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认为自己聪明吗?一直以来,我们评判一个人聪明与否都是以“智商”作为依据,智商高就聪明,智商低就愚笨。

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中,研究者用心理年龄作为智力的代表,后来则用智商取代了心理年龄。

计算智商的公式为“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该量表考虑到了被试者的心理年龄与其实际年龄之间的相互关系,测量效度更高。

该量表成为后来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表,今天我们常说的IQ就是智商的意思。

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商大致呈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正常智商占据绝大多数,而智力低下和智力超常者仅占一小部分。

在生活中,那些智商高的人似乎总是能够一帆风顺,他们获得成就,受到他人的景仰,他们是人生赢家。无数科学家、政要以及显要人物都被证明拥有出众的智商,这一切,都让人们对智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1)

事实上,心理学家早就开始了对智商的研究,不过“智力”和“智商”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很多地方都将其混用,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二者的区别。

智力是什么?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智力时,通常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有的人认为智力就是反应速度,反应快就意味着聪明;学生们则普遍认为智力就是学习成绩,成绩好智力就高;职场人士多认为智力就是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强的智力就高……

不得不说,人们对智力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想要深入了解智力,就必须先了解其基本概念。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2)

心理学对于智力的定义为“个体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认知能力的有机整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理性思考、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

由此可见,智力与能力联系紧密,并且这种能力具有多样性,既不局限于学习能力,也不仅仅指工作能力,而是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整合。

实际上,智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心理学家对智力的了解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起初,人们认为智力就是单纯的分数,以智力测验中的得分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3)

然而,人们后来发现,智力或许不止一种,而是有8种或更多,这掀起了心理学界的一场革命,为一些发达国家测验智力低分的儿童,提供了更多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智力与能力之间存在的区别

上文提到过,智力与能力是含义很相似的两个概念,但它们依旧存在着区别。

一般来说,在各种活动中,人们都离不开的那些能力就称为智力。例如,无论你是吃饭还是睡觉,都要求你必须具备肢体协调的能力,因为你要用手指夹住筷子,也必须移动双脚、掀开被子、躺下才能睡觉。

然而能力则更偏向于具体领域,例如你擅长绘画,那么你就具备绘画的能力,同理,你想要考取某一专业证书,你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4)

总的来说,智力更加“一般化”,而能力则偏向“具体化”,一般能力的整合就可以称为智力。在心理学研究中,将智力与能力加以区分是很重要的。

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众所周知,想要考取证书或是参加工作,就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心理学中,知识指的是一种信息,包括数字语言信息、观念、经验等等。而技能指的是动作的模式,比较专业化,例如,在运动中,打篮球需要具备篮球技能。

我们之所以能够具备某种能力,智力能不断发展,正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地学习知识,同时掌握各种技能。也就是说,智力的发展与提高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习得。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5)

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里,女孩依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她们往往只读了小学或者初中就被迫出远门打工。

在这之后,她们每个月还要把辛苦挣来的钱全部寄给家里,仅靠厂里的“包吃住”过日子。没有接受过完善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她们的智力也比其他同龄人要低。

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也这正是因为她们被生活压迫,没有精力去学习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仅仅依靠社会上所学的死板、僵硬的流水线操作技能,导致智力无法正常发展。

这也给各位家长也提了个醒,如果真为孩子好,就不要束缚她们的人生,年轻时赚得快钱犹如浮云,随风而逝,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6)

当今社会,想要实现个人价值就必须保证自己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能力只能在知识与技能的不断丰富中习得,所以为孩子提供完善且自由的教育环境是每位家长都应该重视的。

那么,我们已经介绍过智力、能力、知识与技能,也讨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智力的测量,即“怎样的人才算高智商”?

高智商的人是什么样子?

