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恋星曼,一枚爱好写作的文艺青年。 这里记录个人成长、情感故事、生活感悟。

点击右上方“关注”。和你一起爱这个热气腾腾的人间❤️

01 仪式感不分年龄

张爱玲曾说:

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明星尹能静就是一种非常追求仪式感的人。

录制综艺节目《婆婆与妈妈》暂住酒店,将卧室床搬离,设置健身区;将客厅电视搬离,有更温馨的气氛;将地垫搬离,因为担心过敏。

一番折腾,即使只是录制综艺时的短暂居住。

老公秦昊说他都习惯了,她总是走到哪里,都想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装置成自己想要的家的模样。

这两天因为陪儿子参加节目,回国后在酒店隔离十天。

她网购了玫瑰花,将泡面桶改成花瓶,用布带装扮起来,一束精致的鲜花在酒店房间里增添了温馨的氛围。

一个对心灵追求到极致的人(追求自我的仪式感)(1)

还买了个暖色系的灯泡,为了房间更温暖。

一个对心灵追求到极致的人(追求自我的仪式感)(2)

换了新的床单被套,把机场购买的毯子铺在了沙发上。

一个对心灵追求到极致的人(追求自我的仪式感)(3)

朋友说她就隔离十天,用不着这么折腾。可她觉得,很多人只会照顾老公、孩子,不会照顾自己,一切轮到自己的时候就很随意。

衣服随便穿,孩子吃饱了自己就随便吃一点。

可是她说,即使只有十天,也是你人生中宝贵的十天,要学会对自己好一点,才会更好地对待他人。

年轻人喜欢折腾,司空见惯。

但当到了50多岁的年龄,依然喜欢折腾,追求仪式感的生活,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林清玄说: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的,只要加一点用心,反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尹能静在50多岁的年纪,依然追求仪式感,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我想,这也是她二婚能如此幸福的一些秘诀吧。

02 仪式感让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把本来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不一样;它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

我也是一个追求仪式感的人。

即使是一个人吃饭,也喜欢把一日三餐折腾得有滋有味。

一个对心灵追求到极致的人(追求自我的仪式感)(4)

有空的时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饭菜,或者打一些果汁,煎一份牛排,吃一顿火锅。

一个对心灵追求到极致的人(追求自我的仪式感)(5)

然后拍照记录自己一个人认真生活的模样。

一个对心灵追求到极致的人(追求自我的仪式感)(6)

这样的仪式感,并不只是为了发朋友圈,让人点赞,而是每一份认真对待的背后,让我觉得生活依然如此美好。

当工作不如意的时候,当生活不顺心的时候,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式感的生活让自己怀揣希望与热气。

我的大学室友,也是我的闺蜜,曾经在大学寝室里,就喜欢收拾床铺、柜子、桌子。

她的桌子永远是干净整洁的,书永远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衣柜子的衣服一层一层地折叠,永远不会乱。

她不仅收拾自己的地盘,还帮助同居室友收拾。

生活的居所保持干净整洁,哪怕只是群居时的一亩三分地,也是她追求仪式感生活的一种方式。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写过一本书:《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

书中写道: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仪式感的生活,让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不再如此枯燥。

03 不再要求他人有仪式感

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会经常联合身边的同学、朋友,给好朋友创造一个惊喜的生日Party,送一个生日礼物,邀请同学,在本子上写上所有祝福。

还有次,一个初中、高中都在同一个班的同学过生日,我那时候走读,让我妈妈做了一碗爱心鸡蛋面条送给他。

因为是男生,我妈到现在还怀疑当时我是不是早恋了。

她不能理解对一个同学为什么要这么上心。

这些年过去,同学每次回想起来,还是惦念起那份面条的温暖,说那是他那天生日收到的最好的祝福。即使那天晚上他已经吃过了晚饭。

我记得身边每一个好朋友的生日,当然我的朋友也会为我买生日礼物,创造惊喜。

但是我总感觉不到快乐。我既期盼着,又担心这份期盼会落空。

说直白点,那时候的付出,给别人创造的仪式感,总是期待回报。

当别人给予的回报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模样,就会落入失望的漩涡。

但在那个当下,每个人都付出了他们所能给予的最大程度的回报。只是因为不是我想要的仪式感,我还是失望,并且时不时迁怒于他们。

付出不必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回报。可能你对别人付出了50%,别人予以的回报只有你认为的30%,但那30%可能是别人所能付出的100%.

这个道理我是后来才慢慢明白的。

于是我开始不再执着于别人也要像我一样给自己创造仪式感。

当我抱着这样的心态生活时,我更快乐了。

每当遇到特殊的节日时,我不再要求我的伴侣、我的朋友按照我所期待的模样去创造惊喜与仪式。

我坦然接受他们所理解和创造的“仪式感”,学会对他们松绑。

我让他们更轻松了,也让自己更洒脱了。

仪式感可以自己给自己,也可以由别人创造。

但是千万别让自己捆绑在自定义的狭隘的“仪式感”里面。

一蔬一饭是仪式感,陪伴是仪式感,用心也是仪式感。

只要你能从中收获快乐,就别让仪式成为“形式。”

如此,活出更洒脱的人生。

图片部分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有一丢丢打动到你,帮忙点个赞,给在孤独中前行的、如你如我一样的人一个鼓励吧~赞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