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和他的弟子、后学们写成了《庄子》一书,以论述庄子本人以及庄子学派的思想。《庄子》的文笔汪洋恣肆,奇异诡谲,经常使用寓言、故事来论证道理

《庄子·至乐》讲述了一个违背人伦礼仪的故事:

有一天,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的好朋友惠施便去庄子家吊唁,发现庄子并没有哀痛哭泣,而是箕踞在地上,一边敲着瓦盆一边唱歌,即鼓盆而歌。所谓“箕踞”,指的是两脚张开坐在地上。先秦时男人穿的是裙装,又没有底裤,因此箕踞是很没有礼貌的一种坐法,等于把重点部位露出来了。

庄子在妻子去世时唱歌(庄子敲着瓦盆唱歌)(1)

惠施见了这一场景,感觉非常生气,他责备庄子说:“你的妻子跟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养儿育女。现在她死去了,你不哭也就算了,怎么还能鼓盆而歌呢?这成何体统,太过分了吧!”

庄子却说:“老伙计,不是这样说的。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悲伤呢?但是我又想到,她本来是没有生命的,非但没有生命,连形体都没有。非但没有形体,连气都没有。在恍恍惚惚若有若无之间变成了气,气变成了形体,形体变成了生命,现在生命又变为了死寂。人的生死循环变化就如一年四季一样周而复始,现在她安安静静地躺在天地之间,不过是生死变化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我却在一旁哭哭啼啼,岂不是不懂得生命的道理吗?”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可见,庄子之所以鼓盆而歌,不是因为“中年男人三大喜,升官发财死老婆”,而是因为庄子看破了生死的真相。

庄子在妻子去世时唱歌(庄子敲着瓦盆唱歌)(2)

庄子生于战国。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思想家辈出,百家争鸣;那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因为战乱频仍,统治者十分残酷。

在战国时代,普通人的生活是非常困苦的。他们受到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无情压榨,虽然终日操劳,却仅能勉强糊口。《庄子》一书中记载,庄子本人的生活就是非常贫困的,有一次庄子家断粮了,他不得不厚着脸皮去找河监候借粮食。所以庄子把生命视作操劳,把死亡视作修习。所以当死亡来临时,不要抵抗,也不要哭泣,顺命而行就可以了,因为相对于生的贫穷困苦而言,死亡反而是甜美的休憩。

《庄子·至乐》借一个骷髅之口,说出了死亡的快乐:死亡之后,上没有君主,下没有臣子,没有夏天的酷热和冬天的严寒,能够从容自在的与天地共存,哪怕是当上天子,也不会比死亡更快乐了。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至乐》)

生与死不过是气的聚散而已。庄子认为,充斥天地间的只有气。中国的古人们所说的气,并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氧气、氢气等气体,而是指无形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气聚集在一起,便是生命,气消散于天地间,便是死亡。天地之间有无数的生命,每一时刻都有生命在诞生,也有生命在死亡,这一切不过是气的聚散循环而已。所以生命就像是人身上长了一个赘疣一样,没什么值得欣喜的,死亡就像脓疮溃破一样,也没什么值得悲伤的。

庄子在妻子去世时唱歌(庄子敲着瓦盆唱歌)(3)

庄子认为,人死之后,他的气消散了,又会重新凝聚成新的生命,循环不已,所以要顺应生死变化,不要因死亡而悲伤。

在《庄子·大宗师》中,一个名叫子来的人快要死了,他的妻子儿女围在床前痛哭流涕。这时候子来的好朋友子犁来了,他对子来的亲属们说:“快走开啊,不要惊动正要变化的人!”他又向着子来说道:“造化者多么伟大,会把你变成什么呢?是老鼠的肝脏,还是小虫子的臂膀呢?”

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

不仅死亡是一种变化,人在活着的时候也会变化。庄子笔下的人物,常常会得怪病。比如一个叫做子舆的人突然病了,他变得弯腰驼背,脸长到了肚脐下,肩膀比头顶还高。然而子舆却并不厌恶自己的变化,他说:“如果我的左胳膊变成了公鸡,我就用它来报晓。假如我的右胳膊变成了弹弓,我就拿它去打斑鸠吃。假如我的大腿骨变成了车,我的精神变成了马,我就可以乘着车四处游玩。不论我的形体变成什么,我都能安逸的顺从这种变化。”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庄子·大宗师》)

庄子在妻子去世时唱歌(庄子敲着瓦盆唱歌)(4)

所以庄子反对世俗的丧礼,因为死亡不过是变化的一个阶段而已。在《庄子·大宗师》中有一个与“鼓盆而歌”类似的故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一天,子桑户死了,孔子让子贡去子桑户家吊唁。子贡去了之后,却发现子桑户家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原来孟子反和子琴张正在对着尸体弹琴唱歌:“子桑户啊,子桑户啊,你已经回归本真了,留下我俩还在做人啊!”

子贡回到了孔子那里,把孟子反和子琴张开演唱会的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却说:“这些人是逍遥神游于尘世之外的方外之人啊。他们怎么会拘守俗世的礼仪,表演给别人看呢?”

彼,游方之外者也。……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庄子·大宗师》)

在庄子心中,丧礼只不过是一种表演而已。

庄子的观点真是一语中的,我们在今天还能看到这的现象:老人生前,儿女们不闻不问,不尽赡养义务。老人死后,儿女们却大操大办,将葬礼办的风风光光,在葬礼上哭天抢地,以显示自己的孝顺。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啊,真正的哀痛是不需要用外在的形式来表达的。

庄子在妻子去世时唱歌(庄子敲着瓦盆唱歌)(5)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个故事:王戎、和峤两个人都是大孝子,他俩同时遭遇了父母的丧事。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说:“你常去看望这两个人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我很担心他的身体啊。”刘仲雄则回答说:“和峤哀号哭泣,恪守礼数,可他的精气没有损伤。王戎不拘礼法,可是却悲痛得形销骨立了。所以和峤是生孝,王戎却是死孝,真正值得担心的是王戎啊!”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世说新语·德行》)

真心悲痛比恪守丧礼更加真诚,因为恪守丧礼只是表演给旁观者看而已。但庄子的境界比王戎更高,他已经看透了生与死的真相,所以当妻子的死亡降临时,他可以鼓盆而歌,以歌唱送妻子踏上变化的旅途。

庄子在妻子去世时唱歌(庄子敲着瓦盆唱歌)(6)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庄子在妻子去世时唱歌(庄子敲着瓦盆唱歌)(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