当前的智力测验五花八门,追根溯源,它们都来自1905年的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亦称比奈—西蒙智力测量表)。该量表采用题目的形式,通过试题来测量智力高低。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7)

值得注意的是,小孩和成人的智力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一套题目明显不能作为测量各年龄段人群智力的唯一标准,因此该量表有着年龄段的划分,这是基于不同年龄阶段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设定的。

关于智力测验的内容,其实与我们受过的学校教育相似。例如对3岁儿童的测验题目有“说出自己姓什么”、“识别图中事物”,这与很多幼儿园的授课内容大致相同。

6岁儿童的测验题目要困难些,它考察了儿童是否能清楚地描述出某一事物的用处,这一操作的顺利完成,有赖于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此外,各年龄段都有一些相同类型的测验题目。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8)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题目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考查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这与思维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比内——西蒙智力量表(Binet Simon intelligence scale)的贡献不仅在于奠定了智力测验的基础,还在于它对教育所作的贡献。

直到今天,其对于各年龄段人群的智力测验题目依然被用于教育实践中。其次,该量表首次提出了“心理年龄(Psychological age)”,其并非人们通常以为的“社会经验的多寡”,而是认知能力的水平。

换言之,判断一个人智力高低,并非以其社会经验为依据,而是要综合考量个体在数学、语文、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测验分数,这也正契合了智力的定义。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9)

在有些家庭,父母们望子成龙,却显得过于焦急,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显得不擅长时,便否定其能力。

这不仅是不正确的,还会导致预言自动实现效应(Automatic realization effect of prophecy),即你对孩子的知觉会影响你对他的态度,进而导致孩子真的如你所想,变得越来越低能。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考察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发展,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出现困难,家长首先应该安慰并帮助孩子寻找原因,陪他们一起进步与改变。

如果还是行不通,依然可以保持耐心,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孩子总有擅长的科目或者活动。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10)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各大科目中取得优异成绩,有时候“高分”可能与“低能”挂钩,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往往意味着你有另辟蹊径的机会。

智商的来源

“智商”一词来源于后来的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中,研究者用心理年龄作为智力的代表,后来则用智商取代了心理年龄。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11)

智力究竟包含哪些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智力是什么,以及怎样才算高智商,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智力更深层的东西,即智力到底包括哪些成分?了解了这些,你将对你的一切行为有更深的认识。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智力分为

前者指的是我们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例如婴儿一生下来就会通过哭来获取父母的关爱,能够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动作技能,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者则是指在液态智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力,是后天形成的,例如生活经验、逻辑推理能力等等。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12)

根据卡特尔的智力理论,晶态智力的发展依赖于液态智力,因此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即使儿童的液态智力较高,但若是后天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缺乏智力发展的机会,那么其晶态智力就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正是如此,他本来有着超凡的晶态智力,学习能力超乎常人,年纪轻轻便展露出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才华。但其父母被金钱和名誉冲昏了头脑,忽视了后天的教育,最终导致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局面。

因此,一个人无论天赋有多高,都必须重视后天智力发展的环境。反过来说,即使一个人先天能力不足,但只要努力,重视对自己各项能力的投资,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13)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但在此之前,他在智力领域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提出了智力三元理论,认为智力包括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情境智力。

成分智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偏向于认知过程中的逻辑推理。经验智力指的是一种创造能力,例如“举一反三”的能力。

有些人虽然只经历了一种情境,但他善于思考和总结,擅长从工作中提炼出一般的工作方法,这有助于他在其他类似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反,有些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流于表面,不懂得运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新情境中的棘手问题,便是不具备相应的经验智力。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14)

情境智力指的则是日常生活中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很多人空有理论知识,但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且要在生活中多思考、多运用。

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便是如此,这些人或许能够应付考试,成分智力比较高,但其思维僵化,因此往往不能让知识为自己所用,这明显不利于他们适应社会。

越聪明的人越喜欢心理学(心理学学习好能力强不一定就聪明)(15)

最后,如果要问智力理论对我们有什么用,那么有两点是我们必须牢记的:

第一,某一领域能力强并不代表智商就高,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智商的人。

第二,能力弱不要紧,关键是要有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先天的能力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创造后天的智力环境,是笨鸟就要先飞,说不定你可以更早到达终点。

- The End -

作者 | DHQ

编辑 | DHQ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Chartrand, T. L.; Bargh, J. A. (1999). 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6 (6): 893–910.

[2]Tartakovsky, M. (2018). 6 Ways to Become More Independent, Less Codependent.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