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圣贤像传略》,清代顾沅辑录,孔莲卿所绘。
顾沅(1799-1851),字澧兰,号湘舟,又自号沧浪渔父,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代学者、藏书家。
孔莲卿,生平事迹待考。
本次分享的是清道光十年刻本。
商箕子像
商箕子像
【原文】
箕子,子姓,讳胥余,殷王帝乙子,纣庶兄。见纣无道,数与比干同谏。纣怒,杀比干,囚箕子以为奴。箕子因佯狂而受辱。武王克商,释其囚,封于朝鲜为诸侯,以奉殷祀。
【释文】
箕子,姓子,名叫胥余,是殷王帝乙的儿子,商纣王的庶出之兄(可以理解为同父异母的哥哥)。因为看到纣王无道,多次和比干一起劝谏纣王。纣王大怒,杀掉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并把他贬为奴隶。箕子因装疯而受到了侮辱。武王伐纣之后,将箕子从囚牢里释放出来,将其分封在朝鲜作诸侯,以便其能够延续商朝的祭祀。
【说明】
关于姓氏,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
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的人们按照母系的血缘关系分为若干氏族,每个氏族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即姓。
氏,随着人口发展,同一母系氏族分为若干支族,为了互相区别,每个支族都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即氏。
大约战国时期,姓与氏的区别渐渐消失了。
比如,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就是子姓、孔氏,所以,严格来说,孔子姓子不姓孔。
商王子像
商王子像
【原文】
殷王子比干,纣之亲戚。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诤,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杀比干,刳视其心。
【译文】
商朝的王子比干,是纣王的兄弟。比干看到箕子劝谏纣王,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贬为奴隶。说:“国君有过失,不以死诤,那么百姓有什么罪呢!”他就直言进谏纣王。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果真有么?”就杀死比干,剖开腹腔看他的心。
【说明】
纣王杀比干剖心,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事情详见《封神演义》。
关于亲戚,在古籍中,往往指的是父母和兄弟。比干与纣王的关系,一说以为比干为纣王之叔,一说比干为纣王之兄弟。考虑于此,把亲戚翻译成兄弟。
这段记载,出自《史记·宋微子世家》。
商微子像
商微子像
【原文】
微子,子姓,讳开,一名启,殷王帝乙子,纣庶兄。见纣无道,知天下必亡,遂抱祭器归周,以存宗祀。武王封于宋,以修三恪。
【译文】
微子,姓子,名开,又叫启,是殷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的庶出之兄。看到纣王残暴无道,知道天下一定会灭亡的,于是抱着祭器归顺了周,以便能够保存住祖宗的祭祀。武王按照“三恪”之制把他分封在宋地。
【说明】
三恪:武王克商之后,封前三朝的后裔以王侯名号,称为“三恪”。另一说:分封虞、夏、殷之后于陈、杞、宋为“三恪”,按照文意,当从后者。
箕子、比干、微子,并称“殷末三仁”,语出《论语》,孔子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其中,微子是孔子的祖先。
#知识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