于未来的作战需求。
后勤部队终于成为了“轻骑兵”,这也为未来的战争提供了无限可能。
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能精准配送,每天都会处理超过十万份申请单,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够分类出保障区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创造了跨越大洋的后勤奇迹。
这其实也是“影子部队”在当下环境中发挥作用的一个佐证。
当下,由于之前的集团军、师、团级单位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我军也将集团军下辖的部队改为合成旅,全新的结构下,更加有利于现代战争中的远程力量投送和快速反应,日常部队在训练中也能更快的磨合。
“影子部队”其实还在隐隐中存在着,只不过它似乎已经不会有被激发出的那一天,不过它所带来的作战思维,仍然在很多地方得到了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