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朋友看来,如果说构成“资产”的东西,多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对于一些近年来兴起的虚拟“数字资产”,还是一些人认为,这些虚拟东西,不能构成资产。对此,我们先不展开辩论,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未来十年的数字资产(能否构成人们未来的优质资产呢)(1)

根据权威媒体报道,应用区块链技术,元宇宙平台Decentraland在2017年12月,进行了第一批“数字土地”的拍卖。这一次总计拍卖了34356块“数字土地”,成交额为价值约3000万美元的MANA通证。持有者可以在“数字土地”上建造建筑物,能够开展娱乐、创作、展示、教育等各种类型的活动。

目前,我们暂且不说被国内法律禁止的比特币或其他虚拟货币,就说国内刚刚兴起的“数字藏品”,是不是具有资产的特性呢?事实上,大量年轻人对其趋之若鹜,通过网上疯狂地抢购的数字藏品,在他们看来,他们购买的也是一种资产,而且认为是一种优质的资产。其究竟是不是优质资产呢?为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先从资产的分类说起。

未来十年的数字资产(能否构成人们未来的优质资产呢)(2)

在我们的认知中世界中,目前全球财务、法律意义上的资产,主要可以为分为三类:即可资本资产、可消耗/可转换资产和价值存储资产。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第一,资本资产:指的是未来可以生成现金流的资产。资本资产可以通过预期现金流进行贴现计算得到净现值,以作为合理估值。银行存单、银行承兑汇票、股票及各种债券、人们居住的房子等都可以归属到这个类别。这类资产,显然是优质的资产,人们往往持有的越多越好。

未来十年的数字资产(能否构成人们未来的优质资产呢)(3)

第二,可消耗/可转换的资产:是指那些可以消耗或者转换为其他形态的资产。如大宗商品,包括石油、小麦、矿产等,都属于这一类资产。这类资产,在社会现实中具有实际使用的价值,但不会持续产生现金流,因此不能通过计算净现值的方法进行估值,需要通过分析特定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判断价值。例如,石油的需求和供给预期变化都会影响其价格走势。再如,大豆或玉米,也需要根据国际市场的供求来确定价格。

拥有这类资产,固然未来可以转换为现金,但是,如果持有这类资产,需要有合适的储存场所,而且,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储存要求;当然,在储存过程中,也有被盗窃、火灾毁灭等风险。

未来十年的数字资产(能否构成人们未来的优质资产呢)(4)

第三,价值存储资产:这类的资产不能被消费,也不能产生收入,但依旧具备价值,因为这类资产能存储价值,且价值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持续存在。该类资产的基本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稀缺性,很难生产或复制。如拥有贵金属(黄金、铂金等)、艺术品、各种收藏品等资产都属于这个类别。

这是资产的基本分类,但是,我们也要清楚,一些资产可以拥有多重属性。例如,黄金的主要属性是价值存储资产,但黄金在工业中也有应用,很多半导体器件的制造需要黄金作为原材料,因此黄金也具备可消耗/可转换资产的特性。

未来十年的数字资产(能否构成人们未来的优质资产呢)(5)

再如,房地产用于出租时可获得现金流收入,因此具备资本资产的特性;同时,其增量受制于土地供给的约束,具有稀缺性,因而也具有价值存储的资产属性。

因此,一般来说,大多数资产只会具备一种或两种属性。但是,一些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可能同时具备上述三类资产的属性,形成同时横跨三种资产超级类别的“超级资产”。

未来十年的数字资产(能否构成人们未来的优质资产呢)(6)

在国外,法律允许的比特币等资产,往往具备上述三种资产的特定,属于“优质超级资产”。而在国内,如果一些数字藏品,与实物进行对应,或者,是实物资产的“数字孪生品”,作为实物资产的“灵魂”,是不是也会构成“超级资产”呢?

欢迎发表你的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