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我们有大把时间和家人待在一起, 听老人们回忆故事是一件乐事。埃默里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Marshall Duke表示,孩子对自己家庭的故事知道得越多,成长得越健康,心理韧性更强大。
作者: Marshall Duke 来源:newsweek
在人类学家研究过的每一种文化中,人们都会讲故事。
家人们之间分享故事的经历大多发生在度假时,家人相聚时,有时候是在葬礼之后,感恩节,以及家人一起度过的冬日假期里。
有的家庭故事是关于过去,有的是关于现在,甚至有时候是关于未来。这些故事把真实的人物和地点与想象中的人物和地点结合在一起。举个例子,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个人从未真正存在过,但他在伦敦所居住的小镇却是真的。那条他所居住的街——贝克街——也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故事里的门牌号221B却是不存在的。
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些故事?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的同事Robyn Fivush和我一直在研究家庭中故事的重要性,我们的项目叫作“埃默里大学家庭叙事项目”。我们针对人们如何记忆和叙述他们一生中发生的事件作出研究。我们发现,孩子对自己家庭的故事知道得越多,他就成长得更为健康,培养出更强的韧性。
家庭的故事以多样的形式存在。根据我们的经验,那些“不好的故事”——讲述了在好人身上发生了不幸的事——会比那些快乐的故事更能增强孩子对坏事的“免疫力”,并帮助他们培养韧性。
家人之间都讲些什么故事?
大多数家庭讲的故事都和记者Christopher Booker在他的《七个基本情节:我们为什么讲故事》(Seven Basic Plots:Why We Tell Stories)一书里描述的一样。
简而言之,这些情节是:探寻(例如《指环王》)、远行与回归(例如《尤利西斯》)、从贫穷到富有(例如《灰姑娘》)、悲剧(例如《李尔王》)、喜剧(例如威尔·法瑞尔的电影)、重生(例如《丑小鸭》和《怪物史瑞克》)以及战胜怪物(例如《星球大战之黑武士》)。
基本上,所有的家庭故事都能让家人更熟悉家族的历史,使人更为达观。但当家庭遭遇困境的时候,家人通常会讲“远行与回归”以及“战胜怪物”的故事。
我们对复健治疗中心的专业人员、病人和病人家属作了采访,结果显示,“远行与回归”的叙述主题也许是家人在谈论起疾病和康复时最常讲述的故事情节。
大多数家庭会用“旅途”来暗喻疾病。举个例子,一个我们采访过的家庭把急诊室、医院、复健中心和门诊治疗中心看成回家路上的“车站”和“港口”。
另外一个家庭也谈论到,从受伤到康复,这个“旅程”有多长。这个叙事情节能够成立,是因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很容易理解它。
这些关于“远行与回归”的故事为身处在疾病中的人们提供了希望。它们告诉我们,只要花上些时间,得到足够的照顾,那些已经“远行”到疾病大陆的人们能够回到原来的地方。
在我作为一名注册临床心理学家的四十年时间里,我们用超过十年的时间为“家庭叙事项目”做了上百场访谈,我相信这些故事帮助人们度过了他们自己或他们所爱的人患病的日子。
“远行与回归”只是我们在家庭故事中所发现的七个故事情节中的一种。如果某人没有从疾病和伤痛中恢复过来,那故事就变成了“悲剧”。通常,人们在最令人难过的故事里也会加入一些喜剧的细节。
战胜怪物
我们的研究发现,对于孩子来说,能听到一个“战胜怪物”的故事很重要,这也是七种基本的故事情节之一,虽然有时候它和“远行与回归”并不是完全分开的。
这些故事讲述了家庭成员是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困难、给人带来重创的事件和不曾预料的挑战的。通常,祖父那辈人会讲述他们如何度过经济低迷时的财务危机,而父母则会讲述他们小时候被人欺负时是如何应对的。
也有一些故事是关于亲戚朋友经历的一些可怕的事件,导致了亲人受伤甚至死亡——这些故事都可以被看作战胜了某一种“怪物”。
这种故事的力量在于,它们是在事件被解决了很久以后被讲述的,不管是讲述者还是倾听者都是安全的,并且已经成功战胜了挑战。这一类的故事能让人变得更有韧性。
这一类故事教给人们,如果迫不得已,普通人也可能变成英雄。它告诉我们不管“怪物”有多恐怖,我们有多害怕,我们都能够战胜它。
我们是否只能给孩子讲积极的故事?
很多我采访过的家长们都不敢给孩子讲那些“不好的故事”—— 好人遭遇到不幸的事情。
然而,我们的经验是,“不好的故事”比快乐的故事更能增强孩子对坏事的“免疫力”,并帮助他们培养韧性。我们的理论是,因为这些有关战胜不幸的故事能告诉孩子,他们来自一个能够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家庭。而当孩子自己面临挑战的时候,他们就有了可以学习的榜样。
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孩子讲述的家庭故事里,不管是好的故事,还是“不好”的故事,都是必要的。这些故事能够告诉孩子们,那些他们所认识的家人,在过去遇到“怪物”的时候,都能够顽强地战胜它们。
这会帮助他们意识到,当他们遇到自己的“怪物”时,他们也有能力战胜它们。
更多专业亲子内容,请关注本栏目qinzixuetang-xinli
或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