狷介的介子推

  介子推是跟随重耳流亡十九年的人之一。他这个人洁身自好,清高无比。他看重至纯道德,蔑视功名利禄。他在跟随重耳流亡期间,有一次重耳快要饿昏了,他默默地在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给重耳吃,让重耳感动不已。但在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国君之后,他见原来跟随重耳的一些人居功要赏,心里很是鄙视。他认为重耳能回国当上国君,主要是他有道德,顺天意民心,而不是靠某几个人的力量。因此在重耳当上国君之后,对原来跟随的人普遍赏赐的时候,介子推反而回到家里,靠织草席卖钱养活老母和自己。重耳一时忘记,既没有封他官职,也没有给他赏钱。但重耳也怕有遗漏没有得到赏赐的人,所以叫人在朝门外贴了布告,让被遗漏没有得到赏赐的人自己出来报告,他会根据情况追补。

东周列国故事连载(东周列国系列故事)(1)

  介子推家有个邻居叫解张,他见介子推跟随重耳流亡十九年,现在别人当官的当官,拿钱的拿钱,只有介子推什么都没有得到,默默无闻地在家织草席卖钱,日子过得很清贫,又见朝门外有布告说遗漏赏赐的人可以自己报告,于是就来和介子推说这件事。介子推只是淡然一笑,不置可否。介子推的母亲听到了,就劝介子推说:“你跟随重耳流亡十九年,还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给他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不去说呢,好歹也得一些粟米,也免得天天织草席辛苦,还受饥挨饿。”介子推说:“主公有兄弟九人,只有主公最有道德,惠公和怀公因为没有道德,天怒人怨,才丢失了政权,让主公有机会当上晋国国君。跟随主公流亡的这些人自不量力,纷纷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我实在为他们感到羞耻,我宁愿终身织草席,自食其力,也不去贪图富贵。”他的母亲又劝他说:“就算不当官,不要钱,也可以去见见主公,好让他不要忘记了你。”介子推说:“我对主公没有任何要求,何必还去见他呢!”他的母亲说:“你既然能做这样一个高尚廉洁的人,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个高尚廉洁的母亲呢?那我们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隐居,远离嘈杂街市不好吗?”介子推高兴地说:“那最好,我早就注意绵上那个地方,山高谷深,无人幽静,最符合我的心意。”于是就背上他的母亲前往绵上,自己搭建草房住下来,每天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日子。隔壁邻居都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只有解张知道。

东周列国故事连载(东周列国系列故事)(2)

  解张为介子推感到不公平,就写了 送给晋文公重耳。晋文公看到信以后,觉得很过意不去,就派人去找介子推。当得知介子推已隐居深山,就安排解张带路,亲自带人去找。但只见绵上深山里,树木葱葱,芳草萋萋,流水潺潺,天空上行云片片,树林中百鸟争鸣,就是找不到介子推住处。晋文公就很不高兴,就跟解张说:“介子推是不是恨死我了,我想他既然孝顺他的母亲,我就只有放火烧山林逼他出来了。”于是叫人沿山放火,风大火急,烧了三天三夜,也没有看到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晋文公派人再四处寻找,只见介子推抱着老母亲一起死在一棵枯柳树下边,其状惨不忍睹。晋文公见状不禁悲伤痛哭,命令人把他们母子就地风光厚葬,并划出一块地方做为专供祭祀介子推用的祠田,安排专人负责每年祭奠他。后来,国家还在这里新设了一个县叫介休县,意思是说介子推曾在这里休息过。由于介子推死的时候正是清明节,因此,晋国人为悼念他死于大火,在清明节前后一个月都不生火做饭,只喝冷水,吃干粮。后又慢慢减到三天,称为寒食节,到现在许多地方在寒食节的时候,都在自家门口插上柳条,用来招介子推的魂魄,还在野外烧纸钱,都是为追念介子推的缘故。

东周列国故事连载(东周列国系列故事)(3)

  后感:重耳带了一帮人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介子推虽然也是跟随流亡的人之一,但他除了曾经在重耳饿昏了的时候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给重耳吃以外,并没有看到他做过什么出谋划策的事。重耳即位后,介子推因为没有得到封赏,选择远离隐居可能也是他的真实志向,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我不理解的是,当初他为何留下老母孤身一人在家,而去跟随重耳流亡,所以我想他的淡薄名利的志向可能是长期流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